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两种制度竞赛结果的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之间的铁幕落下,德国分裂成两个国家。西方占领区于1949年5月23日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苏占区则于1949年10月7日宣布建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两个德国分别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长期以来,民主德国坚持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并取得了在这种体制下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就。民主德国98%以上的经济活动纳入国家计划之内,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在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最高。 民德把国民经济计划作为经济管理的核心,在不断完善以联合企业为中心环节的集中型计划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通过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一般认为,中央集权的计划体制只适用于经济粗放发展的阶段,而民主德国却  相似文献   

2.
持续、稳定地发展整个国民经济,有条不紊地向全面集约化过渡,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可以说是近十多年来民主德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进入七十年代,东西方经济增长速度普遍下降,然而民主德国经济却始终保持旺盛的势头,1976~1980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4.1%,八十年代上半期为4.5%,这一增长速度不仅明显高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而且高  相似文献   

3.
自1992年底起,波兰经济走出谷底开始回升,尔后几年来一直呈增长趋势,增长率不断提高,呈良性循环态势。1993年增长3.8%,1994年增长5%。1995年头9个月工业生产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8%,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约10%,国营企业的盈利比例已从一年前占  相似文献   

4.
民主德国与其它经互会国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方面签订了500多项协议和合作合同。应《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杂志编辑部之请,民主德国部长会议副主席、科学和技术部部长格尔别尔特·巴茨就科技合作答该刊记者问。现摘译如下:问:在发展与其它经互会成员国的科技合作方面,民主德国取得了哪些成就?最近几年,在民主德国与苏联以及民主德国同经互会其它国家间的科技相互关系方面,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发生了重要变化。更加紧密的科学研究潜在力量的相互作用,体现在一  相似文献   

5.
民主德国的经济发展优于东欧其他国家,这是世人公认的。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近十多年来,其工业产值每年以5~6%的速度持续增长(1984~1985年增长率达8%以上),与此同时,产品的材料消耗量和能源消耗量却降低了30~50%。撇开其他因素不谈,我们认为,把科研与生产结合起来,合理利用物力和人力,推广应用科技成果,这是民德工业生产之所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而联合企业在推动科研与生产相结合这一点上则起到了极大作用。正如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昂纳克所指出的那样:“构成(民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主要基础是联合企业及其成员企业……联合企业在促进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科技成果充分应用于生产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近17年来东欧各国的犯罪状况和它的发展情况都发生了巨大的量变和质变。变化的性质在各个不同国家,各个不同的年代里是不同的。例如,在70年代,民主德国和匈牙利,犯罪率有所增长,而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则有所下降。到了80年代,除民主德国外,其它各国都有所增加。在民主德国,从1980至1986年,无论按10万人计算的犯  相似文献   

7.
东亚经济及环境问题与跨国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国家经济的急速增长具有某些共同点 ,即这些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 ,通过大量增加投入而追求生产数量的增加———即所谓的“发展主义”的战略。战后 ,日本在经济急剧增长的过程中 ,国内的资源匮乏问题就是通过从国外大量进口来解决的。通过这种加工过程 ,日本在经济上积累了大量财富 ,从而也大大地提高了技术水平。韩国也采用了日本的经济模式 ,其经济从 2 0世纪 6 0年代开始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通过这个过程也使经济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中国也是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 ,在引进开放的经济体制初期 ,似乎也受到韩国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影…  相似文献   

8.
据波兰统计总局报告,波兰1984年上半年经济上取得的成就是沿着克服危机的道路前进的又一步。经济增长指标接近中央计划所规定的数字。某些实例还超过了计划指标,特别是在工业生产和国民收入方面。工业方面:固定价格平均增长总数达百分之四点八;加工部门的增长高于冶炼部门。市场产品的增长非常有活力。例如,轻工业增长百分之七点三;水材工业——百分之七点五;  相似文献   

9.
《苏联教育》一九八二年第十一期,刊登为纪念苏联成立六十周年写的一篇文章谈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文章说,苏联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从一九二二年的百分之一提高到现在的百分之二十。如果整个国家在苏维埃政权的年代里工业生产增长到169倍,那么白俄罗斯增  相似文献   

10.
东盟四国汇率波动走势汪巍90年代,印尼、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持续以较高速度增长的基础上,国际收支情况改善,国内通货膨胀较低,因而本国货币对美元等西方主要货币汇价上浮,以上东盟四国的汇率机制是在8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后期经济调整...  相似文献   

11.
“政治大海里的一条船”70年代初波兰宣布加速实现经济集约化的方针,头几年曾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70年代中期以后党的领导急于求成,在原来就超越实际可能的情况下,决定再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加上过分依赖西方的贷款(外债从80亿美元增加到270亿美元),致使经济情况日益恶化,债台高筑,终于在1980年触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工潮。然而,经济上的困难只是原因之一和导  相似文献   

12.
长期来苏联劳动力匮乏,工人素质欠佳,因而劳动生产率不高,这已成为发展经济的一大障碍,特别是在当代加速科技进步的条件下,社会生产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根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因此,加强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以及完善和发展连继教育制度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便成为苏联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鉴于此,苏联领导人一再强调:“为了使苏联社会坚定地向伟大的目标前进、每个新一代人应该在教育、一般文化素养、职业专业技能和公民应有的积极性方面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因素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加强,以及能源、原材料等资源供应的紧张和困难,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在苏联的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就这方面的若干问题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科技台湾经济发展的瓶颈郝爽几十年来,台湾的经济发展成就引人注目。尤其是60年代以来的高速增长,使其较快地实现了工业化的目标,迈进了发达地区的行列,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台湾经济起飞的高速发展的原因,有其诸多方面的因素,如制定正确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劳动生产率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指标,它比其它指标更能反映国民经济的效率,更能决定国民收入的增长及其数额大小。因此,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对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有关苏联劳动生产率的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最近3—4年来东欧各国的经济在持续增长。波兰、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的经济发展最快。波兰的工业生产急剧增长:1993年达5.8%,1994年为13.2%,1995年为10.3%,1996年1—5月与1995年同期相比达9.7%,这样的增长使人们有由谈论其经济的景气问题。工业的高速发展对捷克来说也颇具代表性(1995年增长9.2%,1996年1—5月与1995年同期相比增长9.8%)。  相似文献   

17.
从19世纪中期的明治维新时期开始,日本始终把发展教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发展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以达到振兴国家的战略目的,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世纪60年代之后,日本的经济腾飞和高速增长,使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方奇迹”。这一成就的取得,是与日本政府长期对义务教育的强有力的支持密切相关,特别是战后基础教育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城乡之间受教育机会均等,促进了国民素质的  相似文献   

18.
八十年代,苏联东欧国家的主要经验发展战略目标是加速经济集约化,提高生产效率,保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苏联和大部分东欧国家先后制订了1980~1990年的食品纲要。他们不仅把实施食品纲要当作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和八十年代政治、经济的中心任务,而且也把它当作发展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越南经济改革的现状与前景侯志勇编译进入90年代,尽管越南的经济增长缓慢,不稳定,甚至在一些领域还有衰退,但革新事业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越共“七大”提出的1991—1995年5年总体目标是:“战胜困难和考验,巩固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20.
苏联《鼓动员》杂志1988年第8期报道:经互会国家1987年国民收入增长约3%,工业生产增长3.5%。这些指标低于五年计划第一年。经互会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的增长速度也有所减慢。报道认为经济情况不崖的主要原因是:1.世界市场不景气;2.物质技术保障上的困难;3.计划组织和投资过程的缺点;4.个别国家生产下降。具体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情况是:保加利亚5.1%;匈牙利2~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