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朱国晓 《唯实》2001,3(11):20-25
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上不能照搬西方的要素贡献分配论,否则会在国内理论界引起极大的混乱.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基本原理,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依据是生产要素所有权派生出来的对收入的索取权,适用范围是劳动者与非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分配对象是产品的新增价值部分,分配标准是由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状况决定的必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分割规律.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同按要素分配不是一回事 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然生产要素中包括了劳动,按生产要素分配便包括了劳动要素参与分配,为什么还要再讲按劳分配呢? 仅从经济现象来看,劳动要素收入和按劳分配收入,都是劳动收入。因此,容易把劳动要素收入与按劳分配收入看作是一回事。但从经济理论和经济  相似文献   

3.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含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蔡继明 《学习论坛》2004,20(7):17-21
多种所有制并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法律基础。非劳动要素参与价值决定 ,参与物质财富创造的各种生产要素 ,同样也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 ,在商品经济中 ,财富的社会形式就是价值。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 ,就是按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即价值的创造中所作的贡献进行分配。只要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与各自在社会财富的创造中所作的贡献相一致 ,就不存在剥削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知     
《当代党员》2011,(4):2-3
三次分配机制是指社会分配主要有三个层次: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是指按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进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第三次分配是指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等多种互助体系,对政府调控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5.
记者:卫教授您好.十五大报告提出:"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十六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但是,人们经常提出,既然生产要素中包括了劳动,按生产要素分配便包括了劳动要素参与分配,为什么还要另外再讲按劳分配呢?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报告中“四种生产要素”的提出,深化了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各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要素贡献论”,首次在分配制度上引进了市场机制,是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等分配原则和理论,是我党经济理论在分配领域的重大创新。这一系列创新理论必将对我国现存的分配制度、方式和分配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是党和政府在新世纪正确处理中国各个阶层的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一、“资本贡献”分配论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技术…  相似文献   

8.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是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生产要素”、“按生产要素分配”、“贡献”有其基本内涵;坚持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效率优先、机会均等的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9.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是重要的生产力,兼具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性生产要素的双重属性。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让“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是数字经济时代收入分配领域的新课题,需要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创新性回应。理论界尽管出现了一些关于数据要素参与分配的相关研究成果,但尚未对数据要素参与分配的生成逻辑形成比较系统的专门论述。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相似文献   

11.
顾明进 《唯实》2001,(4):20-25
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以党的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础上,“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重点强调“技术”要素也要参与收益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特点与原则如何,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技术股份的价值如何实现,本文探讨以下问题。 一、技术要素分配的特点与原则 (一)技术要素分配的特点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根据各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  相似文献   

12.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财富的分配存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国家预算计划分配,按劳分配,按资分配等分配方式。我国分配制度深化改革的目标就是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是共同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实践方式是生产要素货币化、市场化、资本化。  相似文献   

13.
在初次分配阶段,主要原因有三条。其一,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而不同利益主体拥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不同,必然会产生收入分配的差距。由于劳动力数量众多,相对于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劳动力要素的市场价值偏低。在收入分配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工薪阶层、农民工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西方经济学分配理论就是指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生产要素价格的确定,也就是说这四种要素的供给者相应地获得了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四种要素收入。但是很显然,由政府参与的社会再分配理应包括在分配活动中。前者通常被称之为职能的收入分配,实际上是初次分配,其分配结果总体上形成了国民的主要收入。后者是因为政府提供了包括国防、警察、司法、经济调节、卫生等公共产品的服务,从而相应地必须获取的报酬。事实上,我认为,在这两种分配之外,还有一种基础的分配方式,就是要素所有权的分配。因为在私有制条件下是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拥有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工人只拥有劳动生产要素,由此便直接地决定了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分配,这实际上是  相似文献   

15.
赵学清 《学习论坛》2008,24(8):37-40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研究取得了四个方面的重大突破.在分配结果层面上,形成了在共同富裕目标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在分配制度层面上,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分配机制层面上,允许资本、劳动、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在分配原则层面上,确立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一、完善初次分配机制是改善收入分配关系的重要基础 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总收入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劳动、资本、自然资源、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过程中.破除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朱妙宽 《唯实》2003,4(3):18-23
目前流行的要素价值论、要素财富论、要素产权论、等价交换论和剥削收入论等等分配理论都不足以作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非劳动生产要素提供者的收入主要是投资保值收入和投资劳务收入 ,实际上是劳动收入。劳动价值论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真正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一、完善初次分配机制是改善收入分配关系的重要基础 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总收入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劳动、资本、自然资源、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过程中.破除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一、劳动要素收入与按劳分配收入不是一回事中共中央“十五”计划建议中提出:“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相似文献   

20.
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质上是按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进行收益分配,其理论依据是使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价值论和使用价值论为依据,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