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作为先行改革开放省份之一的福建,也开始了对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探索,在乡镇企业、渔业、林业等领域实行股份制改造,取得了极大成功。它是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的中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成为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式,其经验值得很好总结。  相似文献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现行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对它的研究和讨论,自其诞生之日起,就长盛不衰地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但学术界对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当代中国农村改革,作全方位研究的比较多,专论1976~1983年农村改革的文章并不多。即使是已有的研究文章也或是从全国农村的宏观角度进行分析,或是集中在对安徽小岗村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上,较少以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郊区的农村改革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上海的生动实践,有着不逊于小岗村实践的现实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桂花 《党史博采》2008,(12):10-13
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改革,又是从推行生产贵任制,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步的,并最终建立起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完成了农村改革的第一步,后来,它被确立为我国农村基本的经营制度,长期坚持和稳定下来。本文回顾河北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过程,以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原有的农村社会阶层体系被打破,并为新的阶层结构所代替。面对这种新形势,农村基层党组织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岳峰伟 《党的建设》2021,(10):24-2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所有进行的改革中,农村的变革是最先成功的,也是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经营方针的变革再次找到了组织方面最可靠的支点,成为农村改革的第一块基石,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是给农民带来利益的生产组织形式和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新机制.在这场农村、农业的变革中,甘肃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较早、进展顺利、发展健康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6.
让人民远离贫困——浙江反贫困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稀缺、工业基础薄弱的东部沿海省份,改革开放前一直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反贫困的艰巨任务。到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还只有165元,农村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浙江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契机,率先推进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就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土地政策,在这期间虽然也出现过波折,但是不能否认取得的成绩与经验。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打破原有的人民公社时期体制,把中国的土地政策推进到了改革阶段,从包产到户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发展与稳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进步与社会的稳定,对当下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守忠  王富强 《实践》2010,(4):28-28,29
<正>村民自治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领导农村改革实践的壮举,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成果,更是中国特色的新农村组织制度。村民自治是家庭承包制下对村民的重新组织。家庭联产承包的实行和人民公社的解体确立了村民自治。其直接使命是重新组织人民公社解体后的家庭经营户问题,通过直接民主实现村民的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9.
《求实》1995,(6)
农村改革的又一创举──土地承包权与使用权的二次分离中共上饶县委办公室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确立之后,成功地使土地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进行了一次分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中不断深入发展,广大农民正在探索和实践着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这引...  相似文献   

10.
杨汇泉 《湘潮》2008,(7):42-43
常德的改革与全国一样,也是先从农村起步,从农村突破的。农村的改革,现在规范的说法叫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时通俗的说法叫大包干。这一重大改革的推而广之,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常德和全省一样,相比全国至少迟了一年,有的地方可能迟了两年。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京郊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部分农村已经成为本市工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阵地:一部分农村将成为本市现代化的新城区:而绝大部分农村已经步入农村现代化的快车道。京郊农村变了,京郊农业发展了,京郊农民富了,这其中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京郊的全面实行。  相似文献   

12.
黄晚霞 《求实》2005,(4):89-91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传统的农民阶级迅速分化为农业劳动者、农民工、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农村管理者等阶层,农村党群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后党群关系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改革的重大措施,逐步在全国广大农村推广、实施,迅速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同时揭开了我国现代农村立法发展与完善的序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制定与修改为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立法、大体经历了萌茅、发展、成熟三个阶段,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农村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率先进行并首获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首获成功,其突破口和核心内容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建立起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包干到户,到1983年末,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占生产队总数的99.5%,其中实行包干到户的占到生产队总数的97.8%。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阶段的核心内容就是实行包干到户。本文以包干到户为主线,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率先进行并首获成功的原因,从中揭示一些历史启示,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历史借鉴。包干到户经历了群众首创、实践先行、政策紧跟、…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以农户为主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随着村民自治和农村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农民的参政意识逐渐提高,必然要求适时进行制度创新,进一步推动农村治理结构的变革。即培育和发展农村第三部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进而找到发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动力,创新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走出中国农村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关于河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比较贫乏的省份之一,以占全国1.74%的国土面积养活着占全国7.5%的人口,这一点确立了河南农业大省的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河南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在分析河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就有关问题作一些思考。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行,确立了农户作为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地位,为农业生产发展奠害了坚实的微观基础;流通体制改革、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各项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措施的实行,为加快农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8,(11):17-17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舞台上,农村改革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这30年的历程中,农村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农村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改变经营体制。自1978年开始,首先在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也就很快发展起来了。  相似文献   

18.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之后如何把改革引向城市和企业,成了深化改革的重点议题。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命题,在这个背景下,中央在错综复杂的行政和经济关系中,打破常规,确立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选取重庆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由此,启动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本刊推出这篇文章,将重庆计划单列的台前幕后细细道来,读者会从中更清楚了解中央对重庆的期望,以及重庆对全国改革开放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卢展工同志在河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发展的“第二次革命”,是继“离土离乡”城镇化、“离土不离乡”城镇化之后探索的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村.尤其是沿海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及,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还是村民自治的蓬勃发展.都向我们展示了农村的社会变迁:由落后走向富强.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但是,我们切不可因为成绩的显著而忘记了自身的不足,影响中国走向法治的阻碍性因素还很多,而农村则是实现法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