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上千次国家间战争,我们根据现有的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建立了国家间战争数据库。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战争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血缘关系在短期内有助于国家之间的和平与友好关系,但从长期来看则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国家间战争与同文同种的关系或观念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或因果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表明,多极体系比两极体系更有利于和平。  相似文献   

2.
康德是西方国际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家,他晚年对人性、国际正义、战争与和平等重大国际政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康德认为,人性不单单是性善或性恶的问题,而是善恶皆备;“已不所欲,勿施于人”可以作为国际正义的标准;人的“非社会性”是国际上战争频发的主要诱因之一,同样人的“非社会性”也使“永久和平”成为人类历史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亚洲的文明古国,拥有几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完整历史。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在170前就曾为此感叹不已。今天,当我们翻开这部完整的中国史,就不难发现,它是一部悠久的和平发展史,是一部既要维护自己民族独立,又不向外侵略扩张的历史。中国历史的对外战争,绝大部分是为了抗御外部侵略,不得已起而应战。因此这些战争大部分是在中国国土上进行的。中国历代的军事武备,对外主要是用于自卫。关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剧变,对于战争与和平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冲突与战争出现了新特点和新趋势,人们对于和平与安全也有新要求和新思考。战争与和平的新特点与新趋势 冲突和战争的主要形式在冷战时与冷战后不同。冷战时期的战争主要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维护民族利益的战争,第二类是苏联和美国两个阵营的  相似文献   

5.
战争与和平是相反性质的两种状态,学者们往往执其两端,单独研究战争或者和平的性质。然而在国际关系现实中,战争与和平这两种状态实际上是不时转换的。战争结束后,各国领导人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构建和平的问题。在此阶段,稍有不慎,就可能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覆辙。为了研究何种和平安排可以持久,凯格利(Charles W.Kegley)和雷蒙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以我们的方式解读世界 —写在《当代世界》杂志改版之时.……(1 .1)中国的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2.1)单边主义·倒萨战争·美国经济.........……(3.1)反对战争,呼唤和平...................……(4.1)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5.1)“帝  相似文献   

7.
2005年9月公布的扶桑版历史教科书的采用率约为0.38%,这是全日本“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人们良知的胜利、草根民主主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5月的莫斯科春意盎然,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的盛大庆典,将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庆祝活动推入了高潮。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一些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红场的阅兵式,并向无名烈士墓献花。人们在缅怀历史追思先烈的同时,都在思考着怎样才能防止战争悲剧的重演,让和平永驻人间。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事件。这场席卷全球的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和法西斯  相似文献   

9.
编者的话     
<正>2015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具有特别的意义。70年前,在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之时,废墟中的各国人民便踏上了战后重建的征程。70年弹指一挥间,回望过去,今天的国际格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主流。让历史告诉未来。为纪念正义与和平的胜利,本期特别推出专栏,邀请政治、历史和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台湾岛内选举的逼近,由于陈水扁挑衅祖国大陆两岸政策底线,亚太上空战争的阴云前所未有地浓密起来,中美两国战略学者中的有识之士已在在指出,如此挑战台海现状实乃亚太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极危险举动,他们的一个基本的判断是:陈水扁及其幕僚们缺乏战略思考的格局和眼光,缺乏对时代、地缘及力量对比全面真切感受的大局观。这种看法如今已成为一种被岛内人士普遍忽略的简单事实。 战争与和平的历史一再表明,虽然在道德判断的领域,战争一直被人们当作“必要之恶”式的的最后选择,  相似文献   

11.
国际关系中一个经久不变的现象是:当霸权国的地位受到崛起国的威胁时,它们之间的竞争有可能演变为冲突。现实主义认为这种导致战争风险的权力斗争不可避免,而"和平崛起"理念恰与现实主义这种"霸权易位、战争难免"逻辑相反。中国近十多年来一直承诺要"和平崛起",而且可能在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启动之时就已经奉行"和平崛起"政策。回顾历史,能够声称自己是"和平崛起"的现代大国可能只有美国。中国和美国是仅有的两个试图和平崛起的大国,考察它们各自历史经历的异同是一项有研究价值的工作。美国崛起于1865—1945年,在时间上比当今中国的崛起早一个世纪,虽然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崛起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但如果有经验可供借鉴的话,中国可以从美国崛起之路学到哪些?本文在深入分析"和平崛起"的含义和中美"和平崛起"的案例可信度的基础上,比较当今中国的崛起过程与19世纪晚期美国崛起之路的主要相似点和不同点,得出了可供中国与国际社会参考的六条经验。  相似文献   

12.
“倒萨”战争雕刻中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目睹了一场电视画面战争,也像是在看一场外科手术直播。军事专家以准确的术语,指点着柳叶刀蜿蜒游动的位置;没有鲜血淌出,即使有,也只存在于电视画面上,不会散发出令人感到不适的浓烈的血腥味道。这终究只是别人在别处的战争——中国和中国人在这场牵动世界格局、且正在重塑中东地缘格局的战争中,基本上是充当着一个“冷静观察者”的角色。 战争是政治失败的结果,战争也是政治以另一种方式的继续,战争是地缘政治乃至世界格局的雕刻刀。刀锋所至,号角凄厉,枯骨生寒。 战争也可能是一个新时代的序幕。“9·11”让美国人恶补了国际知识并成为狂热的“国际主义者”,为了不让第二次“9·11”在美国本土重演,多数美国人支持了这场战争。然而这场战争既可能导致美国独霸中东时代的开始,也可能诱使美国跌入一个深深的地缘政治漩涡。 战争可以用外科手术的方式终结一个草莽枭雄对超级大国“不智”的挑战,但却难以阻止他化身为一个尖锐的传奇,并长久地成为超级大国夜夜的梦魇。 透过弥漫在波斯湾上空的硝烟,可以看到战争之恶,人性之恶,也可以看到强权的无情,生命的脆薄。但是,强权和战争终究无法“雕刻”一个民族的心灵,无法蒙塞人类社会的智慧与正义,就像谁也无法改变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滔滔东去。 在此我们也以同在地球屋檐下的一员的身份,以同为文明古国族裔的身份,为伤者痛,为逝者哀,为幸存者祝福。源远流长的文明,留给我们“庄敬自强”的训言;而萨达姆时代伊拉克所发生的种种民族悲剧,也给了我们足够的警示。从今天起,我们要从电视画面战争那里收回视线,更加好好地耕耘我们这片同样有两条著名河流的土地;从今天起,我们也要知道,中国的和平与别处的和平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强烈的进取心,做世界事务的积极参与者,而不仅仅是在电视画面之外旁观。  相似文献   

13.
刘继兴 《法制博览》2009,(15):68-69
历史上,凡有远见的政治家、军事家,总是十分严肃慎重地对待外交事宜。对于主动上门的外国使节,都应以礼相待。但偏偏有一位国君,反其道而行之,他对于四位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不仅不能以礼相待,而且还拿对方各自的生理缺陷一起开涮,导演了一场史上最搞笑的宫廷恶作剧。这样去行事,自然后果很严重,他招来了一场战争,差点做了人家的俘虏。  相似文献   

14.
世界经济体系决定国际政治格局,国际政治格局决定世界战争全景。当今世界体系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和性质?中国在当今世界体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当今世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还是革命和战争的年代?我们发展的目的和方向是什么?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我们真正的敌人是谁?我们的朋友是谁?如果不从根本上弄清楚这些  相似文献   

15.
迈克尔·霍华德是当代西方研究战争问题的著名学者,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剖析现有战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战争观。他认为战争是理性因素的产物,其根源一直都是政治家所知觉到的敌国权力的增长以及对于本国权力被消灭或者受到限制的恐惧;国家的存在既是产生战争的重要原因,又是维护和平的必要前提;民族主义曾经并将继续引发战争,同时也是国家进行战争的有力工具;战争必须加以控制,但很难被彻底消除。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阐述军事对抗与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有益于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创造台海永久和平的新型军事安全战略。这种新型军事安全战略的基本特征是:把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既关注如何赢得战争,也关注如何通过战争赢得和平,还关注如何防止已经建立起来的和平转化为新的战争。以此为标准检视台海各方军事安全战略可以看到:中国大陆军事安全战略实现了战略与政略的高度结合,为军事服从政治、服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台湾、美国坚持“只经不政”、“和而不解”,使其“和平愿望”难以贯彻到军事安全战略层面,是阻碍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建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观点有了重大转变。但是,"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国的理论工作者还没有提出完全令人满意的、适应新现实的理论思维框架。从长远来看,这个薄弱环节将影响我国争取长期和平环境的努力及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我们必须迎接世界范围内的新思维和新现实的挑战,认真研究并适当借鉴各种传统的流派观点,进行严肃的理论再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淡蓝色的旗面上,两条橄榄枝相交托起并 左右护卫着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这就是联合国旗帜。它象征着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尊严和权威。 然而,美国不顾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大多数成员国的坚决反对,越过联合国,对橄榄树故乡之一的伊拉克发动了战争。硝烟笼罩了这有6000多年栽培历史的古老树木,黯淡了它翠绿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共和国诞生以后,毛泽东凭借他的伟大胸怀,高瞻远瞩,从全球战略高度,观察和分析二战后“乱云飞渡”的国际形势和周边国家环境,制订正确的国际战略方针和对外政策。并根据反帝、反殖、反霸形势的演变、战争与和平、和平与发展以及国际统一战线形势的起伏,及时调整方针、  相似文献   

20.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世界已享受了五十余年的大致和平,主要的世界强国在这期间几乎未发生严重的军事冲突。相比于这点,维也纳会议之后的百年和平也显得失色。至少在19世纪曾发生克里米亚战争和普法战争这两次大规模的大国间战争。在解释战后的长期和平之源时,许多人都把战后空前增强的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列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