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著名论断。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强调统一战线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各级领导干部和全党同志都应该牢记两位伟人的教诲,牢固树立新时期统一战线“法宝”观。首先,要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战略位置的高度树立“法宝”观念。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大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辟地慨括为9条主要内容。这9条内容…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新时期统一战线最广泛的政治基础魏清源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夺取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缩小,而是应该扩大。”①邓小平同志依据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思想,从我国阶级变...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存我们党的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着极其重大的作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祖国统一,振兴中华,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渗透,没有一个包括中华民族绝大多数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邓小平同志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新时  相似文献   

4.
试论邓小平爱国统一战线理论的内容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统战理论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即开始酝酿,党的十一届王中全会开始形成,到m年代中期和叨年代逐步发展完善。邓小平统战理论,以其开拓性的创造,全新的内容,完备的体系和独具特色的时代特征,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邓小平在提出建立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伊始就强调指出:“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缩小,而是应该扩大。”明确阐明了统一战线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建立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5.
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醒全党:“在新世纪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那么什么是统一战线?这本应是个很清楚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50年代就指出:“统一战线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如果在共产党员中不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的工作将受到很大损失。”然而直到今天,仍有人搞不清楚这个问题。特别是一些新走上领导岗位的同志对这个问题知之甚少。统一战线就其广义而言主要是指一些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政党、集团…  相似文献   

6.
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这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全党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并且明确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4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我们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应该体会把握好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它既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一条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7.
在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作为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解放后,我们党将其应用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同样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新时期的特点,把过去使用的“革命统一战线”改称为“爱国统一战线”,使得统一战线的范围空前扩大,极大地发展了毛泽东的统战思想。新时期的统一战线,邓小平将其归纳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87页) 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广泛的范围,是建立在科学的阶级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关于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主体力量,邓小平说:“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已经大大加强,我国农民已经是有二十多年历史的集体农民。工农联盟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基础上更加巩固和发展。我国广  相似文献   

8.
正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之一。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继续发挥其协调、助力和推手的作用。一、统一战线是法宝,每个共产党人都应掌握这个法宝毛泽东曾在19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所谓“法宝”,是指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克敌制胜的武器。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被毛泽东同志正式称为“大法宝”的有三个: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如今,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解放思想称作“一大法宝”,充分说明我们党对解放思想的高度重视,充分说明当前继续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用新的思想、观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很大程度上在于邓小平同志能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高度统一起来,去总结新经验,刨造新办法,寻找新路子。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立场。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同志始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他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  相似文献   

11.
李岩 《奋斗》2022,(6):28-29
<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并把坚持统一战线列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在百年奋斗征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坚持统一战线是党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必须倍加珍惜、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确立的统一战线,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邓小平自担任党内重要职务以来,就很重视统战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领导我们党为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又做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党的文献》杂志 1998年第 6期发表了陈理同志写的《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试析建国初期我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一文。文章史料丰富 ,对建国初期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分析得很好 ,使我得到了不少教益。但是 ,我对该文的主题却有不同看法。我认为“一边倒”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国初期我国同时实行的对外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我国的外交政策中是贯彻始终的。我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并不是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而是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变 :即从中苏友好 ,共同组织反美统一战线 (1949— 195 …  相似文献   

14.
一切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处处洋溢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处处体现着小平同志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对中华民族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挚情感和“为中华民族之崛起”的执著追求。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 一、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15.
王天宇 《湘潮》2023,(6):18-19
<正>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要确保党对统战工作全面领导”。一直以来我党都十分注重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1938年11月5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对抗战以来的统战经验进行总结,并形成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一文。文中他紧紧围绕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曾经疑惑过。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3页)这种疑惑不是信仰上的动摇,而是一种再认识。既是对过去认识的清理和反思,也是对真理的探寻和发展。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统一战线问题是基本问题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毛泽东说:“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又说,“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那么,在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统一战线是否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宝?回答是肯定的。但是。这个法宝是在统一战线经过历史性转变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内容广泛,博大精深,融为一体,首末相贯。根据初步学习,谈谈对第三卷基本思路的理解。邓小平同志以实事求是的勇气和智慧,打开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这是基本思路的起始基点。邓小平同志说:“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91、292页,以下引此书只注页码)在本卷开篇中,他说过,“把马克思主义的普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适合我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为我们系统而准确地领会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提供了最好教材。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想轨迹,有助于我们积极、全面、正确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我们的事儿推向前进。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出发点和基础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为我们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认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从这一思想路线出发,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包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进行了深刻的“再认识”,从而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两大基础。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认为,“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邓小平文选》第三  相似文献   

20.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一个重要科学论断。这一论断的提出,并非是邓小平同志顿生的念头,而是在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基础上反复认识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它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 一、“三个有利于”体现了认识发展的过程性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三个有利于”标准正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反复认识而形成的。 从建国初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党对工作重点的认识基本上是模糊的即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