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理论》2017,(8)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外交工作,提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外交政策。具体而言,"共同体"理念贯穿习近平整个的对外战略思想,是其开展外交工作的精髓所在,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鲜明特征。这一重要的外交理念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理论的重要标识,开创了我国外交新局面,将持续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9,(11)
"亲诚惠容"是中共十八大之后提出的周边外交理念,是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周边外交的概念性纲领,体现了中国外交理念的重要继承和积极创新。目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和周边地区关系存在一些争端,周边环境的安全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因此,我国的周边外交活动需要进一步加强,要用更深远的眼光,在深刻理解"亲诚惠容"的含义并分析其作用的基础上,设定更严谨的计划来进行有效的执行,由此来不断改善我国的周边外交。  相似文献   

3.
曲芳艾 《学理论》2011,(24):35-36
"中国模式"的外交战略,主要是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本着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要求,把中国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紧密联系起来,以中国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从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4.
谢震 《理论导刊》2003,3(7):54-55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中国外交为应对国际局势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出现了一些新的外交理念:和平竞争,合作双赢;全球、全人类关怀;多样性共存与国际关系民主化等。它们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理想与现实结合的新发展;既体现了中国根本的国家利益要求,也符合全球、全人类的根本利益要求。有了这些新的外交理念,中国外交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外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透彻分析了中国国情和当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运用于外交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争取永久和平",在"平等、互利"前提下开展外交工作,注重开展文化交流,以及"三个世界"等外交思想或理论,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倡议与毛泽东外交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国外交“话语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稳定区域国际安全协调机制,构建全球发展环境新格局;中国新外交实际上打破了西方国家一直主导的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12)
"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中,"亲""诚""惠""容"各有内涵,又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四者构成了党处理中国与周边国家间关系的亲缘基底、道德基础、利益基石和人文基因。"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努力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在实践中秉持亲仁善邻、守望相助的准则,重视诚信守规、诚意相待的承诺,坚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弘扬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精神,周边外交环境得到巨大改善。  相似文献   

8.
韩国走向“全球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源外交"、"贡献外交"和"文化外交"成为韩国"全球外交"的三驾马车2月25日,韩国第17届总统李明博在首尔宣誓就职。这位CEO出身、有着"推土机"别名的新总统以"敢想敢干"和精明务实著称。在就职讲话中,李明博表示要"把国民心目中的大韩民国的地图扩展到全世界","让大韩民国成为向世界输出新价值的一流的发达国家",并将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主动的姿态,去实施有助于韩国提升世界性影响力的"全球外交"。  相似文献   

9.
胡建 《理论导刊》2012,(4):107-109
面对当下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新变化,在强调"互利共赢原则"的同时,外交思维的构成上应以"和谐世界"为明确的外交价值目标。外交行为上应制定统筹全局的外交战略规划,完善协调各方的机制;开拓经济外交新路径,善用经济能力;围绕"国家利益"发展公共外交,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重视民间智库的作用,积极参与多边峰会,并在其中增强国家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李葆珍 《理论视野》2007,(10):36-38
江泽民同志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思想运用于国际关系,强调尊重世界多样性,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实现共存共荣。"和"的外交思想,推动了我国伙伴外交的快步发展,为我国和平发展目标的实现创立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11)
习近平外交新理念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外交目标新理念、外交旗帜新理念和外交战略新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按照"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战略布局,相应地提出以新型国际关系为核心的大国外交新理念、"亲、诚、惠、容"四字箴言周边外交新理念、"正确义利观"的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新理念,以及广泛形式多边外交新理念。习近平外交新理念体现出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注重顶层设计与坚守底线相结合、战略性与全局性相结合、大国心态和大国担当相结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从外交领域来看,"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也可表述为三方面:超越孤立、被动的"和平论",追求能够统筹协调、解决矛盾的"制度现实主义";建立"道义"形象,"以民意对民意",加强国家的软硬实力;以"富国强兵"与"民族尊严"为旗,凝聚国人对民族复兴的憧憬和期待,同时不失时机柔化解释中国梦,以摆脱"中国威胁论"掣肘。"制度现实主义"习近平就任后,中国外交政  相似文献   

13.
李洁 《瞭望》2008,(Z1)
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中国为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大国形象已日渐清晰如果说过去的五年,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留给世界的印象是亲和、务实、高效、自信,那么,这八个字也同样可以用来概括过去五年中国在世界外交舞台上的表现。"五年来,中国外交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大方向不变,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和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国力不断增强,如何将大国的综合实力转化为大国的外交能力,这就关系到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的问题。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是一条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内涵深刻,体系丰富,特征鲜明。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使命凝聚着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的精髓。"和合文化"构成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的根基与渊源;"合作共赢"是大国外交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内涵;"命运共同体"是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及历史使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探索与历史上崛起大国根本不同的新理念、新道路、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外交政策文本既有"不变"的因素,又有"变"的因素。其"不变"体现了中国外交的稳定性:继续保持和平发展,这是基于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展的战略机遇及发展步骤与目标未发生重大变化;其"变"体现了中国外交发展的新趋势:向着更加积极作为的方向发展,这既是由于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为此提供了条件,也是日益增长的国家海外利益及国际政治形势发展的要求。不论是"不变"还是"变",都是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组成部分,都是马克思主义"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统一"传统在外交领域的体现与应用,都服从、服务于中国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5)
冷战后,日本确立了"普通国家化"战略,日本的联合国外交也深受其影响。"普通国家化"在推动日本联合国外交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制约了其联合国外交的发展。本文将从日本对历史的认识问题,对和平宪法的突破,外交缺乏独立性三方面来阐述"普通国家化"对日本联合国外交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目标——构建和谐世界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目标是指中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过程中,对外部环境的要求,以及外交决策和实践的意愿指向,即构建和谐世界.本文从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理论渊源、现实性和实践途径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同志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在各个方面卓有成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兼第一任外交部长,在长达26年的执政生涯中,更是对国家和世界的和谐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求同存异"的思想就是周恩来外交实践中的一大亮点,自提出以来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解决了我们党和国家存在的许多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求同存异思想依然继续坚持并顺应潮流有所发展,开创我国特色外交的新局面。周恩来能够提出"求同存异",其思想来源、形成过程及对新时代中国外交发展的启示值得做一番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既是新世纪新阶段对半个多世纪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的延伸、发展和创新。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正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政治上倡导多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08,(2):33
"新福田主义"呼之欲出 1977年8月,福田康夫的父亲福田赳夫首相出访东南亚,在最后一站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发表了题为<我国的东南亚政策>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首次阐述了"福田主义"的几大原则:日本不当军事大国;与东南亚各国建立"心心相印"的友好信赖关系;以对等、合作者的身份支援东南亚.这一讲话使日本以"和平国家"的形象赢得了东南亚国家的谅解和好感.福田康夫的亚洲外交毫无疑问将受到"福田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