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枫 《法制博览》2011,(1):65-65
高薪无法养廉,同样低薪也无法养廉,历史上大多数时期官员都是低薪,但贪腐行为并没有减少。甚至历史上有一段时期,当官是没有工资的。  相似文献   

2.
有人认为清代多贪官缘自俸禄过低,其实这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雍正养廉并没能解决这一问题,而没有养廉的康熙朝恰恰清官不少,这说明官员的道德人品和社会风气也很重要,只有将道德风气的砥砺、导扬与合理的制度保证相结合,方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3.
这起盗窃30匹布的官司,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却足以折射当前司法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有一条永远不变的真理: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工作也会积极的回报于你。小李已经工作了两年,一直是不温不火的状态,待遇不高,但能学到些东西,薪水也还说过得去。只是最近在和一些老朋友交流的过程中,他发现大家都发展得很好,都比自己强,这使得他对自己目前的状态不满意了,开始考虑怎么和老板提加薪或者找准机会跳槽。  相似文献   

5.
方亮 《南风窗》2008,(24):74-76
目前仍不能确定的是,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是否足以建设一套具有自我纠错功能的社会制度,一套当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时能够自我调节的制度。这对于俄罗斯避免历史上曾多次出现的"怪圈式混乱"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陈明 《南风窗》2012,(19):42-45
中国历史上文治与武功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伴相随。对一个政治共同体来说,并不是只要有一个法律的架构就足以把人们团聚为良好的生活世界。他们必须分享某些共同的价值、共同的想象。  相似文献   

7.
周立博士在《如何纳税与怎样养廉》(《南风窗》1999年第2期)中说:“若将高薪付给一批不受或少受制约的公务员,非但不能养廉。反而会使一般老百姓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拿高薪而不廉’的一帮社会蛀虫,于是个人的理性选择便有两个结果:一、削尖脑袋加入这批人的行列;二、揭竿而起,反了!”由此,他得出结论说:“必须建立起一套切实有效的社会监督约束机制,才能保证公务员  相似文献   

8.
徐俊霞 《法制博览》2010,(20):18-18
我在青岛一所大学学了四年平面设计,大学毕业那年和济南一家私人广告公司签约,尽管薪水不高,可是公司管吃管住,和那些还没有单位接收的同学相比,我已经很知足了。  相似文献   

9.
北京有一个女人,白天在富人家里做女拥,晚回家与四岁的儿子相依为命. 主人知道了女佣的情况后,给她和孩子腾出个房间,说,把孩子接来吧,今后你们吃住都在我家里,一切免费,不扣你的一分钱薪水.  相似文献   

10.
非常逻辑     
莫小米 《法制博览》2009,(10):54-55
几个人,一边打牌。一边有一眼没一眼地看电视。 电视里在说。有个来自农村的小伙子,陪爷爷上省城看眼病。医生说爷爷是白内障,不马上手术,怕会失明,手术费要4500元。小伙子只有1500元,急得要命,当面安慰爷爷,背过脸去掉泪。同病室住着个中年人,拿出3000元递给小伙子,让他赶快给爷爷手术。  相似文献   

11.
金满楼 《法制博览》2011,(19):28-29
电视连续剧《李卫当官》可谓是红极一时,徐峥所扮演的那个诙谐幽默的李卫也颇受好评。但是,从各种材料看来,历史上的李卫似乎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他与著名学者费正清、作家赛珍珠等人一同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华政策,实属那个年代不可多得的亚洲通;也有人说,左倾观念成为阻碍他事业发展的羁绊,称他是"间谍""特务""中国共产党的同情者".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从来不缺少世人纷乱甚至相互对立的评价.他的名字叫托马斯·亚瑟·毕森,他撰写了一部足以媲美《红星照耀中国》的著作——《1937,延安对话》.此书于1973年在美国出版,直到近期得到美方授权后中文版才在中国问世.  相似文献   

13.
余沐 《法制博览》2009,(13):42-42
乾隆、刘墉、和珅、纪晓岚是这些年来电视荧屏上经常出现的“欢喜冤家”,或是乾隆、刘墉、和珅一组,或是乾隆、纪晓岚、和珅一组。历史上,他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4.
卢华为 《法制博览》2009,(17):77-77
有人认为清代多贪官缘自俸禄过低,其实这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雍正养廉并没有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而没有养廉的康熙朝恰恰清官不少,说明官员的道德人品和社会风气也很重要,只有将道德风气的砥砺、导扬与合理的制度保证相结合,方能收到实效。吏治腐败问题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痼疾,不仅令黎民百姓扼腕,也是最高统治者最为头痛的问题。他们千方百计地加以防范,但结果却是防不胜防。如明太祖朱元璋立重典、动严刑,甚至屡兴大狱,采取酷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陶伟人 《法制博览》2011,(17):12-14
在《林海雪原》这部作品里,作者塑造了一名国民党匪首叫谢文东,电视连续剧《东北大剿匪》里也对这名匪首进行了描写。历史上谢文东是确有其人的。  相似文献   

16.
日本这个民族,最令我佩服的一件事,就是"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的精神. 我在NHK看过一个专题节目,专门报道日本的下岗工人.因为不景气,有几年日本的公司裁员裁得猖獗,而且日本公司裁员和中国不一样,他们基本从高职位高薪水的人开始动手,这些人基本都是公司部长级的人物.  相似文献   

17.
如果要在国内票选最令人期待的神幻小说改编电影,我想一定是《西游记》,且不说小说贵为四大古典名著,光是电视版《西游记》每年夏天继续“轰炸”就足以看出观众对其的喜爱程度。而《西游记》里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大闹天宫,孙悟空大战十万天兵天将,想想就令人热血沸腾。  相似文献   

18.
吴珮均 《工会博览》2014,(15):48-48
“喂,丫头啊,干嘛呢?……哦,没啥事,你妈妈带外公看病去了,我就问问你,电视上说北京又雾霾了.要注意身体啊!”这是最近爸爸在电话里经常说的话。爸爸是耍杂技的,都说孩子小时候不记事,可我对幼儿时的个别片段却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期刊发展模式与品牌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663年世界历史上第一本期刊在德国诞生起,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期刊这一传媒形式,已成为影响力能够与电视、报纸比肩的主流媒体形式。在一些发达国家,期刊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报纸和电视。在世界企业500强的排行榜中,常可以看见期刊传媒巨头的身影。纵观发达国家期刊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看出,凡是发展又快又好的期刊,虽然其办刊思想、编辑模式及经营策略各具特色,但它们的发展战略却基本趋同——均不约而同地选择并坚持了打造品牌、以品牌取胜的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20.
《文化理论》栏从本期起将陆续推出系列文章,介绍德国思想界的状况和理论热点,以促进国内对德语世界思想的研究。本期要介绍的是德国当代思想界一个传奇人物——布卢门贝格(Hans Blumenberg,1920—1996)。他可以被看成是我们所熟知的“接受美学”的前身,他对“存在”的解释与海德格尔大相径庭,而他对历史的看法又与今天的我们颇为接近,这一切都足以使我们对其人其说产生某种程度的好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