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拜年四忌     
新春佳节,到亲朋好友家拜年做客,不仅其乐融融,而且还能增进亲友间的情谊。然而,拜年做客是有讲究的,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在电影《我们害怕》中,这个害怕着所有周边事物的女人说:“我别的没有什么,就是房子多。”一样都缺乏安全感的观众们很快就被打动了。是啊,我们没有家,我们害怕,我们需要房子。  相似文献   

3.
他抢劫了自己的家,还带人欲强奸继母。他,一个14岁的少年,因父亲的再婚让他失去了家,失去了爱。四年的刑期,为了还他一份爱,为了再给他一个家,心存歉疚的继母为他买来了萨克斯,让他学的第一支曲子就是《回家》……  相似文献   

4.
《干部人事月报》2009,(1):78-79
有位平常工作勤恳的老木匠,告诉老板想退休,要与家人共享晚年的天伦之乐。老板答应了他,但提出一个条件:造最后一座房子。老木匠答应了。想到反正是最后一份活了,老木匠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了,工作漫不经心、敷衍了事,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马马虎虎就将房子建好了。在他向老板交差时,老板将房子的一串钥匙递给他,说:“你在我这里工作了一辈子,  相似文献   

5.
中州自古“仁义”多《中州统战》1993年12期《相让胡同的启示》说的是豫东永城县中山街中段中间有一条相让胡同。相传明代此处住着练汪两家大户。练家官居都堂,汪家是提督军衔。两家因宅基地发生争执。练都堂给家一信,内有诗云:千里捎书为一o,让他一墙有何妨。...  相似文献   

6.
何明 《今日民族》2008,(7):15-16
3年前,我到哈佛大学参加学术会议期问,一位正在做访问学者的朋友邀我去家中做客。他租的房子在波士顿郊外的小镇,转乘了三次公交车才到达。我们在小镇的街道漫步,顺道参观了小镇的博物馆。闲聊之间,他那上小学的女儿自言自语地说:“中国的历史很长,但让人感觉很短;美国的历史很短,但让人感觉很长。”小女孩的这句话,当时令我们两位教授感叹良久。  相似文献   

7.
《广州日报》曾发表周庆安的文章,题目是《中美关系:1230页的历史翻不过去》。文章指出,中美关系解冻,是国际政治“打破僵局”,改变“零和”博弈的一个典范案例,中国的“十·一”黄金周之前,美国国务院和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联合召开了一次研讨会,当年参与尼克松访华的温斯顿·洛德,切斯·弗里曼,卡特时期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老布什暑期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斯考克罗夫特等悉数到场。  相似文献   

8.
拜年四忌     
新春佳节,到亲朋好友家拜年做客,不仅其乐融融,而且还能增进亲友间的情谊。然而,拜年做客是有讲究的,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我住的房子久居未修,便找来一位小师傅修理。他吹嘘一番后说:“保证有质有量地完成”。可他言行不一,又去接第二家、第三家的摊子,而对我的事采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慢慢拖着干。我问他:你怎么能一个没完又去占摊子?他倒很有理:“我不这样,去喝西北风啊!”房子没弄好,我还惹了一肚子气。于是,我就改换了  相似文献   

10.
李传锋 《世纪行》2011,(3):42-43,47
现在,是一个出神童的时代,媒体上会不时出现有关神童的报导。 有一天,我的孙子坐在小书桌上写写画画,写好之后很高兴地拿到我面前,要我看,上面不再是他想象中的机器人,而是抄写的一篇课文:《美丽的花》:正月开梅花,二月开杏花,三月开桃花,四月开牡丹花.五月开石榴花,六月开荷花,七月开凤仙花.八月开桂花,九月开菊花.十月开芙蓉花.十一月开茶花,十二月开腊梅花。小孙子的文章把我吓了一跳,我们家出神童啦!这不就是一个神童吗,这写的是小学生的作业呀,要知道,他还在上幼儿园,他还不到六岁。我问他,隋文可,  相似文献   

11.
车辐现年八十有五,还活着,而且活得很自在,很自得。又活得从子夜到昧旦时分还在笔耕,历经沧桑,还未“盖棺”,却有不少人为文对他“论定”。如陈道谟先生的《老友车辐散记》,刘传辉先生的《一杯黄土缕缕情深》,陈隈先生的《美食家车幅》,王大壮先生的《记“老顽童”车辐先生》,香港《广角镜》刘木子写地还赠地一个外号“开心果”等等。这些文章中还同时表述了世人(多为大名人)对车辐的封号,观照抄一段如下:“解放前,有人说地是‘成都通’吴祖光向陈若监介绍地时说‘地是成都的土地爷。’小说家何法赠地一个封号‘监斋菩萨’,…  相似文献   

12.
《协商论坛》2010,(5):60-60
新闻点击:近日,一项网络调查结果表明,高达49%的网友坚持“无房不结婚”。这些网友认为,没有房子,就没有家,如果可以选择,结婚一定选择有房一族,“高房价制造剩男剩女”、“80后的爱情注定死在房子上!”这些网络流行语听起来有些现实和残酷,但也客观地反映了一部分现实情况。结婚一定要有房子吗?是房子重要还是感情重要?没  相似文献   

13.
洱源县双廊乡,以风光旖旎著称。居住在这里的白族人民世代以洱海为生命的源泉,渔民们每天迎着朝霞出海,伴着落日余晖而归,枕着涛声入眠。传统的海边生活向人们展示大理白族的纯朴风俗,诉说着地方文化的厚重。 我们去白族老汉杨寿昌家做客的时候正值秋季,碧蓝色的洱海上帆影点点,一片片白族民居星罗棋布地散布在金黄色的田野中。杨寿昌今年六十有三,海水和烈日在他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稍显不安的表情显示出渔民特有的性格。杨老汉家的房子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建筑,宽敞的院子凉晒的梅子飘着淡淡的清香。 杨寿昌告诉我们,全家 17…  相似文献   

14.
易靖茗 《台声》2013,(2):22-25
与其说这是篇专访黄木村教授的文章,还不如说这是对黄教授平时言语累积的一次梳理。与黄教授的相识,得益于工作上的关系。自2011年6月起,黄教授开始主持《台声》杂志《艺术与生活》专栏以来,他的文章和版面都是由我来协助编辑。久而久之,从读他的文章到对他色彩能量画派的熟悉,我渐渐地开始读懂了他这个人。  相似文献   

15.
激励无声     
那年,他跌入了人生的低谷:事业滑坡;妻子离婚;绯闻缠身。他被迫离开原来的房子,独自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他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演员,虽然每天疲于事业的奔波,但依然收效甚微,几乎没有人再请他出演角色。每当他疲惫不堪的回到家,冷清的房间让他感到心酸,而独自坐在后院里发呆,则成为了他派遣郁闷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初、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作家在病房中读过《论语》之后,写他眼中看到的一个矛盾的孔子。文章中有这样的话:“读《论语》,很多时候就是听一个抱负难展的人在长吁短叹。有诗意的时候……有讨厌的时候……更讨厌他说过这样的混账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读到这里,便想将书抛下了。”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佛蒙特州,南伯灵顿城。1991年4月的一个寒冷的夜晚,联邦缉毒署(DEA)特别警官利克·卡特伏在一块冰冷的草地里,正透过望远镜监视着一幢灰色的木板房。他已经秘密监视这所房子七年了,跟踪以房主格利尔为中心的一个贩毒网。源源不断的毒品和钞票在这个网中流通着。 对于卡特来说,调查一个了解他全部生活的人似乎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唤醒权利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侃 《人民政坛》2007,(3):8-10
18世纪中叶英国有一名叫威廉·皮特的首相。他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间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这段话后来被概括为“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成为了常常被人引为经典的宪政寓言。这句话表达了财产权对个人(包括穷人)的重要性和神圣性。它提醒人们,即使是穷困潦倒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有对抗国王权威的权利。那么,是什么赋予了一个穷人以对抗国王的勇气和力量?  相似文献   

19.
电台播音员     
《创造》2006,(4):60-61
路通有两档节目,早上6:20-9:30的《出行参考》。下午17:00—20:00的《红灯停绿灯行》。他经常用“起的比鸡早、比驴还累、比蚂蚁还忙”的自我解嘲方式彩容工作状态.他对待工作很用心。交通服务类的节目不像其他节目可以插播音乐.他和搭档每个时段接近3个小时不停说话.他认为这是一种工作技能,  相似文献   

20.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一生写了不少脍炙人口、流传隽永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春晓》、《宿建德江》等代表作尤为令人身临其境而怦然心动,然而就是就是这样一个才高八斗的优秀人才,一生却屡屡怀才不遇。他先后十多次到当时的长安去谋求官职,但终因无人推荐都失败了。但是,命运并没有永远放弃满腔抱负的孟浩然。40岁那年,他又一次来长安考进士,到好友王维家做客,恰巧皇帝唐玄宗也来到了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