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刑事政策学的基本内涵与研究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在理论逻辑上界定为“刑事政策”,在基本层面上可以明确限定为同犯罪防控相关的所有社会公共政策,既包括以刑事法律为表现形式、以刑事类措施为手段特征的社会公共政策,还包括不具有刑事法律的表现形式或者不具有刑事类措施的手段特征、但是具有防控犯罪价值内容的其他社会公共政策。刑事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具体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刑事政策学的宏观研究对象是刑事政策的内涵界定与关系属性,中观研究对象是刑事政策的结构体系与运行过程,微观研究对象是刑事政策中的刑事法律政策。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刑事政策并不为公共政策领域所接纳。一方面是由于刑事政策的外延过宽或过窄,与公共政策的外延相冲突;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共政策体系的局限性,现有的建构无法为刑事政策提供存在空间。要明确刑事政策的公共政策定位,必须从上述两方面着手,协调刑事政策与公共政策概念的外延,调整公共政策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刑事政策学是源起于欧洲大陆国家的一门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犯罪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涉及刑事司法的社会科学相关联的学科。对其研究对象的理解和适用直接和一国一时的政治制度紧密相连。本文以对刑事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梳理与回顾,来探寻刑事政策作为刑事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在现实的刑事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作用,从而使我国的刑事政策更好地以我国的公共政策为依托,并和公共政策保持相对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刑事政策的概念分析是刑事政策研究的逻辑起点,但刑事政策的概念定义五花八门,各有千秋。从中外刑事政策研究者视野中的一般概念分析出发,可对刑事政策概念进行简要归类。同时对刑事政策与刑事政策学和公共政策的概念的区别和联系的剖析,可为确立刑事政策概念提供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刑事政策在中国是个舶来词,20世纪80年代出现于一些刑法教科书,但近年才出现研究气候。西方对刑事政策的研究却可追溯到启蒙运动时期,此后经历了众多学派,演变至今日,世界刑事政策呈现出社会化、和谐化的发展趋势,已远远走出传统刑法观念的束缚。有必要对这个进程进行回顾和归纳,帮助中国的刑法学研究超越目前的局限,从宏观层面对立法和司法的和谐性作出反思。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与社会政策是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二者行动主体和作用客体是存在差异的。公共政策的主体更多的是社会权威机构,以政府和利益集团为核心进行政策制定和决策分析;社会政策的主体是以政府为先导,更加依靠非政府的民间组织发挥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功能。公共政策偏重权威资源的调配,其制定和决策更多是从宏观层面、整体布局上解决问题;而社会政策由于有社会民间组织的积极参与,使得它有可能关注具体而微的个体生活困境,直接面向需要解决困难的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7.
宏观公共政策执行失控在我国转型时期显得较为突出,这除了政策自身的某些原因外,更主要是政策执行体制、执行主体、政策环境等因素造成。为防范和矫治宏观公共政策执行失控,必须改革和创新政策执行机制,实现宏观公共政策所调整的国家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整合,营造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尤其是要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该书封底介绍文字:“本书试图建立刑事政策学的理论框架,书中观点大多是一家之言而且是国内学者在该领域中的首创。作者重新界定刑事政策概念,由此推导出刑事政策的功能、目的,人道性、法律性、科学性等价值定位及由刑事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刑事政策学的独立学科属性。有关犯罪的基本理念犯罪观、犯罪概念、犯罪原因是本书的基石,宏观刑事政策与微观刑事政策是在此基础上展开。”  相似文献   

9.
从关系论的角度,对刑事政策学与公共政策、犯罪学以及刑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划清了三者之间原本模糊的界限,同时也借鉴了彼此的共同理念,刑事政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和架构也确立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
研究政策功能限度对于帮助政策制定者找到恰当的政策功能范畴,从而提高公共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政府的参与始终是研究当代公共政策的最关键因素,但是公共政策的功能界限不等于政府职能的界限。公共政策的界限实际上最低是弥补市场手段和社会自发规范的不足,最高是政府强力本身能发挥作用的最大值,即政策系统的功能下限界定为市场失灵,上限界定为政府失灵,即市场和公民社会作用的发挥。因此,当代公共政策系统的改进需要研究公共政策的功能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