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咨询是基层监狱对罪犯常用的一种心理矫治手段,是指监狱干警(通常是专业人员或经过专门训练的矫正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通过与罪犯中的来访者交往,对其在服刑改造过程中发生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启发和教育,帮助其消除障碍、重塑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立军 《法制与社会》2012,(25):251-252
随着我国监狱事业的迅速发展,一种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理念的新型改造手段和心理学知识在改造罪犯中的推广应用、心理矫治逐渐成为改造罪犯的一个辅助手段,司法部在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验收标准中也把是否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作为条件之一.本文就心理咨询与矫治和思想教育在改造罪犯中的地位和作用,心理咨询与矫治与思想教育的相互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开展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治工作进行初步的探讨和论证.以求提高罪犯进行劳动改造的效果,使他们回归社会后能够适应社会,对社会能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3.
郭晶英 《法治研究》2011,(12):83-89
罪犯心理咨询在我国各地监狱的研究和应用日渐流行并成为一种新的"治理术",而在中国语境下这种西方科学主义的微观治理方式却呈现出其特别的悖谬之处,其中之一便是多数的心理咨询主要由具有咨询师资格的民警担任,使得本应平等协商的心理咨询因其主体与客体的特殊性而使权力不平等关系更为突出。本文从会话分析的角度,通过对监狱语境下民警咨询师与罪犯客户的互动话语作个案研究以探析:(1)民警咨询师采用了哪些话语策略鼓励罪犯受询者参与心理咨询;(2)罪犯受询者在互动过程中如何应对身着警察制服的咨询师提出的敏感问题、模式化问题以及提供的建议;(3)民警咨询师与罪犯受询者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权力不对称。  相似文献   

4.
罪犯是心理问题高发的人群之一,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治是新形势下深化教育改造工作的又一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中国监狱在罪犯心理矫治过程中,存在着心理学人员偏少、专业化水平偏低、心理矫治工作的操作流程不尽规范及相关制度建设研究不够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罪犯的教育改造,故加强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治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我国罪犯心理咨询工作中面临“四大矛盾”,即改造的强制性与咨询的自愿性的矛盾、咨询的自由性与监规的约束性的矛盾、咨询的保密性与监狱的安全性的矛盾、咨询主体与管教主体的角色的矛盾。要立足现实,提倡日常工作的自然导入,允许罪犯事先预约,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待条件成熟后,逐步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6.
7.
罪犯处在承受处罚与社会隔离的状态下,由于狱内特殊环境造成的不适应,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发生。狱政管理、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多侧重于罪犯思想层次的改造,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心理咨询是解决罪犯入狱后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它侧重于罪犯心理的调整和人格、个性的完美,更易被罪犯接受。心理咨询可以提高狱政管理的科学性、教育改造的针对性、劳动分工的合理性,促进监管改造工作的深化、细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叶扬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5):98-101
研究结果表明,顽危罪犯心理问题比一般罪犯严重,心理不健康人数比例比罪犯总体平均水平明显偏高;对立情绪明显而对处罚没有畏惧感是顽危罪犯主要的心理特征。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等心理矫治手段对改造顽危罪犯具有重要作用,团体心理辅导能解决顽危罪犯共性的心理问题,个别化矫治则易于解决他们个人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各种矫治方法要灵活运用,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9.
高寒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4):137-139
劳动是劳动改造罪犯制度及其实现的载体,劳动改造是在劳动过程中进行和完成的,没有劳动也就不存在劳动改造。罪犯拥有劳动权。监狱则有对罪犯的劳动改造权。从罪犯劳动权的视野来观察罪犯劳动,有利于全面认识罪犯劳动的内涵和价值,实践中也有利于正确处理监狱的劳动改造权和罪犯的劳动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罪犯人权概念的提出与发展,既是同西方国家进行人权政治斗争的现实需要,又是监狱行刑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本文立足现实,分析了我国监狱人权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思想观念以及具体措施改进两个角度,论述完善我国罪犯人权保障机制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1.
首要标准的提出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构建“和谐改造关系”是“以人为本”理念在监狱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在实践中,应坚持“一切依靠警察,一切为了罪犯”,积极探索构建和谐改造关系,全面践行“以人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中庸之道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儒家修身的重要标准,它教人考虑问题和为人处事要恰到好处。强调人格培养的全面性,把握言行的一定界限。中庸之道对矫正罪犯的心理、改造罪犯的行为、重塑罪犯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罪犯直接管理,实际上就是警察直接管理罪犯,是管理罪犯的一个基本要求。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空间上的警犯接近,二是情感上的警犯心理相容。罪犯直接管理的要素是:警察与罪犯之间特殊的人际关系;警察对罪犯情况的较多了解;警察对罪犯情感的高度敏感;警察对罪犯的有效控制。对罪犯直接管理的内容是直接接收、对面管理、直接授课、个别谈话、组织劳动、实施奖惩。罪犯自管组织是罪犯自我管理的主要形式,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并不影响干警的直接管理,而恰恰是直接管理的延伸和落实。  相似文献   

14.
罪犯心理矫治早在1991年已在中国黑龙江等省市的监狱系统开展实施。至今,它已成为我国罪犯改造工作在新时期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罪犯改造工作迈向现代化、文明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在罪犯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渐被监狱系统各级部门所认可。  相似文献   

15.
罪犯的减刑同社会支持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监狱惩罚制度和劳动纪律使罪犯很难建立起信任的人际关系,出于对亲人的信任感,罪犯更加倚重社会支持。建立监狱与社会支持的双向联系和沟通,改善监狱的服刑环境,让罪犯在接受刑罚的过程中体会到社会的人文关怀,这样会更加有利于罪犯的改造。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罪犯心理矫治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角色冲突问题,矫治关系问题,矫治理论与方法的本土化与选择问题。本文指出为了完善我国的罪犯心理矫治,应该对矫治人员提出更高要求,淡化角色冲突,改善矫治关系,在心理咨询中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对西方心理矫治的理论和方法要加以适当的改造和调整,实现矫治理论与方法的本土化,并在实践中探索和运用新的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罪犯教育中的人本主义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人为本”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不仅适用于民警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且适用于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充分重视和对待罪犯的“人性”问题,是衡量“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内容。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是我国监狱工作的根本宗旨,为此,在给教育改造工作定位时,必须以人为本,注重人的自然属性。在坚持“改造人、教育人、挽救人”的大前提下,必须拓宽教育思路,建立健全教育改造工作的长效机制,构建人本主义的教育改造格局。  相似文献   

18.
移情就是指把自己置于另一个人的位置上,感知其内在的心理状态,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在罪犯教育中,监狱干警早已运用有"将心比心"的方式了解罪犯,但移情作为一种罪犯教育的方法,还没有形成系统。实际上,移情不仅有助于监狱干警了解罪犯,还对于罪犯知罪、认罪、悔罪,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降低犯罪率以及罪犯社会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倪莉 《法制与社会》2014,(4):224-225
监狱管理的心理矫治工作在罪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变其扭曲的或不良的心理认知过程中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同时心理矫治工作也是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与和谐的监狱环境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有利于中国司法与行刑制度的改革,促进提高监狱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规范化的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20.
汤倞 《法制与社会》2010,(15):12-13
归因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会情境中,归因和个体的动机有直接的联系,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动机的倾向性和强度,从而决定个体的行为。本文对在监狱这一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如何运用归因理论理解并预测罪犯的行为,从罪犯的行为推测罪犯的心理特质,继而通过归因训练使罪犯形成积极的,能促进他们发展的归因风格,从而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进行了探索,为归因理论在罪犯教育改造中的应用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