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代西方知识产权理论的哲学反思》一书围绕知识产权正当性这一命题展开,对当代西方知识产权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反思。知识产权的正当性是知识产权法的基本问题之一,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和争论,从知识产权法诞生以来就没有中断过。及至当代,西方学界形成了四种研究路径,分别是:功利论、劳动论、人格论和社会规划论。本文在阅读完本书后对知识产权的正当性理论进行了再思考,认为对该命题的反思有助于分析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
虚拟角色商品化权法律保护刍议——美国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毛"漫画形象纠纷案引起了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关于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广泛讨论。由于缺乏法律的规定和理论的支撑,此种权利纠纷案件的审判结果或有失公平,或有失统一。本文通过对美国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由来的历史介绍及其保护的现实考量,认为我国应借鉴美国实践中所采取的综合保护模式,参考美国判例法中所形成的保护标准,关注与研究典型案例,必要时以司法解释的方式确立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标准。  相似文献   

3.
角色促销:商品化权的另一种诠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银良 《法学》2006,(8):22-33
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对“商品化”的概念界定是一种误译。“角色商品化”和“商品化权”分别是对英文“charactermerchandising”和“merchandisingright”的误译,它们的本意仅是“角色促销”和“利用角色进行促销的权利”。“商品化权”的设置没有必要,也不需要专门立法;取而代之,我国只需适当地延伸我国现有知识产权法和人格权保护法即可。研究者应深入、正确理解世界范围内的相关立法和实践活动,避免夸大相关问题的严重性,从而避免我国立法实践中的弯路。  相似文献   

4.
刘婉秋  苏倪 《法制与社会》2012,(36):297-298
伴随着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动漫角色商品化的问题.动漫角色商品化是新兴的知识产权.但是商品化权的概念还未在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中予以确立.应此,应当借鉴国外动漫角色商品化权立法经验,完善动漫角色商品化权保护的对策,保障动漫角色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形象代言制度是以真实或虚拟人物形象的商品化权为基础,是知识产权法与经济法领域的进一步交叉和拓展延伸。本文以中国动漫产业现状及发展和广告业开拓思路为基点,对比反思目前明星代言制度以探讨由此将产生的新的法律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国内动漫角色广告代言的法律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虚拟形象商品化现象已经越来越常见,其中存在的侵权事件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动漫画(产业),其形象权利保护往往不能只以单纯的版权保护来看待。因此,加强对这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析了虚拟形象商品化权的概念、存在依据、基本属性和权利内容,探讨了我国目前对虚拟形象商品化权的知识产权保护及其存在的缺陷,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毛竣 《法制与经济》2008,(10):70-71
近年来,虚拟形象商品化现象已经越来越常见,其中存在的侵权事件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动漫画(产业),其形象权利保护往往不能只以单纯的版权保护来看待。因此,加强对这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析了虚拟形象商品化权的概念、存在依据、基本属性和权利内容,探讨了我国目前对虚拟形象商品化权的知识产权保护及其存在的缺陷,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商品化权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无形财产性权利,它是将蕴含着商业信誉,具有商业流通价值的角色或形象特征进行二次商业性使用,从而获利。商品化权在国外尚未定论,在我国的研究也刚刚起步。我国目前对其的法律调整主要是运用人格权法、知识产权法的保护,保护的范围及力度均有不足。基于分析认为以规制诚信、公平市场秩序为己任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当发挥重要的调整作用,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为商品化权利寻求更明确、合理的保护方式,以维护公认的商业道德,创建良性的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9.
吕炳斌 《行政与法》2009,(2):113-115
"知识产权作为私权"是现代知识产权法的核心原则之一,这也得到了TRIPS协议的承认和强调.社会学和自然法哲学可以为我们理解知识产权的权利属性提供一些新的视角.从自然法哲学角度看,知识产权是一种"自然赋予并由人类理性探求发现的"自然权利.从社会学角度看,知识产权是一种社会权利.知识产权的三种属性是互相融合的.正是因为知识产权是一种自然权利,是自然赋予的私人产权,所以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私权,在私权主体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时,成为了一种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在洛克"劳动财产权理论"和康德"意志论"的语境中探讨知识产权的法理基础,并通过与有形财产权的比较,揭示了知识产权在法哲学上的正当性根据;其次,依据法经济学原理对知识产权进行法理分析,阐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背后的经济原因,回应了几种不认同"知识财产权"形式的观点,从而证成了知识产权制度建立与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商品化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对于商品化权的性质也是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对无形财产权说,人格权说等各种学说的评析,从新的角度论证了商品化权是一种新型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2.
在学术界,多数学者认为形象权即是商品化权或者是一种狭义的商品化权,而导致对商品化权的定义、性质、范围、保护模式等问题争论不休。本文认为对形象权与商品化权应重新界定,形象权应仅限于真实人物形象权,而商品化权亦应缩小范围,将真实人物形象权排除在外,形象权与商品化权应是两种独立的、并列的不同权利,分别由人格权法和知识产权法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3.
探析商品化权的定义与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法学界就对商品化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定论。本文从奥特曼案引出这个问题,进而对商品化权的定义进行分析,指出商品化权是指将能够创造商业信誉的人物或动物的姓名或名称、角色、形象、名誉,著名作品的名称、片断,广为人知的标志或它们的结合进行商业性使用的权利。另外,探讨了商品化权的性质,阐明商品化权是一种不同于知识产权的无形财产权。  相似文献   

14.
商品化权概念存在已久,但因为商品化形式的层出不穷而弥新.商品化权在行为客体等方面与知识产权各单行法存在相似甚至重合,所以对其存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模式.在如何保护商品化权的语境下,根据侵权法上的权益区分理论,应当将其解构为权利和利益,权利交由各单行法保护,利益则由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但可能需要对反法中的经营者身份和竞争关系作更广泛的解释.商品化权不是一项权利,而是一个权利(利益)集群,所以更称不上是新型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5.
商品化权性质的理论之争及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商品化权是一种新型的知识产权,但知识产权体系其实无法包容商品化权。商品化权具有无形财产权的品性,即使是人格因素商品化权也不例外。只有在无形财产权范畴中才能准确把握商品化权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罗向京 《知识产权》2007,17(6):93-95
知识产权法有哲学吗?这是一个让知识产权法学者感到为难的问题。为了说明这个学科的科学性,人们在努力探讨和挖掘知识产权法哲学,希望这个杂乱的欠缺体系化的学科,能够因了哲学根基的存在而闪闪发光。在Peter Drahos的“A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1问世之后,这本书似乎激活了研究知识产权法哲学的热情,至少就国内而言,知识产权法哲学成为知识产权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不过,布拉德与莱昂内尔在《现代知识产权法的演进——1760~1911年英国的历程》2一书中,却对这个热门问题大泼冷水。一、知识产权法的非哲学性在《现代知识产…  相似文献   

17.
对于将知名角色的图案或名称、知名人物的人格标识进行商业化使用,有学者主张应创设商品化权来调整。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商品化权说,均与我国现有的民事法律体系和民事权利结构模式不匹配,亦脱离我国民事审判实际。我国在立法上不应创设商品化权制度,可通过知识产权制度调整知名角色的商业化利用问题,通过扩张人格权以保护人格经济利益来调整人格标识的商业化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知名虚拟角色蕴含巨大号召力和吸引力,通过商业化开发可以成为极富显著性和广告价值的商业符号.虚拟角色看似受到著作权和商标权的双重保护,却往往处于两项权利之间的空白.著作权模式和商标权模式在虚拟角色保护中各有优点.同时叉各有缺点而难以独善其身.从理论和实践两重角度出发,深入剖析现有模式对虚拟角色保护的可取之处及其缺陷,进而探讨时现有虚拟角色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造性加以完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立法和主流观点以激励论为依据,将知识产权设定为一种垄断权,然而,这种纯粹向激励创新倾斜的制度,并不能实现最终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激励论本身以及新的经济理论和现实社会生活证明激励论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应用是不成功的。知识产权应该仅是一种收益权或征收权,而非垄断权。  相似文献   

20.
杜文聪 《河北法学》2011,29(12):115-119
商品化权是内涵独特的知识产权,权利的行使应平衡商品化权所有人和相关利害关系人利益,还应兼顾商品化权所有人对商品化权载体所享有的其他权利。同时,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商品化权的行使还应当进行合理的限制。在我国未来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中,应当建立完善的商品化权行使及其限制法律制度,以促进我国商品化权的保护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