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引领和保障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是党领导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活动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2.
“学习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青年学者笔谈会”一文中,郑婷论述了全面发展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罗峰指出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徐学通论述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辩证统一;蔡爱平指出了依法执政是党执掌政权的基本方式;矫海霞认为要加强执政能力的制度化建设;赵刚印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要作到理论、制度与人的统一;唐珏岚提出了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六大能力;翁笑冰指出要培育发展社会自治组织,提高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刘建洲指出要警惕断裂社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实践探索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新形势下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如何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则应在实践探索中坚持科学发展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转变政府职能和做好群众工作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内容提要     
《党政论坛》2004,(11):1
"学习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青年学者笔谈会"一文中,郑婷论述了全面发展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罗峰指出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徐学通论述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辩证统一;蔡爱平指出了依法执政是党执掌政权的基本方式;矫海霞认为要加强执政能力的制度化建设;赵刚印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要做到理论、制度与人的统一;唐珏岚提出了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六大能力;翁笑冰指出要培育发展社会自治组织,提高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刘建洲指出要警惕断裂社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姚荣欣 《学理论》2008,(5):32-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宋福范 《求知》2007,(7):11-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适应我国社会深刻变革的需要。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并把它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加强党的公关能力建设是提高党的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宋爱丽 《学理论》2009,(4):185-18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道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当前构建经济和谐、政治和谐和社会和谐都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挑战.充分利用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是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途径,我国政党制度在经济协调、利益整合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政党制度,以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新贡献。作为县级地方党委,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如何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和谐社会是针对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文化转向造成的多元社会与断裂社会的事实而提出的,意在解决随之产生的诸多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抓住几个着力点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突出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执政55年之后,更加  相似文献   

14.
钱和辉 《理论探讨》2005,(4):153-156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以及十六届历次中央全会精神,在深入宣传、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践因此而日益深化和发展,党的执政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和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广大共产党员不断地进行世界观的改造,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党的执政能力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联系在一起,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一大贡献,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引人注目的新内容,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提供了新的思维空间。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凭空制造出来的概念,它源自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描述。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是消灭了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的社会,“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力发展到能够满足全  相似文献   

17.
论和谐社会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也是检验其执政能力的一个尺度,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论述了以“和谐”为标准的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在实践与理论方面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能力建设,并就如何提高与构建和谐社会直接相关的几个方面的能力发表了见解。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维系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鹏亮 《理论导刊》2006,(12):22-24
要全面提升和拓展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基础,必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推进政党政治民主化、法治化,开发执政的体制资源,构建执政的法理基础;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有效整合社会利益,不断增加社会的公正与公平度;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坚决遏制党内消极腐败现象,防止权力的逆行与滥用。  相似文献   

19.
刘清华  蒋丽珠 《学理论》2010,(16):10-11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是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党执政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成果,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研究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的新贡献、新发展,对于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扩大党的执政群众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