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言”中的公案小说既有描写刑事案件的,也有描写民事案件的,还有描写政治性案件的,题材呈现多样化。作品的美学风格既有悲剧性的,也有喜剧性的,亦有悲喜剧因素融为一体的。小说的情节安排手法多样,具有平中出奇、生动有趣的特点。“三言”公案小说中塑造了不少具有鲜明个性的审判者、受害者和犯罪者形象。  相似文献   

2.
从悲剧性到喜剧性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从美感形态上看,90年代中国审美文化表现为以喜剧性为主导。要说90年代,我们不得不理解80年代。80年代的审美文化尽管形态不失多样,但毕竟悲剧性占了上风。有的论者喜欢用"崇高"这样的概念去描绘,这有一定道理...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三部独特戏剧,人们根据其气氛的阴暗和结尾的喜剧性,称之为“悲喜剧”。它有意识地打破悲与喜的严格界限,在喜剧的框架内表现具有悲剧性的矛盾冲突;在沉郁、阴暗的气氛中,揭示社会问题的严重性,提出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门第与爱情”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西方文学作品里悲剧代表人物的悲剧性实质根源于秩序观:悲剧的冲突可以看作要么是人与社会道德秩序的冲突,要么是人同自我关系(个人情感秩序)的冲突,要么是人同自然规律秩序的冲突。悲剧美的产生归根结底也是由于读者对悲剧人物个体行为不合社会或自然秩序观而产生悲剧性命运的强烈同情和共鸣。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的开国元勋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在斯大林的一次次大清洗中纷纷落马。透过历史的风云烟尘,分析这些人物政治悲剧中的性格因素,既有历史启迪,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以李洪志编造的“法轮大法”为典型的伪科学在部分地区和人群中一度呈现泛滥成灾的势头,数百万人上当受骗;巫婆神汉们在乡村小镇装神弄鬼,江湖术士们也在名迹古刹占卜算卦,信众人数可观。“江湖型”伪科学大师们被某些媒体炒得沸沸扬扬。①奇功愈奇,异能更异。不少善良、真诚也不能不说是无知的人们趋之若骛,有些人遇事总要占卜吉凶,受骗上当还执迷不悟。“大师们”导演了一幕幕“喜剧”,信徒们却在“喜剧”中扮演了悲剧性角色。悲剧之悲哀在于他们的真诚,确信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喜剧之滑稽在于他们的伪善,尽管他们明白…  相似文献   

7.
近20年官场小说中秘书人物命运归宿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在这种多样性的背后,有两点让我们无法回避,一是笼罩在其命运之上的、挥之不去的悲剧性因素,二是在命运道路的选择上的“无间道”困惑.  相似文献   

8.
悲、喜剧是对历史现实所作的审美判断。但是,人与历史现实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不但可以有审美关系,也可以有价值关系以及其它种种关系。把人对历史现实的价值关系表达出来,便是价值判断。我们发现,悲、喜剧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具有价值判断作用。其实,早在古希腊时,悲、喜剧就被用作价值判断了。《诗学》第二章中,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古希腊传统的悲、喜剧观时说,“喜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总是摹  相似文献   

9.
“不朽的约翰·福斯塔夫爵士。” —马克思《福格特先生》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著名的喜剧人物,他和哈姆莱特、夏洛克并列为莎氏所创造的三大最复杂人物形象。 迄今,对这个人物作过大量针锋相对的评论。一种意见基本上肯定这个人物,如强调他“在剧中展开的政治斗争里所起的作用”,“他的玩笑、嘲讽和胡闹都具有严  相似文献   

10.
小说人物形象的嬗变类型及发展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构成特征及清晰程度而言,古今小说人物的嬗变大致经历了从模糊类型化人物到完整性格型人物,再到心态人物和符号化人物等几种类型。而其中最受读者青睐的是完整性格型人物。  相似文献   

11.
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描写了一个勤劳、善良、纯洁的姑娘苔丝一生悲惨的命运.她的悲剧性命运既是由外部原因造成的,如她生活的贫穷家庭、身边的两个男人等;也是由其内部原因造成的,如她自身的弱点、性格上的残缺等。  相似文献   

12.
艺术真实是衡量影视作品美学价值的最重要尺度,也是衡量一部作品是否达到"低碳美学"的标尺。电影《里约大冒险2》借3D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直观真实"和"超现实真实"的逼真度,并利用3D手段更好的通过动物之间的故事隐喻了真实人性,通过"主观真实"的创作手段逼近"客观真实"的高度。首先,作品通过在母题的设置上低碳化探讨人性中最深刻、最本质、最普遍、最真实的成分。其次,虚构的动画人物性格具有内在合理性,从而引发的人物行为和故事冲突有利于真实人性和母题的表达。再次,本部作品展现了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有效利用低碳喜剧元素丰富真实的人性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一个真实的酒神显现为多种形态”。——尼采:《悲剧的诞生》人类至今尚未摆脱自身历史的悲剧性时代。所以悲剧从来不是高贵的英雄们抑或我们所谓的正面人物的世袭领地,生活在悲剧时代的芸芸众生无一例外地都是悲剧性的人物,问题在于如何在艺术上得以恰如其份地表现。悲剧艺术的超越性在于全力穿透色彩  相似文献   

14.
:美感是审美主体的求悦本质与审美对象的悦情本质相结合而产生的高级社会情感。美感系统包括广度和深度两个子系统。广度系统是由壮美感、优美感、悲剧性美感、喜剧性美感这些在地位上等列的美感构成的整体。深度系统是由耳目愉悦、心灵愉悦、创造愉悦这些在程度上不同的美感构成的整体。  相似文献   

15.
詹玲 《湖北社会科学》2007,2(12):135-137
在线性历史发展观的参照下,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由于缺乏先进阶级力量的引导,必然走向失败,这一观点构成了《李自成》创作的悲剧主基调。与西方神话中不可更改的命运悲剧不同,当线性历史观继续前行后,悲剧即可因条件的改变而避免发生。由此,在文本被公认最具悲剧性的代表人物李自成,表现的更多的是英雄性而非悲剧性,而真正体现了悲剧必然的,是背负着阶级原罪的崇祯命运。  相似文献   

16.
刘双双 《传承》2011,(26):64
沈从文与张爱玲的作品无论从人物的生存空间、生存状态还是对生命的执着态度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他们共同表现了真实人生,都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悲剧性关怀。  相似文献   

17.
武術與戲曲     
中國戲曲運用歌與舞,也就是唱、唸、做、打等多種藝術手段,來表現人物的動作,展示人物的性格。在世界藝術之林中,自成獨特的戲劇,究其成功原因之一,是中華武術對它的滋養和哺育。武術不僅爲戲曲提供了武打技術,而且影響了戲曲的內容和觀眾的好尚。  相似文献   

18.
西北回族音乐,由于处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具有其特殊性。西北回族音乐受到西北特有的人文特征、民族特性、伦理观念以及宗教信仰的影响较深,西北回族音乐的悲剧性因素则蕴藏在上述各个背景之中。从西北回族音乐文化起源出发,探讨了六盘山花儿、回族宴席曲、民间乐器及民间叙事诗的悲剧性特征,多方面对西北回族音乐文化中的悲情色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刘双双 《传承》2011,(10):64-64
沈从文与张爱玲的作品无论从人物的生存空间、生存状态还是对生命的执着态度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他们共同表现了真实人生,都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悲剧性关怀。  相似文献   

20.
褚燕 《理论月刊》2002,(11):78-79
在中国古典通俗小说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成对”人物,他们性格截然相反,但关系非常亲密,分别是集团中正统仁德的领袖和粗莽豪放的手下。本文以这些“人物对”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其共同特征以及文本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