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有很多事物,若非成了现实,是很难令人置信的。譬如在中国,类似中东那样的特大海相油藏,已找到三处,而其中的一处巨硕油藏的中心点竟在昆仑山顶。这样的事件本身,其新闻效应已具备颇大的冲击力,其中的来龙去脉究竟如何,必成为世人关心的话题。 来自胜利油田的青年作家周洪成,用大漠雄风般的笔调,记下了发生在昆仑山顶的一幕,此即为发表于《人民文学》1996年5月号的报告文学《横空出  相似文献   

2.
刘贵贤同志的报告文学《滚动的冲击波》(《十月》杂志1997年第3期)写得很好。它不仅详细介绍了邯钢这几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而且从介绍邯钢入手,讲到了一批典型。在整篇报告文学中,都是用典型来说话,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具体来说,我感到这个作品有三点写得很好。  相似文献   

3.
一座城市的历史往往是一个时代的历史缩影。长篇报告文学《齐齐哈尔脚步》(红旗出版社2006年9月版),以真实的事件、丰富的数据、生动的形象,讲述了地处北疆的齐齐哈尔的一段新历史,描画了这座城市沉重而坚韧的前进足迹,值得一读。古人云:“庸史纪事,良史诛意。”虽然作者声称无论“良”“、庸”“,皆不敢以史论之”,但我们仍能感受到作品的宏阔与大气。作者依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个大背景,直笔实录了齐齐哈尔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发展和规划城市建设的一系列天翻地覆的大举措、大举动,写出了这座三百年城市的历史沿革,也写出了这座…  相似文献   

4.
吕梁山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然而,就是这样一块地方,长期以来却一直为贫困所困扰。为此,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以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来过这里考察。从中央到省、市、县都把改变旧面貌、建设新吕梁当作一项重大使命萦系于怀,坚韧不拔地开展了覆盖全吕梁的扶贫济困工作。作家照春的长篇报告文学《扶贫军团》(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就是对这场伟大的扶贫攻坚战的艺术再现。它通过一个村、一个镇、一个县,全方位地描绘了吕梁山区那艰辛、持久、宏大而成效显著的扶贫工作,生动诠释了“利为民所谋”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5.
“向前向前向前……”随着这雄壮高亢、震撼天穹的旋律,银幕上推出一颗光芒四射的红星。这旋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这红星是广大观众熟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标志。长期以来,这颗八一军徽一直闪耀在人们心中。尤其是军人和在军营中生活过的人,对这颗红星更是怀有特  相似文献   

6.
中外学术界有关对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的生平事功及其地理学和文学巨著《徐霞客游记》的研究,已经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研究体系,学术界称之为“徐学”。但从中国思想史的角度,把徐霞客放入中国思想长河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朱钧侃、潘凤英、顾永芝三教授合撰的《徐霞客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则是一次走入思想者精神家园的尝试。1.该书展示出传主思想中最闪亮的部分———实学思想勾勒徐霞客的实学思想,是《徐霞客评传》有别于其他徐学研究的特质。徐霞客的实学思想主要包括他的“不行不见”、“不行不知”、“行而可知”的知…  相似文献   

7.
8.
荣获全国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2009——2012)入选作品奖的长篇报告文学《毛乌素绿色传奇》(肖亦农著,远方出版社2012年出版),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地处毛乌素沙漠深处的内蒙古乌审旗蒙汉各族人民,在科学发展观光辉指引下创造出的伟大奇迹。  相似文献   

9.
曹妃甸,是渤海湾内一个离岸18公里的小岛,是我国少有的深水港址,被誉为“黄金宝地”和“钻石级”港址。在“十一五”规划中,曹妃甸工业区被定为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2006年7月29日,胡锦涛同志在考察了该工业区之后指出,曹妃甸是一张白纸,要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新就新在科学发展,美就美在科学发展,要把它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王立新的长篇报告文学《曹妃甸》(河北教育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真实记录了曹妃甸建设的历史进程,艺术地再现了这片神奇土地的辉煌巨变,谱写了一曲科学发展的高亢凯歌。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人民共和国以豪迈的姿态胜利地走过了50年辉煌历程。在这50年里,有许多成就值得载入史册,而石油人创造的新中国石油工业无疑是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喜读刊载在近期《中国作家》杂志上周洪成的长篇报告文学《共和国之血》,我得到了这样的一种满足:生活本身产生文学,而文学既可以谱写历史,也可以认识未来。 血是什么?血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没有血,生命将枯竭;有血,生命就充满活力。周洪成用血比作新中国的石油工业,是一个非常形象和充满了激情的比喻,作品也由此展开了激动人心、引人入胜的描绘。在旧时代,当科学家们费尽心血在玉门像挤牙膏似的挤出一点点油星时,腐朽的蒋家王朝已经日落西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石油职工曾创造出许多惊天动地的英雄业绩,如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采,海洋上钻探石油的成功……进入90年代以来,新的喜讯又从石油战线传来:塔克拉玛干发现了大油田。这一消息让人们惊喜,也让人们惊愕。多少中外探险家都想穿越那里,但是都只能以望“沙”兴叹告终,遑论在那里打井采油!然而,我们的石油筑路工人却偏要在这茫  相似文献   

12.
“三线”,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曾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词。60年代,国际风云变幻,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出于国防和经济建设的考虑,决定在全国13个省、自治区的深山峡谷、戈壁沙滩等腹心地带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高、精、尖技术的配套建设。由于这些建设基地的选址多属后方“三线”地区,故这一历史举措又被人称为“三线”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3.
在第二炮兵部队走过30年辉煌壮阔历史的时刻,徐剑同志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国长剑》(作家出版社出版)面世了。这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全景式地表观战略导弹部队艰苦卓绝创业史的恢宏力作,是一幅立体式地展示火箭兵风采业绩的雄浑画卷,是一曲弘扬中国军人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壮歌。作为一名在第二炮兵组建之初就与之经常接触并在这支部队长期工作过的老战士,我为此感到由衷的欣慰和喜悦。 翻开《大国长剑》,我的思绪被带到了导弹部队昔日艰辛创业的峥嵘岁月:毛主席、周总理在超级大国核威慑的鼓噪声中英明果断地运筹决策;各位老帅十分关心初建的导弹部队的健康成长;技术干部刻苦攻关,“亚洲第一营”官兵用麻绳当电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长期从事党和军队的政治工作,在新闻宣传思想和办报实践方面,有许多重要的建树和创造。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主编的《红星》报,不仅对指导和促进革命斗争、加强我党我军的政治建设起了重大作用,而且在我党我军的报刊史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红星》报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是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唯一的一张报纸。它由红军总政治部创办,1932年12月11日创刊于“红都”瑞金。1933年8月至遵义会议结束,邓小平主编《红星》报。以后在他领导下,又出版了10多期,直至停刊。 《红星》报基本概况。《红星》报从创刊到停刊,共出版120多期。其中,从创刊到1933年5月邓小平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共出版35期;1933年5月至遵义会议结束,共出版75期;遵义会议结束后至1935年8月3日停刊,又出版了10多期。《红星》报为4开,一般为4版,初为5日一刊,铅字排版。由于办报条件限制,实为不定期刊,最短两日一期,最长半月一期。有时铅印,有时油印。长征途中均为油印。邓小平于1933年8月任主编后,先后开  相似文献   

15.
1931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机关报《红星》在江西瑞金创刊,张如心、邓小平、陆定一先后任主编.从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至1935年8月,在艰难困苦的条件和险峻形势下,《红星》报出刊"长征专号"31期,准确及时地发布和传达党中央、中革军委在长征中的重要指示、谋略决策、战斗指令,宣传、弘扬党的方针路线、革命主张,...  相似文献   

16.
范咏戈 《实践》2011,(1):42-42
一口气把田培良先生的报告文学《好人丁新民》《门前一卜槐》读了下来,深深为报告文学主人公的大爱情怀所感动。前不久参加“鲁迅文学奖”评奖,集中时间读了最近三年来选送的近150多部报告文学作品,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但是具有那种撼人力量的作品仍然不是很多。田培良先生的这两本书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我所读到的最具感染力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一棵参天的木棉树.绽放着红艳艳的木棉花,犹如搪天动地的一团团火焰,照亮了岭南大地,锻造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座丰碑--这就是原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有幸读到郑州市公安局“民警作家”郝火炬写的两本书,一本是长篇小说《非常车祸》,一本是诗集《雪吟》。《非常车祸》走进了公安文学尚无人涉足的新领域,它以交通事故勘查民警为主人公,通过事故现场勘查来探案分析、查明案情,有别于传统的刑警破案。这部小说写出了现实命运,写出了人生,写出了每个人在生活中非同寻常的状态和价值。《雪吟》诗集中体现出的“大我”的浩然正气、慷慨大气和英武雄气,更是荡气回肠、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9.
近来重读埃德加·斯诺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结合当前中央再次重审加强干部作风教育,感触颇深.这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让世界人民第一次真正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皆=所领导的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20.
打开《中国作家》纪实版2021年6月号,开篇是钟兆云先生18万字的《谷文昌之歌》.文中记录的一座了不起的海岛和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都曾为我所熟知,故一口气读下去,只觉思绪起伏,心灵震撼,感动良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