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而无恐     
何嗣平 《传承》2004,(1):39
六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曾经告诫人们:“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毛泽东同志的告诫今天读来仍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克服本领恐慌,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程门立雪、秉烛而学、凿壁借光这些古人好学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时代车轮驶到今天,社会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信息化、数字化已融入我们生活中每一个角落,新知识层出不穷。有专家指出,近三十年产生的知识量是过去两千年知…  相似文献   

2.
<正> 1939年,毛主席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曾讲到:"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这段话今天读起来仍然很受用。作为党员领导干部,防止和克服本领恐慌,就要多学习、多读书,在自己的知识"铺子"里,不断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步伐加快。领导干部如果不能适应新形势,不及时吸纳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就会出现“本领恐慌”,难以胜任本职工作。也就是说,没有知识结构的及时调整,“本领恐慌”的问题无法解决。一、领导干部知识结构调整问题的提出1.领导干部能力不足的危险须时刻警惕。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尖锐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提出了党员干部能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创造》2004,(11):1-1
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主题提出来之后,不少传媒自然地回顾起了 1939年毛泽东说过的“本领恐慌”问题。那时,毛泽东同志针对新形势下某些干部能力、素质方面的不适应分析道:“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后来在全党开展的学习运动,有效地消除了这种“本领恐慌”,使我们的党和军队适应了抗战的形势需要,迎来了最后的胜利。这么说来,有“本领恐慌”,并不是一件坏事,它意味着一种新局面的开拓者所须臾不可缺少的忧患意识,意味着我们的同志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值得深切思考的是“本领恐慌”与提高…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早在1939年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中就曾指出:“我们的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这种本领恐慌透出的实质是能力建设问题。今天,我们再次重温毛泽东同志65年前的这段话,仍深感其现实的指导意义。就我市而言,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本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主要应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实际出发,重在提高推进振兴的能力,提高加快发展的能力。为此,要切实认识发展背景,探索发展模式,寻求发展路径。一、如何认识发展背景当前,有两个背景需要我们加以认识和把握。从大的背景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  相似文献   

6.
张业修 《群众》2011,(8):80-80
早在1939年,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各级干部:“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时隔72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再次提到“能力不足的危险”,对此,全党同志,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7.
我们党的宗旨、党的群众路线,决定了广大党员干部所做的工作大量的是群众工作。缺乏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做不好群众工作,就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落不到实处,党的执政根基就很难巩固。随着我国进入了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新阶段,利益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人民内部矛盾呈现上升趋势,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有所增多,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些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明显感到力不从心,慨叹群众工作难做。能力上的不适应就是“本领恐慌”。毛泽东同志早在1939年就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  相似文献   

8.
“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日前,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重提“本领恐慌”,引发热议。  相似文献   

9.
姚桓 《当代广西》2010,(9):45-45
时代在发展,改革在深入,新阶段、新起点上,改革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改革的直接效应和短期效果在减弱,长期积累的难题和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公众对改革的审视判断更加理性,甚至苛求和挑剔。照搬过去改革的做法和经验会出现新的本领恐慌,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改革者呢?从微观情况看,继续推进改革需要领导者具有新的勇气和智慧,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一、克服五种倾向,切实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员、干部素质始终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应该说,我们的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大多数是经过了实践锻炼和考验,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的。但也有一些同志在理论素质和知识结构上,在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在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上,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面临一个“本领恐慌”的问题。现在,一些党员、干部至今对学习还未引起重视。概括起来,学习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现在,一方面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职…  相似文献   

11.
学习有姿势     
学习,是一种行动。行动,需要姿势。姿势,由所做事情所定。不同的事儿,有不同的姿势。就学习而言,姿势就不止一种。我们今天的学习,目的很清楚:就是为了克服“本领恐慌”,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只空谈不行,必须行起来,动上去。这就决定,我们的学习,至少要有两种姿势:坐读和走读。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世界500强企业的白领,从事销售工作有6年了。虽然日常工作能够得心应手,但时时不敢懈怠,因为每谈一个新项目,都会面对一些新的挑战。最近听说一个热词,叫“本领恐慌”。当工作压力大时,这种恐慌感也如影随形。金融危机,企业销售额减少,市场份额下降,盈利能力降低,也时时刻刻提醒我只有“增强本领”,才能立足,才能发展。就我个人而言,外语能力、处理新业务能力是目前遇到的两个重要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统一战线》2011,(8):21-22
日前,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长范照兵在全市打造统一战线“同心”品牌座谈会上提出,统战干部不能躺在先辈基业上坐享其成,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加强能力作风建设,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体现出时代的精神风貌。要强化学习,有一种“本领的恐慌”、“知识的饥渴”。在信息时代,我们不能吃老本,昨天走在前面不等于今天继续走在前面,现在处于领先不等于一直保持领先。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元年,我有幸“结识”了一个具有大智慧的小人物——王小平。读了她的处女作《本领恐慌》以后,我频频地向自己发问:你有本领恐慌吗?直问得自己脊背流出了冷汗来……  相似文献   

15.
祖言 《今日浙江》2012,(2):42-42
伴随着地方市县乡换届的陆续完成,我省一大批干部相继走上重要岗位。在这个以变革、创新和转型为特点的时代,“本领恐慌”依然是严峻挑战,“我们熟悉的东西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  相似文献   

16.
建设学习型机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知识恐慌、本领危机给机关党员干部带来的思想冲击和学习动力,我们在建设学习型机关、党组织的工作布局中,把学习新知识、增强新本领作为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吸引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各类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7.
<正>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人们只有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才能与时代相适应,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中针对领导干部"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滞后"的问题,指出"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我们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努力提高学习能力。一、提高学习能力要有紧迫感。学习的责任感和  相似文献   

18.
地震灾害是使人们极易造成恐慌的突发性事件,防震减灾宣传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社会问题。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一些领导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害怕防震减灾宣传尺度掌握不好而引发社会上的地震恐慌,致使宣传工作一直局限于地震部门这个狭小的天地里。山东省枣庄...  相似文献   

19.
《大连干部学刊》2013,(1):58-59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习型是基础。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世界上没有无所不能的政党,只有不断学习的政党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克服本领恐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服务型是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为什么需要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什么要拥护它执政?  相似文献   

20.
政治追求的扭曲以及政治胆识的缺乏是"为官不为"的心理根源;"本领恐慌"消解了作为的底气;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弱化,使"不为"分子有机可乘。对此,我们应在立政德中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增强党员干部的执政本领,夯实党员干部作为的制度之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