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     
鲁迅是从一个民族文学艺术的生命力看一个民族的生命力的。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的心声、心画.是这个民族成员内在精神的表现。当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力的时候,也就是这个民族成员的精神生命力趋于枯槁的时候。一个民族内在精神的生命力趋于枯槁,也就说明这个民族已没有自己的前途和希望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扫中华古国的沉闷,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生,也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新生。中国的新文艺诞生了。但是,中国的新文艺不是在和风细雨中怒放的鲜花,不是在宽广的道路上奔驰的骏马,而是在古国传统重负压迫…  相似文献   

2.
李学斌 《中国民政》2011,(10):21-23
近年来实行的大学生村官制度为完善村民自治功能提供了优秀的人才资源,但也给村民自治制度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个是大学生村官的选举权问题,一个是同一组织中的二元身份问题。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本刊特约齑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李学斌,撰写《有效衔接大学生村宫制度与村民自治制度》一文,希望能对建立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村民自治制度,打牢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人才基石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金点强 《今日广西》2008,(14):68-69
四川汶川大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惊和伤痛,如同这次大地震一样,上个世纪,世界上也发生过多次惨烈的大地震。在每一个遭地震洗劫过的城市背后,死伤与损失不计其数。在灾后救援、重建、反思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学习如何与地震这种重大的灾难并存,并致力于发展各种防震措施。以建设更安全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发生的“莫拉克”台风,给海峡两岸、特别是台湾同胞带来了财物和人员的巨大损失。这场台湾近50年来最严重的台风灾难,是人力所无法控制的天灾,带给海峡两岸的无疑是伤痛、危难和损失。但是,天灾无情,同胞有爱。  相似文献   

5.
张辉 《前沿》2012,(22):20-2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课题组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新媒体视阈下,要确立创新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路径,提升大学生民族精神素养.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今天高科技的发展,使得整个世界在物质文明、技术手段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舒适,另一方面也给人们的思想、精神带来了很多问题。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相当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反而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在机械工业时代,人们就提出来:人不要沦为机器的奴隶。现时我们已经跨越了机械时代,到了信息时代,实际上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危机,就是我们很可能成为信息的奴隶。  相似文献   

7.
五百年来,风云激荡。世界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葡、西、荷、英、法、德、日、俄、美这九个国家各领风骚,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和民族带来过不同程度的伤痛。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相似文献   

8.
方娟 《公民导刊》2004,(3):19-20
爆竹能给人们带来欢乐,给春节增添气氛。爆竹的危险性又给人们带来伤痛甚至灾难。燃放烟花爆竹是值得提倡的传统习俗,还是理应革除的传统陋习?改“禁”为“限”是顺应民心,还是理性的倒退?不管是禁是限,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总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9.
24公安月刊2001/10这篇文章的标题已经在我胸中孕育很久了。那是关于我自己少年时代的记忆。前几天突然收到一个狱中的犯人托人带来的信,我又一次想起了这个题目。收到康中奇的信,我很有些意外。因为我和他并不熟悉,甚至并不直接认识。那是在1998年的时候,我在一家杂志社当总编辑。我们刊物的一个栏目“男人自己的故事”搞了一次有奖征文,康中奇的作品《噩梦醒来是早晨》获得了征文三等奖。在准备举行颁奖仪式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这是一个很特殊的作者——一个正在狱中服刑的重罪犯人。到底请不请他来参加仪式,我们有些…  相似文献   

10.
年欣 《人大论坛》2009,(3):32-32
在省人代会上,省人大代表、六盘水市恒远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邓兴贵给记者的感觉是豁达干练。面对记者提出的金融危机背景下房地产业如何应对的话题,他直言不讳,开门见山:“在2008年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里,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惊喜和伤痛。”  相似文献   

11.
谁都不会否认,有时候感觉自己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一周五天的工作日都感觉难熬。感觉自己的时间很多,一生很漫长,不知道该如何打发无聊的白日和漫漫长夜。有人会想到人终有一死,似乎死是一个遥遥无期的事情,与自己目前毫不相干。当人们健康无恙,便对生命产生了倦怠。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奇迹     
胡柯 《小康》2014,(9):90-90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认真组织学习了学举部长在民政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很受鼓舞、很受启发,特别是推出的如何定位民政工作,给基层带了一个好头,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抓得狠好、很对路,这也是武汉这样的大基层深感困惑的一个大问题。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认识新时期民政工作的定位是摆在民政人面前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借此机会我想就定位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筠 《两岸关系》2009,(9):18-20
8月8日,数十年不遇的超强台风“莫拉克”肆虐台湾,引发至今令人触目惊心的“八八水灾”,给台湾中南部民众带来巨大伤痛。台湾各界纷纷赈灾,大陆也在第一时问全力以赴,及时捐赠救灾的善款及物资。面对台湾近50年来未见的天灾,两岸同胞感同身受、心手相连,结成了坚实的救灾网。  相似文献   

15.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已经融入了新的内容.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以及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与学校的教学研究密切相关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轻视自我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如果这种心理状态长期存在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压抑、孤独的情感,甚至会给人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不仅给大学生本人及家庭带来痛苦,影响学业及发展前途,而且也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严重防碍大学生的成才与进步。为此,我们应当积极帮助大学生中的自卑者,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尊心、自信心,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主动关心他们,使他们树立起正确…  相似文献   

17.
徐彦秋 《前沿》2013,(16):193-194
微博是新兴网络文化,已经受到很多大学生广泛关注,成为大学生们了解世界和社会重要的渠道。微博作为新的信息交流平台,凭借丰富信息量、便捷交流渠道,被大学生们广泛运用,从而获取以及传递信息,同时也给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通过阐述微博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分析微博给当代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带来了很多的机遇以及挑战,针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可以将微博培训的相关课程设置到高校的思想教育课程中,把微博引入“两课”的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微博来拓展和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8.
微言     
《民主与法制》2013,(18):61-61
“痛定思痛,公共安全谁来保障?47条生命已悄然逝去,生者何其有幸。唯愿社会的温暖能给痛失至亲挚友的人些许安慰。更期望伤痛能给一味求快的社会带来教训,让悲剧不再发生。如果上帝注定要用失去的痛让我们懂得珍惜拥有的美,那么希望这样的教训一次就够。”——6月7日晚交通高峰时,厦门一辆城市大公交BRT发生大火.造成人员伤亡。经有关专家会同当地公安机关现场勘查发现,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给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带来了积极的效应而且也带来了消极效应.如何应对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带来的双重效应,引导大学生成长为健康的"政治人"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相似文献   

20.
大众化高等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众化高等教育改革给大学生带来的震荡 ,以及社会转型引起的许多精神困惑和迷惘 ,高等学校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力军 ,必须发挥自身的各种优势 ,结合时代特点 ,采取多种新举措 ,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