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燕子 《新视野》2005,3(3):33-35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陈云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其精神实质和鲜明特征就是"唯实".陈云的"唯实"哲学,对于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在长期主持领导全国财经工作的过程中,积累和形成了许多关于经济建设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比如,实事求是、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稳中求进,等等.实事求是,就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因时制宜,与时俱进;综合平衡,就是研究比例关系,坚持有计划按比例的原则,综合协调和平衡各要素、结构之间的比例,保持新中国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统筹兼顾,就是从全局出发,坚持全面、发展、系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稳中求进,就是开展经济建设不能盲目冒进,应脚踏实地,稳中有进.陈云关于经济建设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对今天我们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延安时期开始,到新中国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每遇重要的历史关头.陈云总要提倡领导干部学习哲学.他总结出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个字,对他一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他的领导风格和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中,表现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哲学思维.既实事求是,又辩证思考.陈云倡导并身体力行的这种哲学思维,主要基于以下三点思考:一是从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自身理论修养的需要出发,二是从一名领导干部在重要历史关头应对突发性和复杂性变化的要求考虑,三是从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前途命运的高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陈云的人民利益观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他认为:共产党员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要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为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重要国策,还必须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只有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陈云的人民利益观。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和工作实践中,陈云在哲学、经济、党建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这些思想的精华集中体现在他常讲的九句话、一百个字上,即:"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难者在弄清情况,不在决定政策";"做大事都是从做小事开始的";"宁可稳当一些,不要冒冒失失";"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七分经济,三分政治";"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搞经济工作,一定要多方考虑,统筹兼顾";"真正为人民谋福利"。陈云的"百字真言",其思想精髓和方法要旨可以进一步概括为"实""稳""高""本"四个字。深刻体悟陈云的"百字真言",可以对学习、研究和领会他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特别是蕴涵其中的思想智慧和领导方法起到一定的引导入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21,(7)
如何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一直在不断探索的问题。陈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领导者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陈云被誉为"共和国的经济大掌柜",他在实践中一直探索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立足中国国情、不断调整国民经济关系、提出用"三分政治、七分经济"处理好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从哲学维度、政治维度、经济维度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7.
武园萍  彭少松 《求实》2005,(6):15-18
坚持和重视调查研究,是陈云几十年革命生涯的一种重要领导方式和工作原则,在党内堪称典范。他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见解,表现出很独特的调查研究艺术。尤其是他从实践的切身体会中总结出来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十五字诀”,是一个充满唯物辩证法的领导原则和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贡献。认真学习研究陈云调查研究的艺术,对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迪。  相似文献   

8.
陈云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了"德才并重、以德为主"的主张。陈云认为,干部的德与才应该是统一的,是与党的组织路线、党的干部政策以及党选拔培养干部的具体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在为党工作、为革命事业奋斗这样一个前提下,德与才两方面的修养同等重要,二者不可偏废。坚持德才统一,并不是不分主次,而是要在注意德的前提下注重干部的才。陈云"德才并重、以德为主"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于:考察干部首先要了解人,要对干部有全面的估计;使用干部必须量才使用,坚持人事两宜;提拔干部要用人唯贤,不按党票排位置;提拔干部既要坚持台阶论,又要不唯台阶论;培养干部需要在实践工作中进行,让干部在岗位上经受锻炼。  相似文献   

9.
陈云的对外开放思想是陈云经济思想在对外开放方面的展开,体现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务实性、稳妥性。陈云关于对外开放方面的言论,无论是从正面提出的,还是从反面提出的,都是以坚持对外开放为前提的,都是为了搞好对外开放、使对外开放朝着健康方向发展。陈云对外开放思想的核心、精髓,主要体现在辩证处理以下四个关系上:既要大胆开放,又要循序渐进;既要微观搞活,又要宏观管理;既要使对方有利可图,又要坚持以我为主;既要充分利用开放的积极成果,又要重视开放带来的消极后果。陈云对外开放思想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但历史形成的东西不等于是过时的东西,我们要从中提炼出那些反映基本国情,符合客观规律,在长时期内起作用的内容,使之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为我们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广 《发展论坛》2002,(6):50-50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一大法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党上下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是,在坚持实事求是的问题上,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和一些领导干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唯书唯上。陈云同志在延安时期就提出了“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但是,现在有些同志却不这样。有的是“收发室”式地贯彻上级指示,上级…  相似文献   

11.
从建国后三次经济调整看陈云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观点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源泉之一。在长期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陈云坚持从国情出发,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研究和考察中国的经济建设问题,探索经济发展规律,逐步形成并运用的以人(农)为本、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陈云对于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展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陈云同志的不朽业绩,学习他的光辉思想、崇高品德和革命风范,这对于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陈云同志从他几十年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十五字箴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概括提出了充满唯物辩证法的领导原则和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贡献。不唯上。陈云同志强调,在党内,个别党员的利益必须服从全党的利益。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四个服从”是一个也不能少的。一个共产党员,他的责任在于坚决执行党的决议,而且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做到“不唯上”,一要讲真理,不讲面子。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应该怎样就怎样。怎样对老百姓有利,怎样对革命有利,就怎样办。二要论事不论人,论事不论脸。讨论和解决问题,如果大家都能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论事不论人,论事不论脸,方法就容易一致,对问题的看法就容易一致,扯皮就少了,事情就好办了。“党内只应当有这种态度,这就是共产党员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陈云对新中国经济体制的确立、完善和改革有着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贡献。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过程中,陈云主张在保持国有经济统治地位和坚持计划经济的前提下,引入某些市场经济因素,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简称"主补"体制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构想,为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提供了方法论启示;在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陈云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从《计划与市场问题提纲》中计划与市场之间"主要"和"从属"关系的论述,渐渐发展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规范提法,成为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指导方针,也为后来逐步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作了重要的历史铺垫;此后,陈云又提出了"鸟笼经济"思想,针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摆脱国家计划的倾向,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作了进一步思考,对于经济生活的健康运行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都有着长久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云对党的学习问题有非常独到和精辟的论述。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堪称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光辉典范。在延安时期,陈云提出"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并始终如一地践行和倡导。他还反复强调,学习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他概括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十五字体会。陈云从不墨守成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他总是强调在新的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习和接受新的东西。重温陈云关于学习的思考和论述,对我们今天建设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陈云同志对我党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精辟概括,也是他对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原则性贯彻与创造性发挥的集中体现:文章通过对"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本质与要求的探讨,揭示出这一论断在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它既是对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补充和创造性发挥,又是构成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部分.深刻理解这一论断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及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朱佳木 《党的文献》2003,1(3):46-50
陈云从延安时代开始一直倡导四个主张:一是主张重视、尊重和爱护知识分子;二是主张党在执政后一定要防止脱离群众;三是主张党内一定要充分发扬民主;四是主张坚持终身学习,尤其是学习哲学.这四个主张贯穿其一生.今天重温陈云的这四个主张,对于我们了解陈云思想发展的脉络很有意义,也有助于我们从历史的高度深刻理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在知识分子、反腐倡廉、民主政治、理论学习等问题上提出的新观点和制定的新政策.  相似文献   

17.
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的思想路线有重要贡献:他把为什么不容易做到和如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作为一个专题加以深究缕析,使人们认识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做到实事求是的一个重要方法;他把能否做到实事求是这一认识论范畴的问题与领导干部是否有民主作风这一政治范畴的问题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们认识到决策者鼓励讲、虚心听不同意见,是弄清实事、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方法;他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到党的具有根本意义的自身建设的高度,使人们认识到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是党内克服分歧、统一思想的一个重要方法。陈云在各个重大历史关头对党中央要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的建议,是极富远见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陈云哲学思想的学习和研究,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1987年7月17日,82岁高龄的陈云在同当时的中央负责人谈到"身负重任和学习哲学"的问题时,他一再提醒:"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个人的体会是: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领导实践中,陈云总结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十五字箴言,这与他的许多论断一道,通俗易懂地概括了充满唯物辩证法思想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注重以人为本,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纳入到"五个统筹"中来.  相似文献   

20.
陈云同志作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以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陈云同志的一生十分关心党史、国史的编写、研究、宣传工作。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党史国史的学习、研究、宣传工作,对党史国史提出了许多新的论述。抚今追昔,陈云同志所提出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宜粗不宜细"、"历史学习要一直抓下去"等光辉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