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朝框架协议评析——兼论美对朝鲜的不扩散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4年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之后,美朝之间签订的《美朝框架协议》从原则上解决了朝鲜的核问题,也满足了当时美朝双方各自的需求,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但后来的协议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由于美国的原因,出现了履约不对称、不均衡等问题。布什政府上台之后对朝核政策的重新评估最终使《美朝框架协议》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2.
次贷危机与世界资本主义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刊《国际社会主义》2008年春季号刊登了克里斯·哈曼题为《从信贷吃紧到全球危机的幽灵》的文章,认为当前由美国蔓延到全球的次贷危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资本主义利润率持续低迷的最新恶果。美国曾先后利用广场协定向德、日,利用新自由主义向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利用金融化向全球转嫁这一利润率危机。现在面临次贷危机,美国可能在国内依靠高额的军事支出,在国外加强对有战略地位的国家的意识形态、经济和军事进攻来应对这一场危机。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第43卷第1期(2011年)发表了皮奥瓦尼·基娅拉与李民骐合著的题为《为中国工人创造一亿个工作岗位!为什么中国目前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一项科学合理的经济计划怎样才能有利于中国工人、中国经济和中国环境?》的文章,认为中国目前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它将导致产能过剩、国际原材料价格剧涨、出口市场减少、贫富差距扩大、环境和资源危机等严重问题,如果不及时改变,将导致一次较大的  相似文献   

4.
查艳玲 《法制博览》2015,(2):129-130
国际航空法中关于旅客在航空事故中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一直存有争议,尤其纯粹的精神损害赔偿更是众说纷纭。本文分析了《华沙公约》第17条的涵义,列举了相关实践。1999年通过的《蒙特利尔公约》并没有解决这一难题,精神损害可能与身体损害一样对受害者产生严重影响,医学发展已经能够证明精神损害实际上是一种身体损害,对精神损害尤其是纯粹的精神损害给予赔偿是国际航空私法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停战协定危机 2月18日,朝鲜人民军驻板门店代表团受权发表声明,指责美国方面违反了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对朝实施封锁,在朝鲜半岛上及其附近增强军事力量,并可能采取措施制裁朝鲜。声明说,“如果美国一意孤行,继续违反、滥用停战协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同样没有必要受该协约的制约”。尽管这一声明并不意味着已经退出停战协定,但却表明了被迫停止履行停战协定的可能性。 自去年10月美国特使凯利访朝引发  相似文献   

6.
外论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 一个强大的中国可能促进其邻国的发展 亚洲或许是全球经济中一个最亮的点。但这一地区还有许多人眼下不清楚其它国家如何才能在中国不断增强的经品供应链联在一起的公司和国家将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新的好处。他说:“中国的复兴对亚洲及至对全世界来说决不是一种一  相似文献   

7.
伍穗龙  陈子雷 《国际展望》2021,(3):58-75,154,155
2020年7月生效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在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上一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下偏重对投资者权利保护的“新自由主义”精神,回归对国家规制权能的重视。在适用对象、适用争议、适用程序上作出变化与革新。全球价值链收缩及“慢球化”、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内在合法性危机以及对东道国规制权力的削弱,是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发生变化的深层次经济、法律与政治动因。《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变化与革新将进一步推动“卡尔沃主义”的回归以及加剧国际投资法体制内部的碎片化趋势。中国应积极支持及推进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改革,使其发挥正面作用,同时辩证吸收“卡尔沃主义”的合理因素,积极探索诸如前置协商、投诉与帮助以及调解等解决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投资争议的多元渠道。  相似文献   

8.
我院刘金质教授所著《美国国家战略》一书已于1997年4月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约62万字。 《美国国家战略》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等方面较为详细阐述了美国国际战略的形成及发展,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对苏战略给予了特殊的注意。全书共7章,其基本内容大致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分析了美国战略形成的国内根源以及从尼克松主义到布什“世界新秩序”的发展;美国的军事战略,尤其是核战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大萧条到主权债务危机,再到欧元危机,一连串的危机似乎变成了俄罗斯套娃。欧洲的发展规划在诸多因素的冲击下乱了阵脚,突出的问题包括欧元区的制度缺陷、内部结构失衡、宏观经济政策失误等等。法刊《经济问题》(problèmes économiques)2012年6月6日出版的第3045期聚焦欧元危机,精选了几家学术期刊和研究机构刊物关于这一问题的文章。本文是这组文章的首篇文章,作者弗洛朗斯·若默特(Florence Jaumotte)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部门的主要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
自去年以来,台海局势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中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不承认这一点,台湾海峡就不可能真正平静,“台独”绝没有出路。美国中国资本公司战略研究员、美国兰德公司顾问研究员王辉最近在美国《世界周刊》发表了一篇评述台海局势的文章,希望两岸“化危机为转机,化干戈为玉帛,促中华民族在21世纪更快、更健康地发展”。我们希望台湾同胞和领导人认清天下大局,遵循历史理性。我们也有信心,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必能以高度的责任感与智慧,开辟未来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南方朔 《南风窗》2012,(17):99-99
《经济学人》杂志说,现在的体制是钞票过多的"信用扩张主义"。许多国家也开始抱怨美元流窜的祸害。信用扩张、投机行为发达、政府印钞干预经济,已整个扭曲了经济学的发展,这或许乃是当今经济混乱之源!2002年,一位以香港为基地的货币专家邓肯(Richard Duncan)出了《美元危机》一书,最近他又出了《新萧条》的著作。他的主要论点是,自从布雷顿森林协议固定汇率制互解和美元脱黄金化之后,美元就不再有标准,它自己就是标准,这造成了美债的无限增加及美元的泛滥,美元本身已成了全球最大的泡沫。那是世界经济出问题的源头。国家靠着财税及支出的均衡来维持的经济政策,已被货币政策所取代。他认为美国印钞票的"量化宽松"一直持续,必然造成新的萧条。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2月10日http://www.counterpunch.org网站刊登了美国学者洛仁·戈尔德纳题为《虚拟资本与资本主义终结》的文章,认为1973年以来世界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美国虚拟资本爆炸性增长,迫使日本、德国也采取金融化模式,这给世界实体经济造成损害,也给世界劳动人民带来了灾难。作者认为,1973年以来的资本主义危机和以前危机最大的不同是:它是一场大规模的全球性的长期隐蔽萧条,资本主义进入慢性死亡阶段。作者认为这表明资本主义不再能推动社会,并据此提出对未来社会经济的18点计划,以重新启动社会发展。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0月10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债务、通贷紧缩和对现实的否定》的文章。该文警告说,目前价格不断下降的危险比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任何时候都严重。通货紧缩不仅对日本,而且对美国和欧洲都是一个巨大威胁。考虑到各国、特别是美国不断增加的借款,通货紧缩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这是因为,在通货膨胀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全国亚洲问题研究所出版的《亚洲政策》7月号上集刊登的一组关于中国军事力量评估的文章指出,虽然解放军制订国家军事战略的行动是务实和慎重的,但美国方面依然对中国军力发展的动机表示疑惑,并对中国军力将来发展到何种规模表示担忧。美国方面认为,中国政府的远期目标是早日确立其国家的大国地位,而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建设也是围绕着这一目标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国际著名左翼学者乔万尼·阿瑞吉在英刊《新左派评论》2005年第32、33期发表了长篇文章《霸权的瓦解》,探讨了当前美国的对外政策及其根源。阿瑞吉认为,美国为应对“9·11”事件而开始实施的“新美国世纪计划”代表了它与20世纪90年代的真正决裂,美国开始采用新保守主义的帝国计划争夺全球霸权。也正是这种发展,使“帝国”、“帝国主义”等词取代了“全球化”重新流行开来,被用来描述美国兴起的全球争霸计划。阿瑞吉从全球政治经济变动即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过度积累的危机出发,探讨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根源,认为这一计划破坏而不是…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05,(14)
6月27日的《时代》以“中国的新革命”为总题刊载了超过20个版的相关文章。该组文章以崛起的中国为主线,从中美之间日益紧密的关系,中国社会的变化,美国大企业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全面解读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人权等方面的情况。文章说,去年美国人购买了价值110亿美元“中国制造”的服装和价值1850亿美元的其它商品。然而,大多数美国人没有认识到中美两国的未来息息相关。把美中两国绑到一起的不仅仅是棉服,也不仅仅是玩具或鞋子。中国持有上千亿美元的美国债券,两国公司围绕石油等资源展开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国在地缘政治中的表现影响着如何解决对美国决策者来说意义重大的问题,比如朝鲜核  相似文献   

17.
谭雯 《工会博览》2009,(7):71-71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自2007年8月全面爆发以来,迄今为止仍愈演愈烈。2008年9月,危机进入一个新高潮,从困扰美国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危机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从目前情势看,次贷危机仍在进一步发展,蔓延,它对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影响还将持续。  相似文献   

18.
当世界从近几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巴西金融危机等等危机中刚刚趋于平静时。保罗·克鲁格曼这位自称有“危机癖”的专家在接受美国《领导者》杂志采访时,仍然对短期内的世界经济形势表示悲观(虽然他表示最终趋势“仍然看  相似文献   

19.
陈禹安 《南风窗》2014,(7):96-96
<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对《清教徒的礼物:那个让我们在金融废墟重拾梦想的馈赠》表现出极大兴趣,可惜未等到其出版就去世了。这本书是两位年逾80的作者霍博兄弟一生倾力之作,《金融时报》2007年十佳商业书籍之一,2009年再版,获得广泛赞誉。它研究了美国的管理文化如何普及到世界各地,从而激发出世界范围内的创新精神。这是一部美国社会史,也是一部管理文化论。  相似文献   

20.
双周·读者     
《南风窗》2004,(6)
核扩散乱世中的六方会谈说世界已进入核扩散乱世,似乎并不为过。朝核问题实际与印巴乃至以色列核问题联系在一起。朝鲜认为自己有权发展核武器,自己退出《核不扩散条约》(NPT),也有印度首开打破NPT约束的先例。为什么印度和巴基斯坦可以,朝鲜就不可以?平壤搞不明白,华盛顿也没说清楚。就这样,自从美国对印度突破NPT的行径姑息迁就以来,真正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诞生了。已经没有充足的理由阻止任何国家去效仿印度、巴基斯坦的作为,有的只是对强弱利弊的权衡。从目前情况看,朝鲜半岛的伊拉克版核查与制裁套路无疑是"此路不通"。颇具讽刺意味的是,2002年美国发表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7个被纳入核打击名单中的国家(中国、俄罗斯、伊拉克、朝鲜、伊朗、利比亚以及叙利亚),在朝核问题6个会谈国家中间居然占了3个!而解决该地区军控与防扩散问题,恰恰需要这些国家的磋商与合作。随着大选的临近,布什为争取连任,迫切需要在朝核问题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