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一九三七年 7月7日 卢沟桥事变发生,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8月25日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朱德发布命令:中国工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任弼时任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 9月17日 毛泽东提出八路军要到太行山脉创造游击根据地。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按照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因叶剑英从事与国民党的统战工作,朱德也于1940年5月回到延安,所以在八路军领导人中,一直坚守八路军总部的只有彭德怀和左权。自八路军总部1938年2月挺进太行山,到1942年5月左权牺牲,在长达四年多的时间里,彭德怀与左权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政治上互相信任:左权将心中的苦闷向彭德怀和盘托出,彭德怀决定直接向中央为其申诉彭德怀与左权同是湖南人,两家相距不过百里,两人均出生于贫苦农家。  相似文献   

3.
资料卡片     
伟人足迹邓小平生平大事年表(四)1937年8月,随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赴南京参加国民政府召开的国防会议。8月25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任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与师长刘伯承一起在太行山区开辟晋冀豫边区抗日根据地。9月至11月,参加在延安召开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作关于地方工作的报告。1939年9月,同卓琳结婚,后一起回到太行山。  相似文献   

4.
1937年8月,国民党当局同意将西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任弼时为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为政治部副主任,下辖第一一五师、第一二○师和第一二九师。8月2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关于成立党的前方军委会及各师的军政委员会的决定。  相似文献   

5.
革命圣地延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邓小平生前曾四次回延安。第一次,1938年9月。8月15日,中共中央电告邓小平回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时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的邓小平从华北前线动身,于9月回到延安。9月29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桥儿沟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项英、王明、博古、王稼祥、彭德怀、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38人参加了会议。张闻天致开幕词,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关于地方…  相似文献   

6.
朱良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00年生,湖南汝城人。1925年参加村农民协会。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任连党代表、军部秘书,参加黄洋界保卫战等战斗。1928年后,历任营部书记,支队、师、军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中,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卫生部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调红四方面军,先后任第31军政治部主任、第30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秘书长,同国民党顽固…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曾四次进出延安留下了许多轶闻趣事1935年10月19日他经万里长征到达陕北参加了直罗镇及东征西进中的无数次战斗1937年9月随朱总司令出师抗日后中途三次回延安这里介绍的是他第二次回延安时发生的一件事1939年9月初的一个傍晚在...  相似文献   

8.
胡耀邦,1915年出生于湖南浏阳。193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组织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大队政委,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冀察辽军区代理政治部主  相似文献   

9.
任雪峰 《先锋队》2011,(19):56-57
抗日战争期间,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镇的一个普通院落成为八路军总部。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着华北军民的抗日战争。麻田也因此被誉为太行山上的"小延安",载入中华民族的革命史册。  相似文献   

10.
《党史文苑》2009,(4):24-25
胡耀邦,1915年出生于湖南浏阳。193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组织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大队政委,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相似文献   

11.
邓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10年生,湖南郴州人。早年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2师政治部主任,红1、红2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685团政治处主任,参加平型关战斗。后任115师独立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1分区政治委员、平西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与领导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1940年起,任晋察冀军区第5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相似文献   

12.
段存章 《党史文汇》2014,(11):24-30
正《怀念左权同志》这本书是2005年3月15日纪念左权将军诞辰100周年之际,由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管理处编,解放军出版社出版,2012年5月25日左权女儿左太北签名赠送给我的。这本书包含悼念诗文、回忆文选、亲属的怀念共25万多字的心血书,是左权将军一生的丰碑,篇篇闪烁着"光照日月,浩气长存"的精神!十字岭牵动延安心72年前左权将军殉国的噩耗传至革命圣地延安,延安各界同声悲悼。周恩来、朱德、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埃文斯·卡尔逊数次来到中国.并在抗战初期对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他先后见到了朱德、任弼时和左权等领导人,也会见了刘伯承、林彪、聂荣臻、徐向前、薄一波、陈赓、陈锡联、徐海东等八路军将领。毛泽东、邓小平的坦诚相见,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吴珏 《湘潮》2012,(10):51-56
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有5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人称“延安五老”。他们分别是: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和吴玉章。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并在南京、  相似文献   

15.
1945年春,邬吉成被选调至延安参加中共七大的保卫工作,后留延安从事中央的核心保卫工作。期间,他分别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站岗。在中央前委转战陕北期间,邬吉成的主要任务是随卫毛泽东。1948年春,邬吉成随中央前委转移西柏坡,后又随中央机关转至北京。  相似文献   

16.
正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县人,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八路军的杰出领导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十五军军长兼政委,红一军团参谋长、代理军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兼二纵队司令员,协同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运筹帷幄,奋勇抗敌,取得了多次战斗战役的胜利,是八路军最杰出的指挥员之一。1938年12月,左权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到达当时的辽县(今左权县,下  相似文献   

17.
左权将军是我军优秀将领,是功勋卓著的抗日名将。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同左权将军共同战斗多年的朱德同志赞誉他:“钢铁般坚强,狮虎般勇猛。”孰不知,左权将军的情感世界又是如此的丰富……   “特别的家信”   随着抗日战争的风起云涌,受命为八路军总指挥部副参谋长的左权奔走于抗日前线。   1937年春天,随八路军总指挥部渡过黄河的左权在西安碰上了自己的同乡匡金美。已离家 10余载的左权迫不及待地向他打听家乡和亲人的情况,并嘱他写家信时代告一声自己的消息。为了使母亲和叔父放心,左权还与其合影一张,要…  相似文献   

18.
静德 《党史文汇》2006,(4):36-39
主动出击,抗战迎来胜利日 1943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决定,太行分局和北方局合并,撤销太行分局,邓小平任北方局副书记并代理书记,主持北方局工作,同时领导八路军前方总部工作.八路军前方总部和一二九师师部合并,保留一二九师名义,滕代远参谋长主持总部日常工作;杨立三任总部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长,张际春任野战政治部副主任并在罗瑞卿回延安后代理主任;张际春同时任北方局委员.  相似文献   

19.
高德明 《党史博览》2010,(12):27-28
高浩平不算什么大人物.经历却不平凡。他1917年出生在河北省新河县的一个农村.读书后到天津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33年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地下工作。1938年参军,1943年就在太岳军分区十六团任政治处主任。以后在国民党企图袭击延安时,高浩平所在部队调到陕北.改编为新四旅,负责保卫延安。解放战争期间,新四旅成为彭德怀指挥的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第六军第十七师,高浩平任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20.
贺磊磊  王卫 《世纪桥》2011,(23):24-25
邓小平在抗日战争时期三次奉命返回延安,参与党和国家的决策,三次都是在党和国家的重要时刻。每次回延安情况虽各不相同,但对邓小平更好地理解党中央的大政方针,领会毛泽东思想的灵魂,长期独自领导一个大的根据地而不脱离党的路线,作用不可估量,也对邓小平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三次回延安,是邓小平前半生的三个里程碑式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