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我经常接触中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为了准备这篇短文,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二,“哪能不读书,一般都在晚上,但看不了两页就发困。”三,“只看一看上边发的书,那是为了工作需要,好多年没有自己买书读了。”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不给咱推荐几本……”  相似文献   

2.
柳延延 《传承》2012,(23):67-67
真正爱读书的人常常会说:我们热衷于做某件事情,难道就是因为这件事有什么实际好处吗?难道追求乐趣就不能作为最终目标吗?一个人读不读书、读什么书,常常可以成为了解这个人,以及他的思想水平的一个尺度。成年人将好书引荐给年轻人是最明智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干部喜欢读书吗?人民论坛调查显示75.5%的受访者选择"喜欢"或"非常喜欢"。但干部读书状况不容乐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发表了题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重要讲话,科学准确地回答了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么样读书等三个重要问题,为引导领导干部坚持读书、在全社会营造“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推动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促进作用。但也有基层干部认为,要坚持读书是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我们这些基层干部只要把具体工作干好就行了,读不读书没有什么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读书·充电     
据不久前某大报发表的题为<近半干部一年不读书>的文章称"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高达80%的被访干部认为,在当今社会,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仍有高达46%,即近一半的干部在一年中没有读过一本书.在不读书的原因一栏中,称没有时间读书的占了63%,没有读书习惯的占了35.31%,不知道读什么书的占了13.44%,而认为读书没有用和没有可读的书的分别占了2.81%和9.06%.  相似文献   

6.
王国忠 《创造》2015,(10):47-49
熟人见面,我们中国人最喜欢问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吃饭了没有?二是最近忙吗?我自己经常这样与熟人打招呼,也经常有熟人这样跟我打招呼.我们这样问别人,当然很随意,也很轻松,因为只是随便问问,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也未必真要得到什么"吃了或没吃"、"忙还是不忙"等非常确切的答复.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一个官员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也就是一个官员的阅读史"。对于那些不读书甚至厌恶读书的官员来说,其精神发育难免出现严重问题。从近些年来不少官员违法犯罪的经验教训来看,不读书甚至厌恶读书是导致其精神发育畸变的原因之一。然而,有的官员喜欢读书甚至可以说是酷爱读书,何以其精神发育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最后走上了贪腐犯罪的道路?人们或许会说:这是他们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在商品经济的急流中,“经商热”、“下海热”袭击着青年学生,不少学生经不住金钱的诱惑,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中途辍学者大有人在。他们辍学的理由是:“读书有什么出息,早点挣钱是正经”;“金钱.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没有钱,你读再多的书又顶什么用?”等等。读书真的无用吗?“弃学经商”真的就是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吗?不!读书有用!读书对于个人、社会、国家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绍兴一妇女辞职重当小学生,而立之年再回课堂。此事已在浙江绍兴传为佳话。这位妇女叫消金英,1974年,刚升入小学三年级的偿金英由于家境困难,…  相似文献   

9.
读书是什么     
读书是什么?这似乎不成其为一个问题,然而在许多人的脑子里,这问题并没有解决,因而有议论一番的必要。我觉得读书是精神用餐,人之一日三餐是解决肉体饥饿的需要,而读书则是为了解决精神饥饿的需要。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思涩,言语无味,面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7,(25)
<正>第一个基因是怎么出现的?多细胞生物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直立人是如何进化成智人的?这些进化论没有解决的"谜团"真的堪称是生命的难题。最近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谈一点由自然选择引发的几个感想。过去,我也会对进化论抱一点儿怀疑态度,比如,眼睛这样复杂的器官,构造完美精致,怎么会通过变异突然出现?这个疑问,也是许多其他怀疑论者经常提出的。其实,达尔文本人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首先,眼睛并不是一下子就出  相似文献   

11.
欧阳林夕 《创造》2006,(1):109-113
云南就业者对公务员的热衷,有评论用了"崇拜"一词.崇拜?为什么?是喜是忧?难道经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都是盲目的吗?"公招崇拜"表象背后到底是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统 《同舟共进》2008,(3):46-48
毛泽东为什么对一篇运盐的文章大加赞扬?为什么在"按语"中两次点了"夸夸其谈"的名?毛批评的正是当时延安的《解放日报》。回顾历史,再看今天,文风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深长思之吗?  相似文献   

13.
常常听女朋友、女同学, 或女同事愁眉不展地叹息: 咋就这么不想上班呢?想起 工作我就厌倦得不行! 专家分析,女性时常流 露的厌职情绪一直是影响她 们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厌 职的理由多种多样。就厌职 情绪来说,有阶段性和周期 性之分。如果再加细分,在周 期性厌职中还可以分成"不 满型厌职"、"情绪型厌职"和 "压力型厌职";在阶段性厌 职中又可以分为"挫折型厌 职"、"平台期厌职"和"逃避 型厌职"。那么,当厌职的情 绪袭来,怎样对症下药,而且 是药到病除呢?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改革已步入第十个年头,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农村推行的第二步改革情况来看,却遇到了很大困难,农业生产出现徘徊局面.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农村发展的目标是什么?达到这一目标的政策和措施又是什么?值得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一起认真探讨。为此,本刊特开辟「农村第二步改革」专栏,欢迎来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有月亮的晚上,不赶班的早上,你读什么?凉爽的办公室午后,你读什么?正经与闲情相"望"于江湖,有两种阅读陪你渲染冬日的浪漫。  相似文献   

16.
读书=做人     
<正>"读书与做人"这个题目中有两个词,一个是读书,一个是做人,中间加了一个"与"字。我想,最好把这个"与"字改成一个等号,即:读书=做人,做人=读书。清初学者陆陇其说过,读书做人不是两件事。将所读之书,句句落实到自己身上,便是做人之法,如此方叫得能读书。如果不落实到自己身上去领会书中的道理,则读  相似文献   

17.
读什么     
在读书学习的问题上,经常有一些党政干部提到诸如此类的问题:读什么?学什么?,在古今中外文字遗产异常丰富的环境里,在信息爆炸、知识经济快速形成的条件下,读什么,学什么,是绝对没有唯一答案的一道天下难题。面对无限膨胀的文山书海,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片之感叹”面对将要付出生命的宝贵时光去抉择读些升华自我的书籍,真是择而乏术、力不从心。因而,读什么,应该是读者普遍的内心困惑和迫切的心灵呼唤。在怎样读书的问题上,先哲大师们曾经开出过必读书单,政坛领袖们也曾有过高瞻远瞩的教诲。张之洞开出的书目已…  相似文献   

18.
把脉血荒     
最近,全国各地不少媒体纷纷关注本地血库库存,"血荒"问题由此浮出水面。虽然经过各方努力,不少地方的"血荒"得到了缓解,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明年这个时候,还会有"血荒"吗?为避免"血荒",我们能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9.
另类阅读     
<正>前辈读书人施蛰存先生说:"我很怀念我十四五岁至二十多岁这一段读书经验。书读了不少,都是为读书而读书,没有功利观念,所获得的,可以说是纯粹的读书之乐。"这的确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最近有一篇回忆历史学家郑天挺的文章说,郑先生研究明史"不分场合,不管地点,总是利用一切机会读史料、做卡片、做研究……他研究明史,并非以发表文章为目的,而是为学术而研究"。评论者感慨地说:"这与时下不写文章不读书,读书是为了发表论文而  相似文献   

20.
读书与季节     
清人张潮对读书有许多精彩之论。有谈读书与“读人”的 ;有论及读书与年龄之关系的 ;也谈及了读书与季节 ,道是 :“读经宜冬 ,其神专也 ;读史宜夏 ,其时久也 ;读诸子宜秋 ,其致别也 ;读诸集宜春 ,其机畅也。”弄到什么季节读什么书都有讲究 ,大概也只有那时的读书人才有如此的雅兴。自然 ,一个季节确有一个季节的情调与韵致 ,此公将季节之韵味与经史子集的书中之味联系起来 ,似乎不无道理 ,细想又觉得稍嫌牵强。其实 ,冬日围炉读史照样会沐浴一番历史的温馨 ,夏天摇扇读经也未必就不能悟到思辨的风凉 ,春秋两季气候宜人 ,读起书来又何尝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