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医疗救助     
《政策瞭望》2004,(1):35-36
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出台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意见>指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损助等多渠道筹资,对患大病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的制度.农村医疗救助从贫困农民中最困难的人员和最急需的医疗支出中开始实施,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政》2010,(9):62-62
日前,陕西省宁强县制定出台了《宁强县实行农村医疗大病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站式”结算办法(试行)》,实行农村医疗大病救助与农村合作医疗“一站式”结算,“直通车”救助。该办法的实施,简化了救助程序,为农村患病困难群众赢得了有效治疗时间,缓解了贫困群众医疗困难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
短讯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重庆永川市出台《农村五保户特困户重点优抚对象患大病医疗救助办法》(试行),拨出60万元资金解决农村特困群众的看病难问题,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李科定、唐福华)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建立了低保、大病、住房、教育、灾害应急、扶贫等完善的救助方式。截止2005年4月底,城市低保8013户19956人;农村低保890户2000人,做到了应保尽保,分类施保。有200多患大病的农村贫困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发放救助金15.8万元。(张伟东)  相似文献   

4.
为了逐步解决农村特困家庭治病难的问题,2004年,湖南省常德市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低标准起步、平稳运行的原则,在石门县、临澧县、澧县开展了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试点.今年7月,市政府又出台了《农村特困家庭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实施办法》,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建立起以农村低保对象住院医疗统筹救助和特困群众大病救助相结合的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全区社会救助体系.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6.
工作动态     
襄樊市医疗救助实行"一站式"服务模式湖北省襄樊市城区低保对象医疗救助工作从去年10月开始实施,分门诊医疗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两种。门诊医疗救助标准为人150元/年,大病医疗救助标准为人4000元/年以内。截止目前,已对2500名低保对象实施门诊医疗救助,对35名低保对象实施大病救助,支出医疗救助资金44.5万元。在定点医院设立医疗救助工作站,实行"一站式"服务,及时受理需要救助者的申请,全程跟踪了解救助对象自入院至出院期间的诊疗过程,所用药类,费用支出情况以及其他医疗教助资金来源情况,掌握救助对象疾病类型和个人实际负担的数量,为开展医疗救助工作掌握第一手材料。并强化宣传公示,确保医疗救助工作阳光作业。  相似文献   

7.
解读《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出台背景 据民政部的抽样调查,农村贫困家庭中,绝大部分是因为有大病病人而造成的.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家庭人数约为3000万,由于从上到下缺少稳定的医疗救助资金来源,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一直没有建立起来,疾病问题也因此一直困扰着这些贫困家庭.  相似文献   

8.
民政部门和慈善机构实施的大病医疗救助,为困难群体缓解因病致贫、分享改革成果措建了平台.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却值得商榷和探讨.不少地方凭患者的疾病诊断书和医药费收据复印件(原件作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凭证)等书面材料,根据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数额,按一定比例给予救助.  相似文献   

9.
2003年民政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构筑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内容,以优待抚恤、社会互助以及医疗、教育、住房和司法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城市,"既要保质保量地做好低保工作,又要把城市低保与社会互助、医疗补助、子女入学、廉租住房、职业介绍以及就业培训等配套的政策措施结合起来,努力建设比较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的水平和效果",在农村,"要加快建立、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着重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大病、重病的医疗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构成了我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体系。大病保险作为一项新建制度,设置在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之间,与医疗救助共同发挥托底保障功能。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6年底,共有17家保险公司在全国31个省(区、市)承办大病保险业务,覆盖9.7亿人,大病患者支付水平在基本医保基础上提高了10%;2016年全国实施医疗救助8720万人次,其中住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政》2010,(11):61-61
安徽省绩溪县民政局进一步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力度。一是对救助对象一律取消救助病种限制。二是对救助对象中符合参保参合部门规定的大病及重症慢性病患者实施医前、医中、医后救助。三是对农村五保户、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除了全额资助参保参合外还给予200元以下小额门诊医疗救助。  相似文献   

12.
民政部 卫生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卫生厅(局)、财政厅(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的精神,对建立和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目标和原则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对患大病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的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全面推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同时,可选择2-3个县(市)作为示范点,通过示范指导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的开展。力争到2005年,在全国基  相似文献   

13.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启动实施城乡困难群众特重大病医疗救助工作,这是继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后又一项惠民政策,保证重病患者得到了有效医治。  相似文献   

14.
渝北区人口87.7万人,其中50万人生活在农村,常年救助人口17442人。2005年以来,我区在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方案,改进医疗救助的方式,加强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使农村困难群众能够享受到“小病能治,大病有救”的医疗保障,充分发挥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地专页     
盐都区全面推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颁发了《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规定:凡常年居住在盐都区农村、具有盐都区户籍,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下列居民:农村五保户;享受40%救济费的在乡60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农村低保对象的家庭成员;因患大病或重病,造成生活特别困难又无自救能力的其他农村家庭成员,五保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由个人缴费20元,由各镇(区)民政办统一缴纳后,享受农村合作医疗待遇;医疗救助对象因患大病或重病的,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后,因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高而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国规定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渝北区人口87.7万人,其中50万人生活在农村。2005年以来,该区在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方案,改进医疗救助的方式,加强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使农村困难群众能够享受到"小病能治,大病有救"的医疗保障,充分发挥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渝北区人口87.7万人,其中50万人生活在农村,常年救助人口17442人。2005年以来,我区在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方案,改进医疗救助的方式,加强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使农村困难群众能够享受到“小病能治,大病有救”的医疗保障,充分发挥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江西政报》2006,(13):33-34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省政府决定,自2006年7月1日起,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扩大农村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范围,建立城市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现就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9.
实施城乡医疗救助为缓解城乡居民患病后的困难,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吉安县实施城乡大病医疗救助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救助资金筹措渠道过于单一。本来城乡医疗救助是通过政府出资、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资,但目前该县城乡医疗救助的资金基本上是依赖财政拨款,由于地方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讯     
福建省政府印发《省政府批转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福建省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的通知》(闽政[2005]6 号)和《省政府批转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福建省城市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的通知》(闽政(2005)8号)。分别确定,从今年起九个县(市、区)开展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试点工作,16个县(市、区)开展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农村低保对象(含农村五保对象)和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含革命五老人员);救助范围是资助医疗救助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补助因患大病所发生的大额医疗费用。农村医疗救助对象可享受由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救助服务,还可在住院期间获得床位费、护理费减免50%,大型设备检查费、手术项目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