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州是江苏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直面苏州工业经济面临的挑战,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导向,激发转型升级活力;以创新驱动为主线,增强转型升级活力;以产业优化为目标,凝聚转型升级合力;以自主研发为抓手,拓展转型升级能力;以人才集聚为支撑,提升企业转型升级智力,加快苏州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济南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鲜明的特点。从推动济南市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看,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家作用、整合产业布局、提高科技创新和发展民营经济。加快推动济南市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搞好企业家队伍建设;依靠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构建完整产业体系;以战略新兴产业为主导形成区域产业优势;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乡镇经济是区域经济的简单模式和直接表现。在"新常态"背景下,西部地区乡镇经济当前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传统的产业发展已逐渐失去动力,结构调整迫在眉睫;新的生产力爆发期尚未形成,发展资源枯竭、社会矛盾集中、体制机制束缚是现有乡镇转型升级的巨大障碍。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找到一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成都郫县德源镇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契机,利用区域内集聚的众多高校和人才资源优势,重新打造镇域已经形成的100万平米的闲置配套空间,积极构建"人才智力高度密集、体制机制真正创新、科技创新高度活跃、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西部创业创新天堂。一个曾经的"空心小镇"摇身嬗变为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开放式的"创客天堂"和中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同时成功地塑造了"菁蓉小镇"创新创业空间品牌。  相似文献   

4.
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发展是辽宁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新时代要求。当前,辽宁省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发展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但依然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和问题,未来应贯彻新发展理念,协同推进体制机制、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社会民生等领域创新转型发展。应强化政策与资金支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强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产业延伸与产业更新并行战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内生增长动力;强化就业优先,筑牢高质量社会保障网;强化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推进绿色发展;出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加强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镇域经济形态城市化是都市圈背景下城镇体系圈层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心镇自身向小城市转型升级的关键。以中心镇城市化开展最早且最有成效的浙江省为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要素制约、产业人口集聚慢和管理体制不适应是制约镇域经济形态城市的主要难点。当前镇域经济形态城市化进程与都市圈背景下城镇体系完善以及中心镇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实践中应重视城市化质量提升,推进产城协同转型,着力多元破解素瓶颈,构建四级联动共抓落实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创新驱动是安徽省马鞍山市产业转型升级根本动力,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根本源泉,所以,加快马鞍山市的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做好人才发展、政策完善工作,由人才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在新常态下,马鞍山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发展及政策创新三者密切相关,需统筹考虑。一、马鞍山市经济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长株潭都市圈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是其重要内容。特色小镇作为长株潭都市圈中的重要节点,对于促进都市圈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提高都市圈协调发展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从当前长株潭特色小镇发展面临的困境出发,突破阻滞性因素,促进长株潭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可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小镇特色产业;坚持功能融合发展,提升小镇特色品质;坚持绿色发展方式,提高小镇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8.
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新常态的客观要求,电子商务已成为助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创新理念落后、信息平台缺失、人才补给不足、物流问题突出、基础设施不力等问题。要实现电子商务助推陕西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功能,必须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实施资源整合战略,打造健康产业生态。  相似文献   

9.
特色小镇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便在浙江如火如荼地进行建设,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作为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一项工程,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创新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创新是现代经济的动力源泉,是现代经济的持久追求。创新既是特色小镇建设的目的所在,也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题中之义。在培育特色小镇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在培育创新文化、抵制货币崇拜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10.
特色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全国正掀起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潮,然而小镇建设中存在的产业特色不明显、产业互动融合不够、房地产过度开发、人才吸引力不强、文化建设受忽视、生态环境遭破坏等问题,成为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如何规避和解决这些问题,急需特色小镇寻求一条"产、城、人、文、景"全面融合发展的道路。以产城融合理论为指导,结合福州市的实例,在特色小镇的培育与建设中,尝试从创新规划理念、精准定位特色主导产业、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坚持生态发展等方面入手,将特色小镇的培育与建设带入产城融合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1.
在知识经济时代,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其发展应该坚持和强化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专利制度通过赋予专利权人以公开为对价的一定时限内的独占权,对于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百年来通过不断调整完善专利制度,有效提升了国家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保持了世界经济领先的地位。北京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应将专利发展融入其中,通过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能力、促进转化运用以及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和国际化人才等,支撑北京“高精尖”经济结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制约因素,必须依靠大量创新型人才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当积极开展大学生课程教学的优化与改革,深入推进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平台的搭建与拓展,有效整合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栽体和资源,努力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为我国经济转型输送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泉州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其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总体趋势较好。但是存在着制造业产业结构偏轻、产业层次偏低、融资体制市场化改革滞后、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企业分工机制尚未形成和产业集群关联效应弱等诸多问题。需要从加强闽台两岸产业对接及区域合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构建海西先进制造业金融支持体系、促进制造业的有序整合与空间集聚等几方面入手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断融合发展,数据已经成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关键生产要素。基于手工整理的2011—2020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研究表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企业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市场匹配三个环节整体联动实现更高效率发展的一种高级状态。数据要素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主要是通过关键性技术突破与知识创新的研发创新效应、生产流程优化与协同的生产协同效应产生影响,但市场匹配效应尚未完全显现;数据要素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高技术密集度行业与东部地区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时代下我国如何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广告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广告专业人才的就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如何使广告专业的课程教学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挑战,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The coupling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new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and speci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s the main mode of Zhejiang new small town innovation development.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four major mechanisms of Zhejiang new small towns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oupling innovation: production, life and ecological space coupling innovation mechanism, geographical, network and social space coupling innovation mechanism, scale structure and system coupling innovation mechanism, and industrial culture and tour coupling innovation mechanisms.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Zhejiang new small towns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oupling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posing the dominance of the market mechanism, adhering to the multidimensional space development, emphasizing the industry as the foundation and keeping the human-oriented policy as the core.  相似文献   

17.
低碳服务业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而产生的,与国内外蓬勃发展的低碳经济实践相比,低碳服务业的概念依然处于初期讨论中。资源节约型、综合效益型与生态安全型是低碳服务业的特点。发展低碳服务业既是实现低碳经济目标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服务业应健全规章制度,促进低碳服务业有序发展;加强载体建设,夯实低碳服务业发展基础;加强技术创新,推进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coming of internet economic era, the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market faces a huge shock from the new internet trading mode, which is mainly represented by e-commerce. And this new mode also provides strategic and historic opportunity 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ofessional market. The utilization of new technology and new model of network to assis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innovation drive has become a crucial step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ofessional market.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significance and the research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fessional market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three models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professional market (e-commercialization, glob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theory to make use of the technology, service and supply chain. The research helps to push the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professional market in Zhejiang province, lay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s such as hard transformation and slow upgrading, and provides strategic reference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bjective of making Zhejiang province “to go ahead and to seek new”.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新战略高度、新投资领域、新投资主体、新区域重点的丰富内涵.基于我国短期内进行经济逆周期调节,实现有效需求扩大、稳投资、稳增长,中长期通过传统产业赋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现实发展需求,以新基建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必要之举.通过新基建助力供给侧改革、推动制造业升级、促进能源效率提升、加速市场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大学扩招以及社会转型、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大。文章以我国社会教育转型时期的特征为背景,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个人才干培养、心理素质培养、应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等四个层次出发,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四有"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