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青年研究与社会科学的关系,表现为两大层面,即青年工作科学化的应用研究与青年研究学科化的学理研究学科建设。本文重点论述青年研究学科化,并从三个方面展开:(1)青年研究学科化的学术结晶——青年学的诞生和发展,对青年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以来热潮迭起、趋于沉寂和当今的继续深化,作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分析。(2)青年学学科建设如何攻坚出新,茁壮屹立于社会科学学科之林,需要在"博"和"融"的努力中,学理学说有新发展规律探索有新发现,体系结构有新突破。(3)谁来担当青年学在社会科学学科之林长成参天大树的重任,寄希望于后来者,深信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奋斗中,青年学必将成长为一棵新生的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进青年研究学科化和青年工作科学化,尽快地编写出《青年学》教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在杭州市浙江省团校召开了全国首届青年学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三十五名代表,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青年工作科学化和青年研究学科化,促进青年学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于1988年5月13日至25日举办了全国首届青年学讲习班。这是继1986年11月在杭州举行全国首届青年学研讨会之后又一次重要的青年学学术活动。参加讲习班的,有来自全国四十多所团校、近二十所大学、部分省市青少年研究机构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还  相似文献   

4.
绪论 一门研究青年的综合型整体科学 第一节 国外青年研究学科化的趋势 第二节 青年学在我国的兴起 第三节 青年学的对象、任务和内容 第四节 青年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五节 青年学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从事青年工作的同志盼望有自己工作的理论专著,并希望青年研究向学科化迈进。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黄志坚同志主编的《青年学》,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与青年工作者见面了。 这部理论专著的出版发行,标志着青年研究向学科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祝贺《青年学》的出版,并愿意以一位青年工作者的名义发表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青年的本质是青年学这一学科的“元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关系着青年学存在的“合法性”,直接影响着青年工作的实效.目前,理论界对青年本质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研究中把本质与属性相互混淆,把青年本质和人的本质相互混淆,研究视野片面化.应该反思不足,总结经验,深化青年本质的研究,进而推进青年学的学科化和科学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者有必要也有可能将青年研究发展成一门成熟的学科,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青年学学科体系。青年学是研究关于一个特殊成长阶段的人的学问,“什么是青年”这一问题无疑是青年学的逻辑起点,其研究内容可分为求真的基础研究和求善的应用研究两大部分,前者主要使用理论思维的思辨方法,后者主要使用具体的经验方法。青年研究学科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青年发展,这是我们的崇高使命,也是青年研究存在的价值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新青年有新特征、新现象,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学有了新课题.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年学研究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青年观和人才观为根本遵循,聚焦青年政治学、青年法学、青年劳动经济学、青年社会学和青年成长成才学五个领域,着力于建设学科共识、深化学术研究、开发课程和教材体系和凝聚师资队伍四个方面,以研究自觉服务中国青年工作.新时代青年学研究方法须以行动研究回应中国青年和青年工作现实,以理论创新引领中国青年学发展,以先进科技优化青年学研究效率,以对研究方法的研究提升青年学研究的科学性.立足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学研究,基于科学,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发出加强青年学研究的倡导和要求,需要大力推进青年学的丰富与发展。本文第一部分,论述新时代加强青年学研究的三大意义:1.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群团工作学科建设"的指示,推进新时代共青团工作学科化的理论建设;2.为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促进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提供专业理论的指导;3.在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规划中,把青年学的丰富与完善纳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轨道。本文第二部分,对新时代如何加强青年学研究,从五个方面总结历史经验,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前行路径:1.端正学科发展的前行方向,坚持培根铸魂、植根人民、立足中国;2.厚植学科建设的学术根基,继续加强并创新基础理论研究;3.构建学科的中国特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思想、基本概念、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4.开展科学的学术批判,鼓励勇于直言,提倡依据文本的有的放矢;5.增强学科研究的学术合力,弘扬学科研究的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一、狭义青年学学科体系的建立,标志着青年学的诞生 青年学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青年学至少包括:基础理论、青年理论的分支学科和青年应用学科三部分。狭义青年学是广义青年学的第一部分。青年学的基础理论,实际是关于青年的综合性概论,它涵盖有关青年本体的所有重要的理论范畴。狭义青年学(以下简称“青年学”)站在青年理论的最高层次,将青年理论的分支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研究成果综合在一起,井上升到原理的高度。因而,狭义青年学不可能将所有青年理论囊括,而是择其主要。  相似文献   

11.
把青年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央团校的团课教学,引领全国青年工作理论研究的作用,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央团校的基础上于1985年建立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举办9届全国青年工作理论研讨会,不断强化了这一引领工作,确立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这一学术领域的引领地位。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工作的变化及其借鉴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趋势影响和冲击着世界各国的青少年发展和青少年工作,使青少年发展多元化、青少年工作事务化、青少年服务系统化、青少年社团独立化。世界青少年工作不断开发青少年需求,治理青少年问题,整合青少年资源,创新青少年组织,扩大青少年交流。中国应借鉴各国经验,结合本国特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改革和创新青少年工作。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具有针对性、直观性、动态性、综合性特点和描述、解释、监测、评价、导向和预测的功能。应在遵循基本指标建构原则、筛选原则的前提下,建构出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本质规定性层面上综合反映青少年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不仅包括反映青少年主体发展的指标,而且包括反映青少年组织发展、青少年发展环境等指标。指标体系的建构对于丰富青少年发展理论有重要意义,对于青少年群体的良性发展、青少年事务工作的优化、青少年研究工作的深化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青年的劳动条件、就业环境、职业选择与期望、学习与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调查发现。当代青年职业理想与社会总体的职业期望密切相关,但青年职业技能培训相对不足,对弱势青年群体的关注不够。青年的职业流动,学习能力等与青年个体特点呈现一定的差异性。政府、学校、社会和青年个人只有合力互动,才能提高青年就业创业能力,促进青年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从青年运动中脱颖而出,并发展壮大。在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以青年为先锋队的革命队伍反抗"三座大山"的压迫,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党主要通过共青团来动员青年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党始终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开展青年运动。随着对青年成长成才规律和青年运动规律认识的深化,党对青年运动的领导逐步走向成熟:从直接领导到渗透性领导,从争取青年到组织青年、团结青年、引导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党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用科学、完整、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青年运动,通过青年的核心组织——共青团来领导青年运动;党必须不断改进、改善领导方式和方法,照顾好青年的特点,关心青年,始终代表和维护最广大青年的利益,才能领导好青年运动。  相似文献   

16.
社会进步为青年发展提供了土壤和空间,青年又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浙江青年将以自身日益饱满的精神创造新的天地。文章力图从观念、行为、现实三个层次探求新时期浙江青年的总体形象、鲜明特征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为浙江共青团以及青年工作提供思想支持。  相似文献   

17.
研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对推进非公制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指导新形势下的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分析了解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特点、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政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资源整合等四个方面找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在近35年间,引导青年回归并致力于现代化建设;引导青年正确理解并致力于改革开放;引导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致力于跨世纪宏伟目标。共青团将多样的工作内容、科学的工作方法同青年群体独特的青春魅力、蓬勃朝气和创造智慧相结合,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做出了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9.
青年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青年的思想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加强对青年科学发展观教育,有利于青年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完善知识水平,实现全面成才,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奉献自己的青春。  相似文献   

20.
增权是青少年工作的新思路和新策略。青少年增权模式是在原有共青团青少年工作的基础上研究青少年,把握青少年在个体和群体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的一种实践策略,其运用旨在提高青少年服务的水平,改进当前的工作方式与手段,促进青少年权利实现和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