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8月30日至31日,由国家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与台湾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联合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事务与跨世纪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召开。 此次研讨会层次较高,也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参加会议的有50余名台湾学者和30余名  相似文献   

2.
杨柳 《瞭望》2004,(19)
“台湾可以将一些特别设计具有‘隐藏式功能’的电子元件卖给以色列,而以色列则可能将这些元件安装在移转给解放军的空中预警机上。当解放军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的时候,国军可以将解放军空中预警机上的一些隐藏功能加以启动,从而使解放军大量的战机失去指挥协调的功能……” 这不是耸人听闻的“天方夜谭”,而是台湾和平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华盛顿大学计算机博士廖宏祥在台湾国策研究院亚太安全国际论坛上发表鼓吹“科技挺台”的论文中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挺台”论调的抬头,原本只涉及技术安全的BIOS黑洞,也正在威胁着我国的国防安全。  相似文献   

3.
《国家统一与分裂之国际法研究——兼论两岸统一过渡期法律框架》一书已于2008年9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系深圳市委党校法学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研究国家985工程二期台湾研究创新基地成员范宏云博士,本书是作者对其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及博士后研究报告(2006年)进行修改、充实而成。本书“可以说是大陆学术界相关研究中的凤毛麟角,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台湾问题的良好范例”(刘国深序)。国家统一与分裂是一项高度政治化议题,本书力图剥离国家统一和两岸关系的政治层面,是“一部关于国家统一和两岸关系问题的‘纯’法学专著”(曾令良序),同时也可以称得上是国内国际法学界关于国家统一与两岸关系这一敏感领域的开创性研究成果。从国际法学角度研究两岸关系问题,“对台湾问题学术研究的发展来说无疑注入了一道清新的源头活水,对于促进中国完全统一大业的工作来说,则是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径”(刘国深序)。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在历史上也曾有过辉煌的时刻”,应邀出席台湾同学会海峡两岸学术讨论会的台湾学者王晓波教授强调说,要重振中华民族的雄威,有待于海峡两岸知识分子的共同合作和努力,如何打开阻隔民族亲情,祖国统一的台湾海峡,也有待于我们在坐的每一个知识分子的努力。由一些七八十年代在大陆定居的台湾旅美  相似文献   

5.
“两岸经贸与科技学术研讨会”7月11日至12日在厦门大学召开.这次会议由厦门大学与台湾《远见》杂志社联合举办,是海峡两岸经济界学者、工商业者又一次高层次的研讨会.与会代表有70多人,其中台湾学术界和工商界著名人士24人,来自大陆各地的代表46人.  相似文献   

6.
世家同志在陕时,曾与我打过“笔仗”.捧读他寄赠的《近期台湾哲学》,感慨良多.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是历史的大势,无可阻档.当此炎黄子孙终将聚首于一处的历史时刻,《近期台湾哲学》的可贵,就在于它使大陆的读者能够对近期台湾学者的哲学研究动态和趋势有所了解,至少对祖国统一的学术基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理论视野》2018,(1):F0003-F0003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论视野杂志社于2017年12月16日在中央党校共同主办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学术研讨会”。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刘建飞、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秘书长薛伟江分别主持会议,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刘海涛做会议总结。来自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参事室、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8.
乐东  王玉 《瞭望》1996,(17)
最近,台湾方面在两岸“三通”的议题上又传出一些新的信息。3月25日,台湾“交通部长”刘兆玄明确表示,两岸通航的规划是“先货后客”、“先海后空”。但时隔两天,“经济部长”江丙坤又提出两岸“三通”是有条件的,包括岛内达成共识、中共有善意回应、两岸协商等三项。他说,在气候未形成前,台湾不宜贸然谈“三通”。很显然,台湾当局仍把“三通”作为政治筹码。 近一年来,台湾当局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出现动摇,使两岸关系陷入一定的紧张状态,但台湾岛内谈论两岸“三通”的呼声不减反升。台湾各界认为,唯有台湾开放“三通”,才是打开两岸僵局的一把钥匙。台湾舆论界指出,“三通”不仅是台湾冲破经济发展“瓶颈” 的需要,更是缓和两岸关系的需要。台湾  相似文献   

9.
振如 《瞭望》1990,(23)
打着“民主”旗号到处招摇撞骗的在逃通缉犯严家其,最近到台湾跑了一趟。他在台湾干了些什么呢?一言以蔽之曰:破坏祖国统一。 严家其一到台湾,就放出“两个中国”的论调。据台湾《中央日报》五月十一日报道,五月十日严家其在台湾的记者会上说,他经过长期思考后,认为在台湾当政的政权,既不是“台湾”或“中国”,  相似文献   

10.
陈斌华 《侨园》2002,(2):12-13
幽灵,一个“台湾独立”的幽灵,正在台湾岛内游荡。“台独”最早的历史渊源还应该追溯到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后,1895年被迫到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神圣领土台湾省被割让给日本。日本军国主义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中国将依据《开罗宣言》光复台湾岛和澎湖列岛。在听到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后,日本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策动部分军国主义分子和收买下的台籍汉奸分子,在台湾建立起密谋“台湾独立”的地下组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蒋介石率领国民党军队的残兵败将退踞台湾。美国、日本一方面与做着“光复大陆”迷梦的台湾当局继续保持所谓的“外交关系”,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并把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把台湾作为对新中国形成包围圈的“不沉的航空母舰”;另一方面又扶持台湾士绅廖文毅等人搞“台独”活动。1950年廖文毅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了所谓“台湾民主独立党”,公开树起“台独”旗帜,开始了分裂中国的阴谋活动。这一事件被视为“台独”这一历史“怪胎”的呱呱落地。 1951年“旧金山和约”在海峡两岸均未参加的情况下,违背  相似文献   

11.
安华 《瞭望》2002,(39)
“台湾前途公投”是与国际法的民族自决权相背离的“台湾前途公投”实质是“住民自决”,是国际法不承认的“民族分离”行为台湾地位在二战后并非未定,《波茨坦公告》明定日本在二战结束后必须将台湾归还中国海峡两岸虽未统一,但台湾从来就没有成为过“主权独立国家”  相似文献   

12.
九月下旬,全国各地史学界的六十多位专家、教授聚会于安徽省合肥市,参加了“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合肥是刘铭传的故乡,这里还居住着他的嫡传曾孙李象琇和几位玄孙媳。他的玄孙刘学亚、刘学馥应邀出席了讨论会,刘学亚还撰写了《刘铭传的家世和简历》一文。一八八四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刘铭传奉命督办台湾军务,领导台湾军民,粉碎了法国侵略者吞占台湾的企图,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  相似文献   

13.
台湾,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相隔200公里,最近处只有135公里,飞机直飞只需10分钟,轮船直航只需数小时。从海洋学看,台湾海峡的水深只有50米左右,最深不过90米,但离台湾东部海岸30公里,太平洋的深度则达到4000米,台湾正好位于中国大陆架东南缘。“台湾”这一名称出现不过300多年,但是两岸人民对台湾宝岛早有称呼,历史上对台湾的称呼有近十个,如《禹贡》中的“岛夷”,汉代的“东”、“东锟”,三国时代的“夷洲”,隋代的“琉求”,明代万历年间在公文中出现“台湾”。在国际上台湾还有另外一个名称,1590年,葡萄牙人乘船经…  相似文献   

14.
王建民 《党政论坛》2009,(16):17-17
“法理台独”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所谓“法理台独”,就是谋求台湾法理上的“独立”,即通过法律程序(包括公投)建立“台湾共和国”或“台湾国”,也就是陈水扁大力推动的“公投制宪”行动,实际上是一种更为激进的“台独”活动。不过,民进党内部也有人主张在维持台湾法律现状的条件下逐步谋求台湾的“独立”,即承认“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国”的“国名”,认定台湾(“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近一段时间,台湾当局发起了一场颇具规模推销“台湾经验”的活动。最高当政者在元旦祝词中称,“百余年来中国人追求的现代化理想,终于在‘台湾经验,的印证中初步实现”,并说这一“台湾经验”不仅为“中国统一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是对“世界人类最宝贵的贡献”。其他党政要人也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一再鼓吹以“台湾经验”统一中国;许多学者也被动员了起来,一个又一个主题为“台湾经验与中国前途”的讨论会相继召开,“台湾经验”既被“论证”为救国良方,也被说成是使中国追上世界现代化步伐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60—70年代,台湾的“毛泽东研究”被敌对阴影笼罩着,谈不上有学术话语。从80年代初,这种研究开始向学术化转变,视野宽阔,达到较深境界,并公开出版台版《毛泽东语录》,对毛泽东有比较合适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秦华 《瞭望》1999,(24)
多年来,对所谓台湾前途或两岸统一等问题要不要进行“公民投票”决定、“公民投票”要不要“入宪”或“立法”,一直是台湾各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但自去年底台三项选举以来,各种民调结果显示,维持台湾现状已成为台湾社会主流民意。民进党为部署“总统”选举,面临着进一步转型的压力,在“台独”党纲及“公投”问题上开始出现策略上的调整。台湾岛内极少数激进“台独”分子不甘“台独”声势消沉,再度以绝食的激烈行动进行抗争,加紧开展“公投”活动。但是,台湾岛内民众反应冷淡,国民党内一些重要人士接连发表反对“公投入宪”或“公投…  相似文献   

18.
瞭望哨     
《瞭望》1989,(47)
据报道,最近“民主斗士”们又在海外舒适的宾馆里,给人上“民主课”了;“民主在台湾”,台湾的“民主化进程对整个中国的民主事业,对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具有深远的影响”。据说这些“民主斗士”们还将去台湾考察、学习所谓的“民主经验”。  相似文献   

19.
远洋 《瞭望》1995,(44)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书同文、车同轨”以后,两千多年里,汉语作为汉文化的载体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并且始终保持了文字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然而,历史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却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性.“一国两词”与“一物多名”1993年11月在台北举行的海峡两岸电子显微镜学术研讨会上,本是同文同种的两岸科学家,却在多种语言(大陆的普通话、台湾的国语和英语)混用之中进行学术交流.参加此次会议的台湾清华大学一位教授对这种“一国两词”、“一物多名”的反常现象十分感慨,特地致函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希望两岸科学家及早解决两岸科技名词的统一问题.这位科学家的感慨和要求,反映了两岸科学家的共同心声,海峡两岸科技名词术语的差异性,已经严重阳碍了两岸科技界的学术对话和学术交流,并且也对  相似文献   

20.
久拖不决必然夜长梦多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 ,存在至今已超过五十年了。自台湾问题产生之日起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就对国际反华势力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保持高度警惕 ,进行坚决的斗争。在蒋氏父子时期 ,两岸虽围绕“谁代表中国”及“谁统一谁”进行过激烈斗争 ,但双方均坚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必将统一的立场 ,并曾相互默契配合 ,挫败美国“托管台湾”、“划峡而治”等图谋 ,共同维护了一个中国原则 ,从而确保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不被改变。九十年代以来 ,在国际形势及岛内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