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业,这个曾经长期困扰西方大学生的社会问题,今天极其严峻地出现在中国大学生面前。人们看到,随着市场经济逐步深入,大学生“皇帝女儿不愁嫁”已成为历史。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某些大学生被卷进失业大军,已是不可抗拒的潮流。“毕业也就是失业”,不再是西方教育的“专利”。大学生失业,不仅是经济发展中的最大资源浪费,也给失业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损害和痛苦,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对此,应唤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西方通胀与失业关系理论有了重大发展,通胀与失业的“负相关”说、“无替代关系”说、“通胀-失业螺旋”论、“紧跟”关系论等相继产生,从不同角度论证了通胀与失业的关系,我国要合理借鉴西方通胀与失业关系理论的有益成分,树立供给可以创造需求的理念。在目前国内失业严重而通货又相对紧的状况下,可采用适度的通胀办法来启动市场、扩大就业,拉动经增长。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一项针对北京、上海、深圳等11个城市10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总体就业率仅为35.6%。当许多天之骄子喟叹“毕业即失业”时,贵阳却有一所中专学校逆市飘红。就业率连续数年接近100%。这个“就业奇迹”的缔造者,就是贵阳幼儿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6,(6):93-93
这是流行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的一个词汇。据媒体报道,时下不少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会读《厚黑学》、练酒量、找关系,修炼这些所谓的“灰色技能”。有专家指出,“灰色技能”是一种社会对人的异化。一方面社会强调法治,但“人情”所到之处,法治也得避让三分,迫使大学生们也不得不去适应这种潜规则。但应该看到,“灰色技能”虽然受宠却并非主流,在修炼“灰色技能”的背后。  相似文献   

5.
骑驴找马:卖花姑娘邂逅商机 1981年,孟菲出生在青海西宁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大学园林设计专业学习时,虽然成绩一直都不错,可到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她品尝到的却是“毕业即失业”的苦果。  相似文献   

6.
就业形势严峻,滞业率高涨,曾很吃香的海归也成了“海待”,许多高校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问题。其实,不少名人也曾“就业难”,譬如季羡林毕业后找工作也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感叹“饭碗难抢”,深感“穷途痛苦,无地自容”。  相似文献   

7.
博方 《求贤》2008,(8):42-42
记者从麦可——2008年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中获悉.2007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为495万,毕业后除了读研和就业外,仍有60万毕业生失业。不过.失业的学生中大部分还是有“骨气”的,44.55万人还在坚持不懈地寻找工作。4.46万人虽然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留学。剩余的10.99万失业学生则选择了放弃就业和求学,心甘情愿地做起了“啃老族”。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03,(7):53-53
周士君在《中国青年报》(2003年5月12日)上撰文指出:依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界定就业和失业的标准,“失业人员”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虽然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失业”概念明  相似文献   

9.
陈莎 《世纪桥》2023,(2):34-36
大学生就业不仅事关个人职业发展,更事关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在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背景下,一方面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就业心理焦虑加剧;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将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现实挑战。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出发,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指导的可行性,以期发挥思政教育功能,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0.
题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 我是研究语言的,但对文化也有些想法,可谓“野狐谈禅”,真正的专家讲东方文化与我讲的完全不一样,因为他是专家。但“野狐”有“野狐”的好处。脑子里没有框框。辩证地说,两者各有利弊。这里.我想讨论三个问题,一、文化与文明;二、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三、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11.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离校前普遍存在特殊的心态,概括起来主要有: 1.忧郁心理。目前大学毕业生在择业问题上面临着供大于求的现实,因而在临近毕业时一部分大学生仍然工作无着落,这种现象比较普遍,达到1:3。因此这些同学普遍存在担忧、焦虑、抑郁、自卑心理,对前途感到茫然。有的同学说“毕业=失业”,即将成为“待业大学生”;有的同学虽然找到了接收单位,但对工作单位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及工作环境心存担忧和疑虑;还有的同学感慨自己书生气十足,缺乏社会经验,思想简单、幼稚,没有改革者的气度与魄力,恐难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等。  相似文献   

12.
东方文化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题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 我是研究语言的,但对文化也有些想法,可谓“野狐谈禅”,真正的专家讲东方文化与我讲的完全不一样,因为他是专家。但“野狐”有“野狐”的好处。脑子里没有框框。辩证地说,两者各有利弊。这里.我想讨论三个问题,一、文化与文明;二、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三、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13.
过去,中国把“失业”这个概念专门用于描述和研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业情况,并且坚信失业与社会主义制度在本质上是不相容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应存在失业现象的。因此,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和人民曾经那么真诚而坚定地为消灭失业而战,把消灭失业作为社会主义优越性之一,把是否存在失业作为衡量姓“社”姓“资”的标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人人都有工作,人人都端着铁饭碗,坐着铁交椅,拿着铁工资,吃着大锅饭,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了更多的所谓“公平”,而在物质生产上却失去了更高的效率,结果是最美好的理想成为海市蜃楼,甚至酿成了最难以吞咽的苦果,以至于“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也成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有些人害了“恐资病”,一听见“失业”这个词,就条件反射,头脑中直接反应的只是“资本主义”。对于我国城镇青年没有工作的现象则称之为“待业”,而不是“失业”。“待业”这  相似文献   

14.
反映通胀与失业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王东京杨明宜张宝江自凯恩斯开始,保持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实现既无通胀、又无失业的境界,一直是西方各国政府的一个梦想。但不幸的是,无论经济学家如何煞费苦心,他们也没能帮助政府梦想成真:失业和通货膨胀就像“跷跷板”,按下这...  相似文献   

15.
原谅和遗忘     
原谅和遗忘黄一龙“可以原谅,不可遗忘”,这是一句西方谚语。女作家龙应台用它作了一篇随笔的题目(后一“不可”后力。了“以”字),收在她的文集《人在欧洲》里面。文中讲了战后西方搜捕漏网纳粹分子的若干事例,觉得这种找八九十岁的老者算40年前的旧帐的办法,和...  相似文献   

16.
“九五”开局之年,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讲政治。这对于我们跨世纪时期两个文明的建设,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民营科技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虽然其经济性质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但它同样是我们共和国的企业组织,根植于伟大祖国的沃土之上,同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支有生力量。因此,民营科技企业也必须讲政治。1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世界进入了多极化的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总是不放车颠覆起国外合本立的市…  相似文献   

17.
周桂钿 《新视野》2000,(4):71-74
中国古代讲人才问题的内容很多,现在研究起来,对我们今天的事业、企业的用人方面都会有启发作用。中国古人一方面讲选拔人才要“德才兼备”,一方面又讲“无求备于一人”。在“备”与“不备”的问题上,似乎有矛盾,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 所谓“任人唯贤”,这个“贤”就是指贤人。什么样的人才是贤人呢?一般认为德才兼备的人就是贤人。这样一说,似乎很简单,但实际生活却是非常丰富、十分复杂的。例如,什么叫德才兼备?有德的人会不会犯错误?会不会犯道德方面的错误?犯了道德方面错误的人还能不能任用?有德无才和无德有才,这…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的失业青年主要分为失业第二代农民工、城镇失业青年和失业大学生三类.失业第二代农民工在城市与农村游走,长期失业与不公正待遇可能导致他们与父辈的利益联合,成为群体性事件的易感人群.城镇失业青年多在“啃老”,客观上形成了下岗工人与城镇失业青年的代际对接.失业大学生较多元,既有“啃老”也有“校漂”,有的甚至已形成“聚集区”.在失业、生存和代际关系的作用下,三类失业青年可能形成横向联合与代际间的纵向联动,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失业群体问题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蕾 《新长征》2008,(3):30-31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势头的日趋平缓和后单位社会的来临,国有企业下岗失业群体的走势已经达到了峰值。但当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为这些下岗工人的出路找到一副灵丹妙药的时候,另一批大规模的失业群体又进入人们的视野:他们是二三十岁,在初中、高中甚至更低学历毕业或肄业后加入失业行列,被社会学家称为“新失业群体”。他们既是中国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新兴群体,同时义是当代诸多社会问题产生和表现的根源和载体。  相似文献   

20.
自从上海市长韩正宣布今年2月出台人才居住证转户籍办法,在沪上一家美资公司工作的陈东升就感到自己好事将近。在上海打拼了10年,他第一次感到上海户口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自从他2005年办了居住证之后,每年都会去申请一次上海户口,但都被一一驳回,每次都卡在“大专学历”和“毕业院校非2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