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讲到《经济常识》“商品的价值”这一节内容时,常常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他们认为,劳动产品既然耗费了人们的体力和脑力,就包含着没有质的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一种劳动产品,不论是否出售,是否用来交换,产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总是客观地存在着的,因而价值总是客观地存在着的。还由此推导出,从市场上购买来的物品,也仍然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农民王某将自己生产的100斤小麦拿到市场上出售,结果只卖掉了50斤,另外50斤自己食用了。有人认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既然如此,不管卖掉的还是自己食用的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而都有价值。自产自食的劳动产品,只能谈价值无法实现,而不能说没有价值。应如何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呢?首先,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一般人类劳动是指生理学意义上的体力和脑力的生产性支出。不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还是在非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类为了生存和…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单位,政工干部的劳动和创造的价值不被人们理解,客观上挫伤了一部分政工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些政工干部感到很委屈。认为时间没少用,脑子没少费,可是工作成绩却看不见。所以,如何看待政工干部的劳动及价值就成为我们探讨的问题。一、政工干部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劳动是人类独有的第一个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政工干部所从事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劳动。但是,这种劳动不同于人类一般性生产劳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劳动。一是政工干部的劳动对象具有特殊性。人类的生产劳动对象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其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其中一个基本观点是: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且是活劳动。那么是否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换句话说,物质生产要素,诸如土地、机器、自然资源等是否也创造价值?一、关于价值源泉问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且是活劳动,不是物化劳动。在这里马克思讲的是价值的源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是价值的惟—源泉。这是因为:1.从马克思揭示的价值的本质来看,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价值实体是抽象劳动。可见,只有人类劳动才会凝结成价值。2.从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献策 《传承》2010,(27):32-33
劳动一直伴随着人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而改变。劳动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手段,对其概念深入剖析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和日常生活视角来理解劳动的概念,探析劳动时代价值,对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机器人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吗?1机器人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1)机器人和一般机器并没有什么两样。所谓机器人,其实是一种先进的受电脑控制已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因此,机器人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从性质上讲,同一般机器和其他生产资料并没有什么两样。这就是说,机器人只是不变资本的一种物质形态,经过人的具体劳动,其价值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能创造新价值,只有工人的活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才能创造价值。雇佣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和价值形成过程中,则不仅创造出补偿其自身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云南人大》2007,(5):1-1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改变着世界。劳动在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展现着劳动的价值、塑造着劳动者美好的形象。尊重劳动创造首先是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者最重要的是尊重其劳动创造.尊重劳动者对社会的一切服务。尊重劳动创造,鼓励劳动者在创造社会财富和美好生活中展现和丰富自身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实现自身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人不但通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使人猿揖别,而且通过劳动改变了世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人类文化。”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追求,不断创造,实现价值的劳动过程。人的作为正是人追求、创造的结果。没有创造,就很难有大的作为,更谈不上美好的人生。作为与创造活动是不同的。作为一般是指创造活动者的努力及创造努力的效果。创造活动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创造新文化的实践过程。人的活动可分为一般性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人的作为固然与活动的目的是否正确,方式方法是否恰当,主体的努力程度有关,但更与活动是否富有创…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阶段各种合法职业劳动者的劳动都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是指凝结在社会产品、服务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体现劳动者对社会财富 (物质的、精神的 )增长乃至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在新时代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作进一步的扩展是必要的。一种劳动只要它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或环节 ,那么 ,无论它的直接成果是否成为商品 ,都是创造价值的。在我国现阶段 ,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 ,更多地从阶级统治转向发展经济 ,它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不可或缺且十分巨大 ,因而也是创造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靖国华 《前沿》2005,1(5):26-28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提高, 引起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的争论, 对此, 学者们见仁见智。科学技术代表了一定的人类劳动, 是人类活劳动的凝结或物化; 科学技术劳动则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劳动者运用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创新性脑力劳动。因此, 二者对于价值创造而言, 意义是不同的。创造价值的不是凝结人类活劳动的科学技术, 而是科学技术劳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劳动价值论的一元性 ,认为劳动作为商品价值实体具有排他性 ,即等价交换本身要求排除非劳动因素的影响 ;劳动作为商品价值实体还具有终极性 ,即人类在劳动中消耗的生命时光构成生产商品的终极成本 ;劳动作为商品价值实体有利于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理想端"。按照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性活动。美好生活不仅包括美好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包括美好的精神生活。而劳动不仅具有为人类提供物质生活资料的"使用性价值",而且也具有为人类精神生活提供存在感、尊严感的"精神性价值"。劳动是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最基础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使用性价值,劳动为美好生活提供"获得感";作为精神性价值,劳动为美好生活提供"存在感"和"尊严感"。三者构成了实现美好生活中的"劳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周少岐 《岭南学刊》2006,23(1):60-64
价值的本质上的规定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而非使用价值;生产力始终是有用的具体劳动的生产力,但不等于有用的具体的劳动本身就是生产力。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劳动价值论,绝不是什么生产力价值论;价值规律与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将二者划等号;资本生产力是马克思曾批判过的观点,并非是马克思的命题。  相似文献   

14.
关柏春 《岭南学刊》2007,(1):107-110
“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无关论”没有真实的理论根据。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相关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普遍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是劳动创造的,劳动者的资本收入也是劳动创造的,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直接相关,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的副标题定为“政治经济学批判”,表明《资本论》不仅是在经济层面研究商品、货币、资本、劳动价值与剩余价值的政治经济学说,还是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域下剖析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乃至灭亡的过程中寻求人类解放道路的新世界观。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哲学基础和价值取向四重内涵来研究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对深化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概念与价值论中的"价值"概念具有同一性。世界可以划分为物理形态世界与价值形态世界。劳动既有改变物理形态世界的意蕴也有改变价值形态世界的意蕴。在价值论的视域中,物只有客体尺度;而人既有主体尺度,也有客体尺度。客体及其属性与主体尺度相符合、相一致的性质固然属于价值关系;主体及其属性与主体尺度相符合、相一致的性质同样属于价值关系。前者可以称为手段价值关系,而后者则可以称为目的价值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既有纯粹的物理关系,也有手段价值关系和目的价值关系。劳动的二重性并不改变事物的物理形态,而是改变事物的价值形态。具体劳动改变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手段价值关系,抽象劳动则改变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目的价值关系。抽象劳动的物化凝结为商品价值,意味着商品价值在本质上是物化了目的价值关系。在此意义的基础上,劳动凝结的价值,无论是使用价值还是价值都属于价值论意蕴中的价值范畴。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 ,所谓知识价值实际是知识劳动的价值 ,商品经济下的价值只能是劳动。虽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 ,劳动的形态在变化 :过去主要是体力劳动 ,高科技时代主要是脑力和知识劳动 ,但劳动是价值源泉的本质没有改变。劳动作为价值源泉和劳动作为生产要素是有联系、但又不同义的概念。它的贡献率变化 ,不影响它是价值源泉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朱怡 《前沿》2004,(8):142-145
德育是一种人之为人的人类劳动 ,是使人的精神价值、道德价值得以实现的创价活动。德育价值的内涵是德育价值客体能满足德育价值主体特定需要的关系 ,这种特定关系是在德育活动中形成的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德育价值具有效用性、过程性、实践性、有限性、层次性等特有属性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得一些人对劳动价值论产生了怀疑,认为在人工智能高度发展后,价值的创造已经不需要人的参与。事实上,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看,人的劳动依然是价值的唯一来源,人工智能仍属于劳动工具,人工智能系统是人类劳动的结晶。虽然在资本的压榨下出现人的异化,但是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减少工人对机器的依赖,将人类从危险、繁重和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20.
王晓 《前沿》2005,(2):21-23
随着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劳动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而出现了科技、管理、服务劳动等新型劳动。科技、管理、服务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它们不仅创造价值, 而且比一般的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 因此这些劳动在增加社会财富, 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