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的"并蒂莲".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传播先进文化强有力的"翅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业并举,是文化艺术生产力的一次大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引发了当代文化的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裂变.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在概念、运作方式等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辩证关系.在文化的发展战略上,我们要以"壮大产业、繁荣事业"作为先进文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民族国家是两种原则和结构的融合:民族与国家,二者之间往往存在张力与冲突。民族主义、自由民族主义和宪法爱国主义提出了各自的民族认同建构理论:民族主义主张在族群传统基础上以政治方式构建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政治形态,并以此来规避或调和民族与族群冲突。自由民族主义主张以自由价值为基础的文化认同来调和民族与族群冲突。宪法爱国主义试图通过宪法、政治体系、民主程序和政治文化建构一种更为弱化的民族(公民)认同来调和二者冲突。  相似文献   

3.
人的安全与国家安全是国际军控政策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式.从"人的安全"层面出发,提供了国际军控政策研究新的理论生长点.从关注"入的安全"层面出发,在制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禁止或限制特定常规武器使用、制止小武器和轻武器滥用及扩散方面的军控政策发展态势等方面,虽然国家安全始终是决策者在制订国家军控政策中的首要偏好,但是人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目的,国家安全是人的安全的手段.对"人的安全"的关注日益成为国际军控政策发展进程中明显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范海武  刘怀玉 《探索》2004,(3):59-62
本文围绕"生存高于发展"这个核心思想,试图以追问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生存哲学基础为入口,来对"哲学作为人学"的可能性及其内涵进行重新思考,并对传统人学讨论中的以同一的认识和实践主体为价值前提的理论框架进行全面检讨,认为选择一种"后主体的"、"差异的"、"可能的"他者伦理诉求,已经代表着新世纪哲学人学讨论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话语表述是推动全球治理国际话语权变革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更具包容性的国际话语,既是对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以及依附理论等理论困境的回应和批判,也是对当前国际经济话语权失衡、国际政治话语权失序、国际文化话语权失范等现实困境的回应和批判。"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国际话语,旨在倡导构建共同繁荣的世界,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倡导构建持久和平的世界,推动国际政治秩序的变革;倡导构建开放包容的世界,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从而构建一种以增进人类整体福祉为旨归的共同体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如何衡量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建设的成绩和得失,我以为重要的是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的阐释力,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理论创新,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创新、扩展、延伸.例如"剥削"概念就亟待作与时俱进的阐释.本文试图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界定剥削和应采取什么手段消灭剥削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刘晓钟 《理论学刊》2003,3(2):74-78
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的历史中,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现实需要使得党的建设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自身的建党特点和侧重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经过了以思想建党、制度建党和执政建党为建党重点的发展阶段.执政建党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新贡献,它是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核心的、包括"本"理论、"基"理论、"源"理论三部分的理论体系.新形势下的执政建党要确定和实践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解决好两大历史性课题;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际格局急剧变化,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随之调整,由原来的"两个拳头打人"战略开始向"一条线,一大片"的战略转变.该战略在当时国际环境下为我国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维护了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这一战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性和全面性,不利于在国际上展开灵活的外交.认真分析这一战略的利弊,汲取经验、汲取教训,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四个不到位"的现实困境,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面临五大难题,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为此,结合课程教学的特点,构建起一套以"六个三"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和体系成为必要.研究成果从三个方面着手破解相关难题:一是在提升对课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基础上,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建设和配备好教师队伍;二是在明确课程特色定位、学科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固定和弹性两类课表编制,建立起三大类课堂教学;三是在建设好三大类教材的基础上,创设出两大类课程体系,并推行三种创新性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和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国在这一历史时期,经历了"三大外部挑战"、"两大内部转变"和"一个新的起点",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这些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新的理论突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贡献可表述为"明确三大目标,抓住第一要务,确立三个保障,把握三者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一系列理论贡献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特色是高举旗帜与开拓创新的统一,坚持"一个中心"与促进全面发展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实现人民利益的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部论述的思想核心、理论归宿和精神升华,是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这一思想定为党的长期指导思想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