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墨宁 《南风窗》2012,(4):57-58
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之后,出现了非熟练劳动者短缺的现象。然而,这个就业机会增加、工资上涨迅速的"好时光"不会延续太久。现在不愿升学甚或干脆辍学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群体,终究会遭遇产业结构升级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土耳其的产业结构是一种发展中的传统产业结构。作为中东地区强国,其国民经济部门比较齐全,但产业发展极不平衡;经济总体发展较快,但基础并不强固;经济总量较大,但产业偏向中低端,其传统优势产业除纺织工业外日趋式微,新兴产业优势尚不突出。这种状况为中土两国开展产业协作、共同推进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3.
张骥  韩晓彬 《台湾研究》2000,(3):53-59,69
台湾原是一个资源匮乏,市场缺少,各方面都很落后的地区。经过50年的发展,台湾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在快速向发达国家和地区靠拢,被世界银行列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行列,并与新加坡、香港、韩国并列,被合称为“亚洲四小龙”。台湾经济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向前推进,得益于其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并根据这一变化,积极主动地调整其产业结构。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既是经济取得进步的标志,同时也是促成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4.
钟坚 《南风窗》2007,(10):42-43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重心将依次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然而,这个世界公认的定律在深圳并不灵验。深圳的发展奇迹就在于顺应经济规律,迅速实现了从低向高持续不断的产业优化升级,成功跨越了不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王勇 《台湾研究》2011,(6):45-49
扩大绿色能源利用和加速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实现经济“低碳化”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而采取的新型产业发展导向。台湾和大陆在经历了不同阶段的经济高速增长后,都面临着新一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挑战。本文通过剖析台湾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近况及在ECFA架构下所受到的影响,尝试着对两岸绿色能源产业合作将呈现出的新格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台湾产业结构演进及对两岸经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磊 《台湾研究》2006,(4):20-27
经济发展在量的方面表现为经济规模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在质的方面表现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演进的决定因素主要有技术、供给、需求和外部因素四个方面。对台湾产业结构演进而言,外部因素(主要是对外贸易与外来投资及对外投资)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台湾产业结构正在进入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的阶段,未来还将强化这一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两岸经济关系有着极为广阔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台湾经济下滑趋势明显,并呈现“闷经济”特征:低增长、出口疲弱、消费投资低迷、民生困顿,台湾当局虽采取多项经济举措,但缺乏方向感无力摆脱困境。造成这种“闷经济”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岛内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滞后。受外部环境、政党斗争、制度建设等因素制约,台湾经济短期内难以走出困境,但加快两岸经济合作是有助于台湾“脱闷”的重要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石破 《南风窗》2011,(18):40-45
以前白庙乡也搞过产业结构调整,但老百姓很反感,因为他们被哄怕了,骗怕了。凡是政府号召的,老百姓都反对,骂政府。白庙财务公开后,政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老百姓积极踊跃。因为政府机关的私房钱都公开了,老百姓相信政府了。只要坦诚,百姓自然拥护。  相似文献   

9.
台湾是工业化发展较为成功的新兴工业化地区,也是较顺利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发展的典型范例,而同时又是陷入结构性经济衰退的代表性地区。与香港和新加坡等典型的城市型经济体不同,台湾具有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和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服务型经济有序演进过程。^[1]因此,台湾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经验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21)
正近年来,中国产品在转型升级的国家号召下,已出现很多质量过硬,甚至在国际市场上都叫得很响亮的品牌。今年8月底,一封来自广西桂林的《致谢函》寄到了广东质检院,感谢广东质检院在残酷的国际市场博弈和厮杀中,给予这家企业鼎力相助:成功帮助这家企业在澳洲守住约12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份额,且未收分文的感谢费。《致谢函》来自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桂电集团),桂电集团是广西规模最大的电线电缆生产  相似文献   

11.
台湾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产业结构有序演变的过程,没有产业结构的演变,就没有经济的持续增长。台湾从20世纪50年代起,经历了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为产业重心的产业演进过程。经过几十年的演进,台湾产业结构高度化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成长迅速。然而,其高度化过程也同样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一些问题可能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当前,祖国大陆正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如何借鉴台湾经验,避免其走过的弯路,以及扩大海峡两岸产业协作,促进两岸的共同繁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12.
王超  高扬  刘超 《台湾研究》2020,(1):73-81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通过金融业改革促进产业转型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以我国台湾地区为样本,以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视角,回顾1960-1980年间的金融抑制时期、1980-2000年间的金融自由化时期、2000年后金融改革和国际化时期,在面临国际和岛内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台湾当局通过金融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做的积极探索。并探讨了在台湾制造业升级过程中金融发展的作用。这些经验对中国大陆通过金融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启示意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广州产业升级转型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小开 《南风窗》2011,(6):35-37
经过一系列的产业调整和升级,根据广州市经贸委的统计,目前,广州高端产业贡献提升,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下降。  相似文献   

14.
出口加工区作为一种经济性特区,其建立和发展需要特定的条件,因而有生存周期。台湾加工出口区在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后,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岛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国际竞争加剧、岛内工资水平快速上升,加工出口区内产业结构也逐渐升级,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生存环境恶化,面临转型的问题。台湾加工出口区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了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方向,同时两岸“三通”问题也对台湾加工出口区的转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呛倒南来北往的客炎炎夏日,广东人的饭桌上肯定少不了冬瓜汤这道菜。它清热、祛暑,几乎每个广东人都会煲。但另外一种“冬瓜”,广东人就“煲”得令人不敢恭维了,那就是说普通话——广东人习惯称之为“煲冬瓜”。这另一味“冬瓜”,不知呛倒了多少南来北往的客。 10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经济建设成就辉煌,使外地人不得不对“老广”们刮目相看。但是,几乎所有到过广东的外地人,对广东取得的成就作出一番赞扬和惊叹之余,都总是对广东普通话的普及程度表示遗憾和不满。北京一位经常来穗的生意人告诉笔  相似文献   

16.
“人对钱要看穿,不看穿烦恼很多。储水万担,用水一瓢。如果什么事都以钱为第一观念,人生价值也无从谈起。”王纪三教授.'下海"曾是东北和广东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位年逾六旬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授,六年前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从冰天曾地的哈尔滨来到四季如春的广东,最后在广东江门创办了三掩电池实业有限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海峡两岸服务贸易》签署以及两岸产业合作试点项目推进,标志着两岸产业合作由纯粹的市场驱动进入两岸官方共同协商、协调和规划发展的新阶段。如何顺应两岸产业的新变化,合理确定两岸合作新方向,有效推动两岸经济整合?是现阶段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中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两岸产业合作与两岸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两岸经贸关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陆成为台湾对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地,所占比例超过80%以上,也是台湾的最大出15地,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带动了两岸产业结构调整。目前的两岸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也预示着两岸产业合作的新格局与新方向。本文实证分析,1994—2012年间两岸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背后影响因素,揭示两岸产业合作的方向与未来格局,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邓旋风”刮过广东,广东人立刻陷入了成千上万的“考察团”、“取经团”的冲击之中。广东上下官员为此忙得不亦乐乎。忽有一日,广东的香味也传到了海峡彼岸。台湾“海基会”向大陆“海协会”提出,想看看广东,到底好得怎样,比比台湾又如何? 双方文来电往,6月15日,台湾“海基会”珠江三角洲考察团一行7人,加上随团台湾各大传媒24名记者一起“登陆”深圳,展开为期10天的考察活动。中央高层官员南下协调“海基会”赴珠江三角洲考察一事,惊动了中央高层部门。有关负责人事先南下深圳亲  相似文献   

19.
“两型社会”试验区中的武汉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轶良 《南风窗》2008,(2):68-70
自武汉城市圈获准"两型社会"试验区以来,已经有600多家企业表达了投资意向。但其中很多是因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成本上升而迁移的,也有许多是被东部的环保政策逼走的。武汉城市圈该如何面对他们?  相似文献   

20.
从80年代中期开始,“百万民工下珠江”的民工潮几乎每年都要震撼广东一次。谁也说不清在广东的打工仔外来妹到底有多少,但谁都明白,如果今天他们突然走了,广东成千上万的企业将立即关门。随着广东经济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与技术密集型的转换,广东的外来大军的结构也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一批批高等院校的莘莘学子和专门人才,在南下队伍里亮出了新的番号和旗帜。尽管他们人数远不如民工大军,但释放的能量却远非打工仔们可比。这是不同层次的较量,是量与质的两个不同范畴。孔雀南飞,摇动羽翼,振荡出不同韵律和节奏的多重乐曲。“追求保险式的发展”“我是带着我的科研成果,通过组织调到广东来的。”来自山西的韩工告诉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