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与湖北日报社、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省社会学学会、省中国历史学会、省中共党史学会、省哲学学会、省政治学会、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联合召开的“湖北省社科界‘五四’运动与面向新世纪理论研讨会’于五月三日在武昌举行。来自全省社科界的部分专家、学者叨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与会者就‘五四”运动的历史评价、什么是“五四”精神、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等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评价与会者一…  相似文献   

2.
《民主与科学》2008,(3):12-20
2008年5月4日,为纪念五四运动8g周年,本刊邀请思想文化界在京一些专家学者,举办了“继承与发扬‘五四’精神的当代意义与问题”的专题座谈会,与会者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与研讨。本刊选取部分发言整理发表,希望引发读者对“五四”精神的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松江区提出“富民强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为该区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没,不断提高人大工作水平,是新一届松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尧鑫一直考虑的问题。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在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格局中要找准位置,必须做到和发挥‘四个一’、‘四个合’、‘四个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韩国前政府总理、新村运动中央会会长李寿成去年年底时曾对中国记者坦言,“中国不必到韩国来学习‘新村运动’。”这句话不禁让中国众多记者愕然。而最近光州全南发展研究院先任研究委员赵相弼博士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关于韩国“新村运动”的学术报告中同样也是直言不讳:“中国学习韩国‘新村运动’,更应该关注的是韩国的经验与教训”。这让观察记者萌生了采访赵相弼博士的念头。观察记者:您是从何时开始研究“新村运动”的?又为什么对此问题感兴趣并决心研究此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运动80年华诞之时,广大有志青年都在进一步探寻“五四”运动的精神,深刻理解“五四”运动历史贡献,努力在新的形势下,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与改革同行,与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共同跨越新世纪。无论从什么角度观察,“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历史上都...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有一种观点特别盛行。即认为“五四”是“全盘性的反传统运动。这一观点的最权威代表是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教授。林教授在他的《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一书中开宗明义就指出:“20世纪中国思想界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坚决地全盘否定的态度的出现与持续”,它的“直接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起源的特定性质,尤其可以追溯到1915——1927年‘五四’运动所具有的特殊知识倾向。”正是由于“五四”“反传统主义是非常激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五四”运动七十周年,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应该发扬“五四”的科学精神,繁荣我国的科学事业。“五四”运动提出要发展科学的口号,虽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建国以来的四十年,我国的科学事业已取得了惊人的飞速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纪念“五四”运动,我们就要奋发图强,加强我国科学事业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五四"百年成为很多高校思政课上的重要主题,并引发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与思考。通过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教学,高校思政课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变得"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新时代,振兴中华的责任已落在我们青年人肩上,‘五四’的火炬已传到我们青年人手中,‘五四’的精神需要我们青年人发扬光大。亮剑出  相似文献   

9.
《群众》1999,(5)
80年前的“五四”运动作为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已经成为现代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纪念“五四”,最重要的是要继承和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实质,引导青年,奋发进取,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10.
“让每个孩子,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儿童享受到社会的关爱是人大的责任,也是‘五个梁平建设·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的重要内容。”日前,记者在梁平县采访,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任维平向记者介绍“代表行动”活动开展情况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70年前的“五四”实际上包括了新文化运动和爱国反帝运动两个部分。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高扬民主与科学大旗,痛斥封建礼教,批判传统文化,在“五四”这曲时代交响乐中,突出了思想启蒙的主题。但是,当时极力推崇“德”、“赛”精神的五四青年,所面对的却是一个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泥淖中越陷越深的贫弱祖国。当务之急乃民族救亡图存。这样,当思想启蒙的第一主题达到高潮,救亡图存的第二主题  相似文献   

12.
“民主、科学”与九三学社密切相关,是九三学社历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如九三学社的前身是“民主科学座谈会”;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是爱国、民主、科学;《九三学社成立宣言》提出:“本社同人,即本‘五四’的精神,为民主与科学之实现而努力,始终不懈”;九三学社历届章程中始终强调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九三学社主办的刊物名为《民主与科学》;许德珩回忆录名为《为了民主与科学》,邓小平为之题写书名。  相似文献   

13.
吴安臣 《创造》2010,(10):106-107
吕江是个健谈的人,还没等记者提出问题,他率先开口说,“我今天想和你聊一聊‘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我说的这个话题或许很拉杂”等他的话匣子打开你会发现,其实他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像一篇构思好的文章,比记者落笔成文还要缜密,一流律师的思维或许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14.
李家泉 《台声》2001,(2):12-12
陈水扁先生“元旦文告”发表后,台湾和香港的一些媒体记者问我:陈水扁说,“在跨党派小组提出‘三个认知、四个建议’的基础上,有关‘建立新机制或调整现有机制,以持续整合国内各政党及社会各方对国家发展与两岸关系意见’,这一点个人愿意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做出积极回应”。这一段你如何理解?  我认为,首先应当了解所谓“三个认知、四个建议”的真义。这个认知和建议的具体内涵,已是人所共知,不必赘述了。在其发表时,我就曾为文评议说,这是“似是而非的‘一个中国’,地地道道的‘两国论’”,在这样一个认知和建议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又是一场文化运动。爱国运动以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学生运动为标志,而文化运动则早于此_它以195年9月清年》(第二年改名《新青年》)的创办为标志。这一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文化运动与爱国运动互为因果c陈独秀说:’‘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平国民性质行为的改善。”以我之爱国主义》衡青年》二卷2号)这正是《新青年》创办的目的所在。也正是为了这一场启…  相似文献   

16.
谈镇  黄忠平 《群众》2011,(2):29-31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必须把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必由之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7.
“natural rights”是近代西方启蒙学者提出来的。汉文出版物通常把英文“natural rights”译为“天赋人权”。夏勇认为,“在自然法学里,‘天’不是指自然界,而是指人固有的本性”,“从根本上讲,这种权利是‘天然的’,不是‘天所赋予的’,是‘自然的’,不是‘他然的”~。根据英文的原意,“‘natural rights’以译为‘本性权利’或‘自然权利’为宜。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天赋权利’一词必须废弃”。“当然,不在‘天所赋予’的意义上而在‘自然’、‘天然’、‘固有’意义上使用‘天赋权利’一词亦无不可。”  相似文献   

18.
丁小强 《政策》2009,(5):51-53
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这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也催生了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青团。90年来,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和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中国共青团坚持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张立文先生在哲学领域提出的一系列创新理念,对我国哲学研究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记者近日专程采访了他。20世纪中国哲学的艰难历程 记者:跨入新世纪,人们总有一种回顾与展望的情结。张先生,您能否对上一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作一大体的回顾。 张立文: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主题是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接轨的问题,或者说是中国哲学的现代化的问题。20世纪的中国哲学,无论从“史”还是从“学”的视野看,都可以分为前50年和后50年两大段。 从“史”的视野看,前50年又可分为“五四”前后两个阶段。“五四”前讲…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记者李科、于溟大连报道】2013中国警察公共关系论坛日前在素有‘‘北方明珠’’之称的美丽城市大连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警察形象危机管理与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近百名代表,围绕警察形象危机管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公安群众路线等主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