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志强 《德国研究》2011,(3):64-71,80
迄今为止的跨文化沟通理论建构都基于跨文化沟通的正面性,但是综观经济全球化时代下的跨文化交往和跨文化实践,人们不难看到,各种文化间存在着彼此不可逾越的障碍。即使在了解他我文化,并已具备文化认知前提和跨文化接受条件时,依然会遇到问题和困境。本文从跨文化认知特性出发,对由此所形成的跨文化理解困境进行探讨,确定三大困境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岳璐 《法国研究》2013,(3):28-33
在当下,我们正处于各种关系相互连接的网状结构中,由此带来了对空间逻辑的深入研究。本文以身体为媒介研究法国新小说《变》中的城市空间逻辑,认为身体可以决定时间和空间,不同时空中的身体可以交叉进行。换言之,身体可以等价于空间,并因此可以成为其他东西的参照。本论文聚焦于身体与城市这两个要素,借助布托尔的《变》来展现身体体验与城市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结论,认为身体移置对于城市空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日茶文化都渗透了儒道释三家思想.虽然三家思想的共同点是以天人合一作为最高的境界,但三者之间并非毫无区别.中国茶文化崇尚道家的天人合一,日本茶道崇尚禅宗的天人合一.本文从中日两国茶事活动中各要素的比较出发,探讨天人合一思想在两国茶文化中的不同体现.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梳理"区域研究"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作为区域研究的日本学"在中国的现状,并对其中的意识形态机制进行了认识论上的分析,认为区域研究的跨学科性所带来的超越性视点和对知识结构的反思性批判思维乃是日本学作为"区域研究"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战智峰 《法国研究》2023,(1):98-112
布朗肖在《文学空间》中发展了马拉美的“双语制”,发掘了词语的“物质性”及其导致的“模棱两可”。而在《想象物的两种说法》中,布朗肖将语言的模棱两可在三个层面展开:与世界的融洽、形象和意思。布朗肖的文学尤其强调了语言、书写的被动,他一方面批判了主体性的权能,另一方面以沉默的方式为他异性提供了话语层面的尊重,并因此从根本的不可溯源的层面提出了文学的可能性,即一种话语伦理——对无限的呼应。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中,俄国农民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投入了革命,对推动革命的进程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布尔什维克党虽力图直接领导他们,但他们却基本上是以自发的起义形式来进行革命的,因此十月革命并非是一场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农联盟的形式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不过,农民的革命运动与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城市工兵革命在一致反对资产阶级政权的基础上形成了客观上的革命联盟,二者共同将该政权推向孤立、孱弱的绝境之中,从而保证了十月革命得以较为容易地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7.
<禁雷公约>从1997年达成至今已超过10年,缔约国在多大程度上遵守了这个条约成为衡量条约有效性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考察柬埔寨签署<禁雷公约>后(1998-2006年)的履约情况,发现柬埔寨政府在相当程度上遵守了条约,但基于传统安全利益的考虑以及国家履约能力的有限,造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违约行为.这意味着促使国家履行国际条约不仅需要技术和资金支持等管理机制,还需要一定程度的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代日本在内忧外患之下,维持了两百多年的锁国制度逐渐走向崩溃,有识之士,开始反思日本的锁国体制的弊端,转而提倡开国贸易,以求发展国内经济,实现国家富强。其中,日本的传统思想家和启蒙思想家就开国贸易问题,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出现了思想争鸣。  相似文献   

9.
国家风险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非商业风险之一。本文对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的主要国家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越南投资可能面临的国家风险主要集中在政府违约、政府效率和官员腐败等问题上,越南的罢工问题、各种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和自然灾害等也会带来一定的投资风险,同时,中越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议,也是影响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前景和安全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桂静  于耀东 《当代韩国》2013,(1):101-108
近年来,国际海洋权益形势的发展促使韩国不断调整其海洋政策,以不断拓展其海洋权益空间。在当前面临与周边国家进行海上划界的形势下,韩国尤其重视无人岛的管理,从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和计划,到无人岛找寻、岛屿调查登记、基础海图制作等管理工作,努力最大限度地维护其海洋权益。韩国加强无人岛管理的法律和实践值得关注和研究,并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2.
The severity with which the financial crisis struck Germany in 2008 came as a shock to German elites. The relatively traditional shape of its bank-based financial system was supposed to isolate the country from the vagaries of Anglo-Saxon capitalism. Instead, the government was forced to unprecedented steps, such as the de facto nationalisation of banks and an unlimited guarantee on savings deposits. A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in the country seemed imperative. This article evaluates change in 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financial sector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in Germany. The inconclusive debate about the reorganisation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the emergence of new regulation in the field of bank restructuring, and the attempted reform of the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are used as empirical cases. It is argued that the constraints of the German political system impeded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that might have been expected after a major shock. Instead, a pattern of institutional layering was perpetuated which contains the germs of future dysfunctions.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takes up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CSOs) can and do act as mechanisms of representation in times of party crisis. It looks at recent representation practices in Argentina, Bolivia, and Brazil, three countries where political parties have experienced sharp crises after several decades of mixed reviews for their party systems. At such moments, any replacement of parties by CSOs should be especially apparent.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degree of crisis determines the extent that CSOs' representative functions replace partisan representation, at least in the short term. Where systems show signs of re‐equilibration, CSOs offer alternativ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citizens can influence political outcomes without seeking to replace parties. Where crisis is profound, CSOs claim some of the basic party functions but do not necessari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partisan representation.  相似文献   

14.
当下,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构正面临着重重阻碍,主要表现为规范难以建立、制度难以生成和国家间集体认同的单薄。与此同时,2009年后美国开始执行的重返东南亚的外交策略对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构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上两方面的因素都影响着东盟安全共同体的最终形成。基于此,本文认为,东盟安全共同体建构的关键性问题在于主导性国家的缺失;而美国对东盟安全共同体建构的强势介入在短期内有利于安全共同体的推进,但长期来看却会阻碍主导性国家的确立从而不利于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解中国青少年如何认识和看待日本,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少年对日意识调查”课题组将中国青少年的对日认知程度作为调研对象,于2008年9月下旬至12月上旬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问卷调查。通过此次对日意识调查可以看出,中国青少年对日本的了解和认识是比较全面的,其主流意识是正确的,地域环境、教育背景、互联网和日本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对日认知有一定影响。同时,调查结果也表明,当代中国青少年在不忘历史、正视历史的前提下,能够理性、客观、全面地看待和认识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