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丁玲无疑是一位大作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丁玲的文学生命史就是中国现当代女性命运的发展史.她的小说承载了历史文化的重负,塑造了具有时代悲剧的女性人物形象.以反帝反封建为旗帜,以科学与民主为启蒙精神的五四文化鼓励了中国新一代女性起来砸碎封建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努力克服封建文化的心理积淀,注重人的价值的实现.丁玲深入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刻画,反映两性文化在深层次上的冲突,让人沉思,使人誓醒.  相似文献   

2.
丁玲以擅长于描写小资产阶级女知识青年而登上文坛,驰誉国内外。在她完成中国新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典型莎菲女士形象的塑造之后,大约三年光景,便把艺术的彩笔,转向了苦难中国的农村和在苦难中挣扎、觉醒并为自身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而斗争着的中国农民,一开始便显示了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具有相当的成熟性。因此,研究“半路出家”来描写农民的丁玲的小说创作,总结她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以来,台湾当代小说表现出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即女性作家创作的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而且显露出不断提升女性意识层次的趋势。其中,廖辉英就是一位相当有影响的年轻女作家。透过她的小说创作,大体上能看出近几年来台湾女性小说发展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4.
论丁玲女性意识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丁玲女性意识的嬗变李仕中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丁玲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如果用人类学家阿登那(Ardener)的女性文化模型理论予以参照,就会发现她也拥有“双声话语”。阿登那指出,女人往往构成一个“失声的集团”,她同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主导文化即“主宰的集...  相似文献   

5.
试论梁凤仪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凤仪小说所反映生活的切入点虽是香港工商界,但她创作的主题或焦点却始终不离商业活动背景下女性们的生存境况和以女性为中心的百态人生。因此.梁凤仪小说透露出的女性意识是极为浓郁的。本文从梁凤仪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及其富有个性的观察方式、感受方式、表达方式等方面。特别是就梁凤仪小说中礼赞现代女性自信、自尊、自强而传导出的对女性世界和命运的深层思考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丁玲前期的生活和写作,并由此探讨“五四”以来女性寻求独立过程中所经历的突破和面临的困境。丁玲独自离家赴异地求学,并以种种实际行动表明了同封建父权制的彻底决裂,从而初步确立了现代女性相对独立的自主地位。在此基础上,丁玲的写作本身既打破了女性在公共空间的“沉默”历史、公开展示了女性隐秘的身体欲望,因而极具颠覆意义和革命力量;同时又因为日记体的特殊体例而重新被置于私人话语的圈子里,削弱了其公共权力和合法性,并且再次把女性作为有待窥视的秘密加以性别化———这构成了丁玲创作的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7.
张炯 《台声》1996,(12)
朱秀娟女士是台湾作家中有特色的一位.她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坚持从事文学创作.她特别关注女性的命运.她迄今创作小说、散文二十多种,且以创作长篇小说为主.她的长篇小说《女强人》不仅荣获1984年中山文艺奖,而且连续多年成为台湾的畅销书.关于她的创作,大陆学者撰写的多种台湾文学史和小说史,都给予相当地位.因而可以说,她的名字对于关心台湾文学发展的祖国大陆广大读者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8.
杨虹 《新东方》2001,10(6):67-69
丁玲在其早期女性小说中以卓越的才华、惊人的敏锐和独特的情感体验,从女性那惊世骇俗的情爱理想中展示女性生命存在的理想状态,创造崇高的女性人文价值,在构建起艺术理想制高点的同时酿造出久远醇厚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刘宇红 《前沿》2013,(1):196-198
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创新了英语小说散文诗化的表达风格,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方法,去描绘女性内心的潜意识。伍尔夫小说中的人物均有丰富的情感,尤其是在她不同时期的小说中,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形象,从多角度多层次,向读者呈现了真情实感的女性世界。伍尔夫所塑造的女性人物是鲜活的、感性的,其深层内涵更是对女性主义思想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在我国其由冷到热、由弱到强的过程,恰是中国女性小说从初醒崛起到繁荣辉煌的时期.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当代女性小说创作中不仅有着鲜明的印记,而且带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特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质.正因为这种关系和这种气质,中国当代女性小说创作与世界女性小说创作有着一种灵动的关系.本文将从拼贴原则的运用、身体写作策略、边缘化的写作路径、与通俗文化的结合等几条创作路径中,探寻当代女性小说如何颠覆男性中心主义历史传统、解构传统创作方法以构建女性文学的后现代气质.  相似文献   

11.
丁玲写于1939年春的《新的信念》既是她奔赴延安后言说革命女性的起点,也是她在延安初期写作的一系列通告报告、战地速写中凸显出来的特具文学性的叙事作品。在同时期的批评中,《新的信念》中老太婆政治性觉醒的发生这一核心情节,或被批评为"不够圆润",或被看作有意义的革命浪漫主义,这两种批评其实都指向了老太婆觉醒的突然性,但在笔者看来,丁玲欲表达的这种觉醒并非突然发生,而是有其内在发展逻辑和现实对应性。本文抓住文本中反复出现的"说话"与在结尾处出现的"到底"两个关键词进一步理解小说中人物的塑造,结合丁玲之前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工作经历,以及与其写作同期发生的延安马列学院的学习活动,并联系延安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情境,对《新的信念》进行重读。  相似文献   

12.
何京敏 《理论月刊》2007,(8):135-137
当代女性小说以其鲜明的女性意识倍受瞩目,在女性意识观照下的性意识使女性小说既不同异性小说创作,也不同于以往的女性小说创作,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反叛性意识。本文从性意识的回归、性意识的觉醒、性的文化内涵以及同性恋意象等几方面探讨中国女性小说性意识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3.
论池莉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志友 《思想战线》2001,27(5):101-106
池莉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创作表现出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它贬斥男性,赞美女性,尤其倡导反抗男权中心主义.为此,她放弃了过去的冷静客观的叙述和"生活流"的展示,用女性主义理想指挥叙事,使她的小说充满了激情.20世纪90年代的池莉已经肯定不是"新写实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在丁玲的小说中,乡村图景由空间场景、自然风景两部分组成,这是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农村小说贯穿性的叙写脉络,但不同时期的丁玲对乡村图景的书写存在差异。与早期小说不同,一方面,《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有意节制对自然风景的描写,并将诸多与农事相关的意象纳入乡村风景,从而使外部审美式风景转变为村庄内部人所感知的农村日常风物;另一方面,《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对村庄多个公私空间展开细腻书写,展现出乡村基层复杂的社会状况。二者交叠,使丁玲最终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构造出更加立体、完整的农村图景。这一过程表明,写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丁玲经过《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调整与土改的历练,重构了自我对乡村基层与农民大众的感知方式。而透过丁玲新的感知结构的再造,可以寻见丁玲20世纪40年代精神转向的过程和中共革命正向渗透丁玲的痕迹,丁玲由左翼立场向革命实践、由小资产阶级向社会主体逐步转变的进路,以及丁玲写作从现代文学转向当代文学的过程与路径。  相似文献   

15.
冯晶 《青年论坛》2003,(3):116-118
丁玲的女性写作具有非凡的意义 :其崭新的性爱观念唤醒了沉睡数千年的女性的主体意识 ,并对 8、90年代的女性写作产生了影响 ;其创作中张扬的女性独立人格意识 ,成为以后女性写作的基本主题 ;其革命文学的创作开始了将革命叙事与女性立场相融合的叙事风格 ,并影响着5、60年代宗璞、茹志鹃等女作家的写作  相似文献   

16.
迟子建的小说始终保留着一份质朴而炽热的对乡村生活的眷恋,深刻的乡土情结成为她的创作不变的情怀.迟子建的乡土情结,是她创作的原动力,也构成了她的乡村题材小说的思想精髓和情感内质.  相似文献   

17.
丁玲的魅力     
郭娟 《现代领导》2011,(1):40-40
丁玲的魅力在于她人生的丰厚。 如果选一位女作家来反映中国现代文学风云、历史风云,那是非丁玲莫属的。其他可能的人选——萧红,是经过鲁迅肯定的.鲁迅曾说她在写作上超过丁玲要比当年丁玲超过冰心还要快,只是,才女薄命,萧红20世纪40年代就去世了,  相似文献   

18.
傅宁军 《台声》2002,(7):32-34
谁都知道,小说人物与小说作者是不应该划等号的,前者只是后者创作的艺术形象。但当我与朱秀娟结识的时候,从这位著名台湾女作家的言谈举止间,看到了她孜孜以求的个性、爱憎分明的坦诚,以及对于女性生存空间的深层思考,却很自然地想起了她在大陆出版的长篇书名《女强人》。如果说“女强人”这个词不带偏激的贬义的话,应是指女性的自尊、自爱和自强,勇敢地开辟自己的生活之路,那么以朱秀娟的成功而言,她是当之无愧的。写作率性而发人民文学出版社曾推出“朱秀娟作品系列”,出版了朱秀娟的4部小说:《花落春不在》、《女强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凌叔华是一位创作数量不多,却明智地依凭自己的阅历、特长进行创作的小说家。她的小说明显具有中国画的特质,因此,这种小说创作特点与中国传统美术创作技法的渊源和联系对于更深一层地把握作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精髓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认识厦门女作家蔡伟璇是在鲁迅文学院,作为她的指导老师,我们在写作上有过多次的探讨和交流。蔡伟璇给我的印象是直率坦诚、快言快语,对创作抱有执着与热情。她在鲁院创作的4篇短篇小说,后来都陆续发表在《北京文学》、《山花》等刊物上。这4篇短篇代表着她目前对小说的认识与现有的水准,也是她从散文转向小说创作的阶段性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