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党代会的产生、基本职能、性质地位等不同角度论证了党代会是同级党组织唯一最高权力机关,同时以实际调查为基础,深入论证了明确党代会正确定位的三大意义:有利于解决因党代会职权的三次转移、三级虚化而产生的党内权力过分集中问题,切实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解决党员因权利的三次弱化导致的权利保障不够问题,真正落实党员主体地位;有利于解决纪检机关因职权的二次弱化导致的履职不足问题,提高党内监督质量.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八十年代,党内高层领导干部写回忆录蔚然成风,回忆录公布了大量重要的史实,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推动下,党史研究冲破了"文革"时期极左路线的禁锢,迈上了正常研究的轨道.此后,在党内高层领导人当中出现了撰写回忆录的热潮.  相似文献   

3.
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以列宁为首的党中央和"民主集中派"、"工人反对派"围绕党内民主问题发生了激烈争论。争论各方都强调必须发展党内民主、都主张党的团结统一、都反对官僚主义,但对如何发展党内民主、如何实现党的团结统一以及如何反对官僚主义存在严重的意见分歧并发生了激烈争论。争论的结果是,大会通过了旨在发展党内民主的《关于党的建设问题》的决议和严格禁止党内派别活动的《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但《关于党的建设问题》的决议很快被束之高阁,《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则被绝对化和滥用,党内民主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4.
"统一俄罗斯"党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一俄罗斯"党是当今俄罗斯的最大政党,但是,它的内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意见分歧和争论.除了以该党主席格雷兹洛夫为首的坚持中派主义的主流派以外,党内还出现了主张自由主义的右翼和主张社会民主主义的左翼.这些分歧和争论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根源.最近以来,它的内部分歧和争论有激化的趋势.面对这样的局面,党的主要领导人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力图维护党的团结.在2007年第五届杜马选举和2008年总统选举即将来临之际,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统一俄罗斯"党内的两翼是否能够长期共存于一个党内,或者将导致组织上的分裂,现在很难预料.  相似文献   

5.
赵义 《南风窗》2012,(3):31-32
对于全国党代会代表来说,至少有一点很明确,随着党内民主的推进特别是选举竞争性的增强,每一张选票的"含金量"在日益提高。中其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2012年下半年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随即启动。这项工作预计在6月份完成。根据2006年《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第六条,党政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上连续任职达到两个任期,不再推荐、提名或者任命担任同一职务。因此,十八大是中共最高  相似文献   

6.
在德国2002年大选中,民主社会主义党被挤出联邦议会,其失利的重要原因是社会民主党政策上向左摆动抢了它的地盘和话题.在党代会上,民社党"正统派"把"改革派"清除出党的领导层,同时把未来的走向定为抗议性"反对党".但由于该党面临分裂的危险,也未真正找到符合时代和国情要求的发展路线,前途实际上相当渺茫.西欧左翼党和共产党大都有相同的处境,面临着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7.
定期的选举压力是竞争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外在动力,作为非竞争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持续开发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内部民主机制关系到竞争性政党的竞争力,对长期执政的非竞争性政党来说,党内民主更是党的生命.必须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水平,提高党内民主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必须激活现有党内制度中的民主因素,使"文本"性民主制度实际性运转起来.  相似文献   

8.
健全科学的党内领导体制,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基础和保证。按照"三执政"的要求建立科学的党内领导体制,首先必须科学配置党内权力,建立健全党内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保证党内权力的健康有序运行。在此基础上,要把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与完善充分体现党内民主的工作机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完善民主机制,使党员在党内领导体制中的主体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各政党之中以纲领路线稳定而著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日本共产党,以2004年1月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修改党纲为标志,实施了自1961年第八次代表大会以来最大的政治变革.日共这次政治变革,既是对"八大"以来"日本式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延续和总结,也是对近年来"务实、灵活路线"的确认和发展.在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前,日共在党内广泛征求修改党纲的意见,在中央举办了10多次各级干部读书会和讲习班,并且在党支部会议、地区党会议和县党会议等各级会议展开讨论;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后在党内开展了学习新党纲的活动.所以,日共的政治变革虽然只有一年多,但可以说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0.
从2012年起,统一俄罗斯党内形成了"社会平台"、"爱国主义平台"和"自由主义平台"三个政治平台,代表了左、中、右三种不同倾向。它们在遵守党的纲领和章程、拥护普京路线的前提下,在思想观点和政策主张上存在一些分歧,在党内扮演了展开讨论的平台、联系不同社会群体的桥梁、立法倡议的推动者、选举活动的参加者角色,在党的决策过程和政治活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统一俄罗斯党试图通过这一措施加强党内各派力量的团结,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印度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拥有11.5亿人口和数千个政党。问及印度任何一个政党负责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对方必然回答:选举。若问:最重要的选举是什么?答案一定是:人民院大选。印度人民院相当于议会下院,是国家主要立法机构,主要职能包括制定法律和修改宪法、调控联邦政府收支、对联邦政府提出不信任案,  相似文献   

1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点:提升父母教育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影响因素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父母教育素质的缺陷。由于父母失职或教育不当,孩子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厌学、逃学、沉迷刚络、离家出走、直至走上犯罪道路的越来越多。造成父母教育素质缺陷的原因主要是:家长自身学习不足、家庭教育指导执行不力、社会舆论引导偏颇。应当把父母教育素质提升作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点,重视家庭教育指导,着力强化依法履行父母职责、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的理念;引导家长自我教育,着力促进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教育素质的提升,将让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结构视野下的新型毒品使用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毒品作为娱乐场所药物,它的使用体现年轻化、大众流行与集体狂欢的娱乐特点。吸毒是个体在制度压力下的不恰当选择,与无业空虚、职业需要、社会交往、逃避现实等需求有关;应该通过促进就业、认清危害与树立健康的娱乐交往方式等治理办法减少吸毒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数百万“网瘾少年”现象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8月28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李建国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作关于检查<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披露了一个惊人的数字,那就是目前我国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其中"网瘾少年"占10%左右.  相似文献   

15.
药家鑫案的死刑适用符合我国刑法第48条所规定的“罪行极其严重”的死刑适用标准。成立激情杀人的关键要件在于被害人的严重过错,不能随意扩大激情杀人的内涵。同时,存在自首情节并不意味着必然获得从轻处罚,少杀慎杀的死刑控制政策并不排除对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构成一部党的建设科学化发展的历史。把科学化要求植入党的建设,事关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中国化、事关党的建设的与时俱进、事关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事关党的建设思想向实践的转化,意义十分重大。党的百年建设实践在科学化轨道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力随着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益旺盛。坚持科学化的建设逻辑,驱动着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收获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实践科学化发展积淀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是一笔宝贵财富,是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在新长征路上砥砺奋进的巨大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7.
试论实现法治目标的三大基本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目标的实现,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在观念意识方面,包括公民要具备"善法"与"恶法"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覆盖于全社会的法的统治意识和法律至上的观念以及全社会权利文化的形成;在制度设计方面,包括权力的控制与制衡,权力与责任的一致,权利义务一致性基础上的平等、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系统的健全与协调;在技术操作方而,包括法治的统一,法律的效力,司法的中立和独立以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刑法修正案(七)第八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刑法修正案(七)第八条的解析,尽管组织未成年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中的盗窃、诈骗、抢夺等行为是由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完成,但由于本罪侵犯的犯罪客体主要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管理秩序,盗窃、诈骗、抢夺等行为也被限定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因此,本罪的犯罪主体不可能构成间接正犯。同时本罪的犯罪性质也决定了一旦“组织”行为中的暴力胁迫等行为超过一定限度、造成了未成年人不应有的伤害或死亡结果,应当按照牵连犯的处罚原则进行处理,而不能依照转化犯、包容犯等来处理。  相似文献   

19.
少年审判中的刑事和解制度,是针对承认基本犯罪事实、愿意补偿损害、修复被破坏社会关系即主观恶性较小的未成年被告人提供的一种恢复性司法制度,适用该制度的两大前提之一是对未成年被告人主观恶性的判断。本文在总结审判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判断未成年被告人主观恶性的“望、闻、切、问”四诊法,并以此判断机制为核心,构建了未成年被告人主观恶性考量系统,即主观恶性的判断机制、主观恶性判断效度的验证机制、主观恶性判断的监督机制和主观恶性判断的保障机制,以期能够提高主观恶性判断的效度,充分发挥刑事和解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山东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为切实掌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情况,笔者通过调查山东省公安厅、省人民检察院、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女子监狱、少教所等有关机关和单位,并在未成年犯管教所组织了对在押1600余名未成年犯的大型问卷调查活动,对2001年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专门调查,现将有关调研结果情况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