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命人生价值分为唯利、唯名、唯义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间透视着义利之间辩证的矛盾关系。个人对人生自命价值追求,就必须把握好自命价值,做到义利和谐:义利相容及以义取利。  相似文献   

2.
王兵 《工会论坛》2007,13(4):147-148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现实的必然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艰苦的历史过程。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协调统一起来,统筹发展。通过坚持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突破黑格尔的精神异化和费尔巴哈人类本质异化理论的局限,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脱离人而成为否定人的对立物的劳动异化论;并通过自我异化的扬弃,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两者终极价值的逻辑统一,也是异化谋求自己发展的自然回归。  相似文献   

4.
政府制度安排中的义利选择虽然是在努力实现义利整合的价值模式,但是改革以来,确实出现了种种义利冲突与断裂。理性的政府应该认真对待这些冲突,以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发展观的核心和归宿.人的全面发展是同未来理想社会的发展同步互动、不断提高的历史过程,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发展的理想状态 ,但是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当前 ,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依据 ,采取有力措施 ,积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互为目的和手段、互为前提和基础、互相依赖和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促导各尽其能;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保证各得其所;不断拓展和整合各种社会关系,实现人际和谐。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关于培养"四有"新人的理论,推动了我国人民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培养"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培养"四有"新人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9.
董玉文 《工会论坛》2005,11(2):24-24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 ,需要广大女性的积极参与和全面发展。作为女性来说 ,要树立自主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 ,争做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强者 ;党和政府也要为女性的全面发展提供法律、政策和舆论上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义利之辨”,主要是假说在道义与利益发生冲突时的主体选择,不同的选择,表明了不同主体的价值观.从法律史学的角度来看,产生这种争论的主要原因是在义与利之间缺乏法律(实质是缺乏发达的民法体系)这一中间环节.中国古代长期的“义利之辨”,表达了主流阶层的义利观,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必须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大力开展岗位技能创最佳活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是实现现代化事业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进行这些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早在上个世纪初,中国现代史上最早的一批热血青年就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以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为起点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新阶段,从此,中国革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有了一个新的科…  相似文献   

13.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一项意义深远而又迫在眉睫的任务.要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目标,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社会不公平突出表现为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政府责任的缺失是重要原因之一。要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政府应该首先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强调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防止经济大起大落。这表明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政府已把以人为本,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放到了突出位置。当前关键就是要在实践中真正树立和…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正义可分为:社会转型的消解正义与社会转型的建构正义。在民间法与国家法二元规范体系视野下,社会转型正义应该是法治化意义上的正义。民间法体现社会利益的诉求,凝聚社会转型的共识,构建正义转型的机制,它所具有的这些独特品质,使其在实现社会转型正义中发挥功效成为可能。民间法在实现社会转型正义中有三条具体路径:供给社会转型所需的社会理性、构造社会转型的秩序、促使法制体系迈向法治体系。民间法与国家法的良性互动,是二者在实现社会转型正义中各自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同时,还应为民间法在社会转型中发挥作用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在实现社会转型正义中,关注民间法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扩展民间法成长的空间,也有利于丰富社会关于治理逻辑的想象,进而为当下社会改革实践寻求新的算法。  相似文献   

17.
孟浩明 《理论前沿》2003,1(4):15-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四个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根据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而提出的,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人的学说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也是现实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早在《共产党宣言》中他就揭示了这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在《1844年经济学哲…  相似文献   

18.
不能仅把人的实践能力的提高、物质创造力的强弱高低作为衡量人全面发展程度的依据,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人的自由发展、人的和谐发展、人的充分发展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人性的根源与公共行政的复杂性决定了公共行政伦理解读的多重维度。作为公共行政首要的核心价值,公共行政正义既体现了民主社会自由、平等的价值追求,也蕴涵着公共行政本身所具有的对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公共行政人员德性的体现,包含了义务论、目的论、德性论等公共行政不同伦理视角的全部主题。统一伦理以公共行政正义作为这三种相互冲突的道德哲学统一与平衡的价值基础,体现了在现实行政实践中三者相互矫正融合的思考路径,从而提供了一种在行政实践伦理决策中和解价值冲突的伦理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20.
如何认识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描述经济发展总体性质和特征的一个概念,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系统由当前状态向理想状态或目标状态进化需要遵循的规范,包括发展的动力、结构、质量、效率、就业、分配、消费、生态和环境等因素,其内涵比经济增长方式更广泛、更深刻。我国经济发展必须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必须更好地促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重点,加快调整经济发展诸因素的配置方式和利用方法,加快建立和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并继续深入研究经济增长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