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人权公约对宗教自由权的规定具有差异性,部分人权公约规定的宗教自由权不包含传教自由。国际人权公约虽无管制传教自由的专门立法,但其对宗教信仰表示的管制和对言论、集会自由的管制蕴含了对传教自由的管制。欧美也有丰富的传教管制立法,国际人权公约对传教自由权的差异性规定和丰富的传教管制立法表明传教具有可管制性,传教与宗教自由人权不相冲突。  相似文献   

2.
呼伦贝尔市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是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并存的欠发达地区。世界三大宗教中的6种教派都在我市存在和活动。总的看,我市宗教活动基本正常平稳。但也存在问题,突出的问题是:有的宗教发展过快过滥、自封传教人和乱设聚会点、境外宗教渗透;有的自养能力弱,对政府依赖性大、信教群众负担重;相当一部分教职人员年龄老化、学识素养不高、后继无人;个别地区国外宗教趁虚而入,插手国内宗教进行洗礼、传教、任命地下教职人员、提供到国外神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最近,我镇来了几个操内江口音、不明身份的传教人,他们到农民家传教,县统战、宗教部门得知后出面干预和制止,有的信教群众想不通,说他们(指传教人)给我们讲经,反使赌博之类现象减少了。请问,这样的传教活动该不该制止?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以基督教的传教活动为例,以施传方的传教动机为考察重点,分别在人际、教际以及国际的层面上,对宗教传播活动中行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和伦理正当性问题进行探讨。文章结论认为,为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受传方的人权应当优先于施传方的教权,宗教宽容比"宗教自由"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吴乃华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以学术作为传教的先导,带来了迥异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的科学和哲学思想,影响和启发了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促进了中国学术思想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变。耶稣会传教士的东来基督教在唐代已传入中国,称为景教,...  相似文献   

6.
近代西方传教士来华以后,发现中国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对基督教传播可能构成威胁的穆斯林群体,于是他们开始了针对该群体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教活动。这种传教活动无疑具有一定的文化侵略意味,从总体上看也是不成功的,但在客观上对两种宗教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动方面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市地处东北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境外宗教组织也把大连看作是东北首要亟待开发的“信仰市场”.企图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传教布道,提高对我市“信仰市场”的占有率。通过对大连地区宗教渗透的调查分析.我们在此基础上试探性地提出抵御及化解宗教渗透的对策建议.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岳秀芝 《传承》2011,(23):76-77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怀着极大的宗教热情来到广西,但却面临着重重的传教阻力。为了更好地传播宗教思想,吸引教徒,他们创办了教会学校。试对民国时期广西基督教教会学校的办学缘由、发展情况及其社会影响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教会学校史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近代基督教在豫西的活动赵福如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殖民者把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传教活动看作是不战而胜的有效途径,他们认为在殖民地传教的效果,“必定是和平地征服世界———不是政治上的支配,而是在商业和制造业,在文学、科学、哲学、艺术、教化、道德、宗教上的支配...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基督新教在不平等条约的帮助下强行深入中国内陆传教。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督新教在川滇黔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展开活动。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对川滇黔三省彝族社会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彝族民众困苦的物质生活;促进彝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彝族近代知识分子的培养;促使彝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彝族的宗教观念、生活习俗、社会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11.
岳秀芝 《传承》2011,(24):72-73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怀着极大的宗教热情来到广西,但却面临着重重的传教阻力。为了更好地传播宗教思想,吸引更多人的加入,他们创办了教会学校。探析民国时期广西天主教教会学校的办学缘由、创办情况、及对其认识进行初步探讨,对广西教会学校史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岳秀芝 《传承》2011,(9):72-73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怀着极大的宗教热情来到广西,但却面临着重重的传教阻力。为了更好地传播宗教思想,吸引更多人的加入,他们创办了教会学校。探析民国时期广西天主教教会学校的办学缘由、创办情况、及对其认识进行初步探讨,对广西教会学校史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定勇 《求索》2010,(9):255-257
金代诞生的新道教全真教利用乐舞传播宗教,演绎了宗教与艺术交互影响的生动一幕。全真道士将金代流行的大曲、道情和社火与传教活动相结合,既促进了教义的散播,也丰富了乐舞的内涵。金代文献散佚严重,道藏中的全真教诗词是描写金代乐舞的珍贵资料,从中可以探知其生存状态与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4.
利玛窦和汤若望在明清之际的中国历史上颇有名气。这两位来华西洋传教士都在北京逝世,他们的坟墓至今并列于阜外车公庄。面对历经数百年风雨的两座石墓,历史学家感慨的可能是世事沧桑,哲学家想到的则是人的行为常常目的与手段相悖、效果嘲弄动机。欲行宗教渗透,却促西学东渐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人,16至17世纪最早来中国传教的天主教教士之一。他于1582年来华,1600年到北京晋见明朝万历皇帝,因贡自鸣钟、地舆图、西洋乐器等新奇之物博得万历好感,待以上宾之礼,准其留居京  相似文献   

15.
明清两朝皇帝宣传佛教明清两朝虽是中国佛教衰落的时期,但由于佛教的某些精神,适合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所以这两朝的统治阶级仍然狂热地宣传、利用宗教。明清两朝皇帝都不同程度地信仰佛教。朱元璋青少年时期曾当过和尚,登基伊始,便在南京蒋山召集僧人举办法会,为明朝祈福,  相似文献   

16.
许宜兰 《求索》2007,(6):133-135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中道教信仰的核心是神仙崇拜。本文通过论述道教神仙思想产生的根源,以及在道教文化中所孕育出的这种“神仙情结”,进一步论述神仙思想对明清时期民间生活的影响。这种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明清文人画以及版画、年画等美术形式的发展,反映了明清时期人们对现实人间社会的美好愿望和追求。  相似文献   

17.
切实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宗教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我们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按照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实际,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党的宗教工作经过文革十年的曲折之后,在中央 1982年 19号文件中明确地提出了要制定宗教法规的任务。 1990年前后,国际上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日益频繁,宗教日益成为西方敌对势力用来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和颠覆活动的工具。在国内,一些地方非法传教活动猖獗,出现利用宗教干涉行政、司法、教育、婚姻等情况,有的寺庙甚至恢…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和将来,宗教无疑要受到社会进步的冲击和挑战,因为无论什么宗教,都不可能摆脱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总的来看,历史上宗教不断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就是接受社会制约的最好说明。当然,宗教与社会发生冲突的时候,宗教可能会起到破坏和“反动”的作用,但不会有好结果,这在历史上已是不容质疑的事实。 在我国,无论什么宗教,借助科学手段、使用现代化工具已不是新鲜事;西方国家的神职人员利用电话传教,电视教堂可以说就更进了一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航天技术的发展,都在不断告诉人们,地球是怎样的,宇宙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贵州佛教发展的历史,对明清以来在贵州形成的极具本土特色的佛道儒巫混杂合流的宗教文化现象,从原因和结果两个方面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吸收西方文化的历史启示李建忠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以耶稣会士来华传教为媒介,促成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中西文化交流。它给正逐渐落后的中国,带来了发展和赶超先进的契机,但这只是一次不圆满的交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