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风窗》2016,(8)
正最近,"财经舆论场"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国家应该给企业"减负",才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对此,我举双手赞同,并觉得这个"舆论场"开始充满正能量。但我马上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劲。一些在职的部级干部、企业家和专家,纷纷开始向现行《劳动合同法》"开炮"。他们的观点是,给企业"减负"首先要修改《劳动合同法》,因为它"片面地"保护劳动者权益,增加企业人工成本,实体企业很痛苦。对此,我感到费解。"最低工资"和"长期合同"是《劳动合同法》最受争议的两个问题,实际上,它们对企业的"伤害",早已被批评者过分放大。《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1989,(Z1)
△甲:喂,听说最近有一套电视片,是与《河殇》对着干的乙:我也听说过,叫什么《警醒后的奋起》。甲:据说还规定人人都要看哪。△:据权威人士透露,《警醒后的奋起》是上海影视公司摄制、著名老演员秦怡监制的。《警》片开拍于1987年10月,而《河殇》。是1988年2月才开拍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1986,(4)
《我》这一新栏目,用朴实无华的笔调向我们诉说着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而又不太注意的人和事,里面虽没有异峰叠起的高潮,却似拉家常般地倍感亲切。《我》这种文体,就犹如小溪流水般的轻快、流畅。希望多认识些个性不同的《我》,通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怀柔区"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宣讲团走进区总工会专场在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拉开帷幕。当天,70名职工聆听到了一幕幕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精彩宣讲。活动中,7名宣讲员围绕《大哥向征》《国际范儿的社区医院》《公平正义的守护者》《走在民族品牌建设道路上的新怀柔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为国际会都做代言》《我和祖国共成长》优秀感人故事,宣讲了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与现场听众共同追忆红色岁月,激情岁月,唱响美好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最令人关注的高考作文情况前天公布,据报道,今年广东高考作文满分的仅15篇,零分的却高达1670多篇.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多篇高考优秀作文,称其中不乏"惊艳"之作.昨天,媒体刊登了多篇高分作文,应该就是"惊艳"之作. 然而仔细阅读其中三篇作文之后,我却没有半点"惊艳"之感.选登的三篇作文属于三种不同类型:《我想生活在唐朝》是虚拟穿越之作,《生不必逢时》用文言文表达,《我爱这时代》则留守当代.但无论是"穿越"还是"留守",是文言还是白话,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充满了浓浓的学生腔与文艺调,缺乏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度思考.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命题与1999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些神似,都有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都可以测试考生的知识面与想象力,都能够呈现考生的思想见识差别.但从三篇高分作文看,我没有发现独特的想象,没有看到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基本上都处于同一思想平面上.  相似文献   

6.
人一旦自以为高明,矫情起来,是什么大话胡话都能放出来的。幸亏我还没糊涂到那步田地。比如,我就绝不好意思声称自己从不看深圳本地报章。因为事实上,我看过。自从深圳《晶报》前一段发表了我的《扔向中国文艺圈的54个糖醋鞭炮》——删了一大半,我就更是情不自禁地关注起这份报纸了。 不料,在日前的《晶报》,读到北大教授戴锦华女士有关“第六代”导演的一个访谈。整整一个大跨版,气势不凡;戴教授的近照赫然醒目,看上去也就40几岁顶多不到半百吧;“弟六代”代表人物张扬、昊文光、张元,也在旁边露了一小脸。以我刚够  相似文献   

7.
讴歌 《南风窗》2008,(6):95-95
2月份去美国出差,转机去纽约时,在机场买了一期《纽约客》。首先翻到一篇文章,介绍了蔡国强在纽约的作品展,这位旅美艺术家在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展览。题为《我想要相信》。然后读到一篇关于"碳排放"的文章,说人们谈论碳排放,似乎"道德"成分要大过"科学"。到了纽约的那个周末,是大家都在谈论但又难比往年兴奋的奥斯卡奖。我注意到,《SICKO》(精神病人)也被提名最佳纪录片,不过最后没有获奖。这个结果,对我而言,并不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国庆节期间,金隅集团在中国评剧院举办了第二届金隅职工文化艺术节汇演。《我的国旗》、《在灿烂的阳光下》、《金隅人都有这样的心》、《天路》、《祝福祖国》、  相似文献   

9.
王晓渔 《南风窗》2010,(15):92-93
按照网上流行的知音体《,红楼梦》是"包办婚姻,一场家破人亡的人间惨剧"《,西游记》是"我那狠心的人啊,不要红颜美眷,偏要伴三丑男上西天"《,三国》是"从贫贱到自强,三兄弟的旷世畸恋"《,水浒》是"何去何从,三弱女身陷105条虎狼壮汉"。如果以知音体来申报选题,显然难以通过,但是四大名著,就容易许多。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眼泪?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在梦里,我的心早已飞回黄河岸边——当年,一部电影《为了61个阶级弟兄》的故事让晋南的平陆家喻户晓。平陆是我的籍贯,是我父母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父亲是家中的老小,因为上了大学,又响应国家晚婚晚育的  相似文献   

11.
张天来 《法制博览》2008,(17):49-49
我的桌上摆着线装书局刚刚出版的“十大才子书”。这套丛书是我国元明清三代文学作品的精萃。十部书中,有一些已流传很久,广为人知,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琵琶记》等;但也有一些是许多人很少知道的,如《好逑传》、《玉娇梨》、《平山冷燕》、《花笺记》、《捉鬼传》、《驻春园》等。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1999,(8)
《知识英雄——影响中关村的50个人》尚在《中国计算机报》连载的时候,清华BBS(电子公告板)就收录了求伯君和柳传志两个人物放在其精华区里供网友赏读。所以,1998年9月,我一拿到《知识英雄》的样书,就在清华BBS上贴了一封征集书评的信。说心里话,我当时的愿望是想听到一些鼓  相似文献   

13.
张慧瑜 《南风窗》2014,(9):89-91
<正>这就是当下电视真人秀所竭力讲述的双重故事,一方面把野心勃勃的屌丝打回原形、毫无怨言,另一方面让土豪有恃无恐、无所畏惧,这恐怕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无知无畏的无意识流露。2014年初,类"梦想秀"电视节目依然是小荧屏上竞争最为激烈的战场,不只是《我是歌手》(湖南卫视)、《中国好歌曲》(央视)等音乐节目,还推出了科学类的《最强大脑》(江苏卫视)、圆梦真人秀《私人订制》(北京卫视)以及喜剧类的《笑傲江湖》(东方卫视)等。从《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到近期的《中国好歌曲》、《笑傲江湖》,籍籍无名的"圆梦人"或"追梦者"上演  相似文献   

14.
政府“征税意识”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年5月号《南风窗》上看到冯卫东的《政府的“征税意识”亟待治理》一文(以下简称冯文)时,作为一名税务干部只是觉得该文读后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稍后,当我看到2000年6月8日《中国税务报》上刊登的一篇关于一则抗税案件的报道时,我对冯文则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和理解。该案件讲的是一名女国税干部仅因在收税过程中问了一句:“谁是老板?”便被店主用  相似文献   

15.
吴戈 《法制博览》2011,(10):24-25
我读过王康同志一篇题为《我参加审查胡风案的经厂万》的回忆文章。王康去世后,其家属编了一本《王康纪念文集》,读后颇多感慨。王康原任中宣部干部处副处长,胡风案发生后,被派往中央肃反领导十人小组,任办公室副主任,亲自参加了胡风案的审查。审查中,他发现胡风解放前是被国民党严密监视的左派人士,  相似文献   

16.
古有成语曰“纸上谈兵”,而我则惯于“地图旅行”。 10年前读大学时,抱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雄心壮志,《中国地图册》和《列车时刻表》是同《牛津双解词典》一样重要的工具书。但说来惭愧,囊中羞涩以至乘公共汽车都常常“蹭票”,假期旅行谈何容易。拿一支笔在地图和时刻表上勾来勾去,最终成行的是几个有亲戚或朋友的地方,可以沾光解决吃住,关系密切的亲戚还可能解决下一程的车票。可惜的是祖宗不知我意,亲戚虽然众多,却没有一个住在华山脚下,或北戴河边。本希望工作之后能停止“天桥把  相似文献   

17.
杨媚 《工会博览》2010,(16):40-42
印象中的李光洁,是《走向共和》里的光绪帝,《特殊使命》中的巩向光,还是《记忆的证明》中的夏明远、《杀虎口》中的白朗。然而在热播职场剧《杜拉拉升职记》中,这个总在戏里出现的倔强“硬汉”却摇身一变,成为世界500强外企中风度翩翩的职场精英——销售总监王伟。对于这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李光洁认为:“开始我也觉得找我演王伟不太靠谱!”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1985,(11)
△《南风窗》创刊号出现时,我第一句赞“好嘢”的是它的封面,的确与众不同。但看到五月号封面不禁大失所望,六月号稍好一点,七月号、八月号又流入一般化。《南》内容较大众化,封面的“南风味”应浓一点,如7月号有篇《南蛮的怪癖——自讨苦吃》,我就构思了一个封面摄影:在路边的凉茶铺前,一个长得很典型的外省人不知底细,拿起凉茶大口喝下去,苦得马上大口吐出来的那一刹那,惹得旁边的“老广”  相似文献   

19.
在路上遇到一位睽违甚久的文学界朋友,寒暄之余,我问:“最近写些什么?“他很潇洒地说:”在玩一部中篇。“后来,一位故交与我通电话,我又问:“近来干些什么呢?”对方认认真真地答:”哦,在玩英语哩。”终于,在自己成为别人的询问对象时,我竟脱口而出:“在玩《周易》呀。”话一说完,心中怦然一跳——咦,我怎么也说起“玩”字了?而且居然是玩《周易》!  相似文献   

20.
相声界的一代宗师侯宝林说过:“几乎所有的传统节目,我都是‘偷’来的。”他还常常幽默地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嘛!”又是偷,又是抄,果真如此吗?一点不假。据他自己说:《戏剧杂谈》得力于绪得贵,《关公战秦琼》受益于张杰尧,《三棒鼓》是阎效儒的指点……好一个高明的大“抄”家。“抄”要抄得巧,抄得妙。巧抄、妙抄的本身就是“创”。青年幽默画作者郑辛遥从一件印有海洋、帆船、天空的普通汗衫上得到启示,“顺手牵羊”地“偷”了,又抄了雨果的几句名言,“创”出一组颇有味道的幽默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