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地界结体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而形成的主物结体,它从属于自然结构,而且受自然的支配而理行,因此体现出客物性。人界结体是以主物的性别、人种、文化以及利害性为基础的结体,因此,具有主物性。现存的地球人类的不同人界结体是根据利害性和引斥性的原理不断进行"内公外私"的螺旋公化运动。  相似文献   

2.
主物的九意是由主物九个结体而体现的主物运动存在方式的内在根据的社会化,四段理意是私意和公意在存在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不同理意内容的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以生存为本的主物,其原始智意作用于客物产生最初的极为朴素的原始属物;此属物反映在后世的主物从而形成一次智意,一次智意形成后,主物智意由于主物自身的本质属性与意识的社会化开始带有明显的有意识的目的性。这种目的性是主物的自然生存本能体现为最初的原始智意后产生并不断上升发展。  相似文献   

4.
1.从物不吸收主物而从属于主物。 2.从犯之犯罪性质与主犯同。 3.任何人无指控自己的义务,但面对上帝时不在此限。 4.人之行为体现其内心。 5.对人之诉与当事者共存亡。 6.检察而不能证明案情,则被告无罪获释。 7.举证之责在于原告。  相似文献   

5.
主物的运动是主物前三个特性--利害性、私公性、贫富性和第四个特性引斥性的有机结合。在利害性和引斥性领域里引斥性对利害性的作用是以吸收对自己有利因素排除对自己有害因素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即引利斥害的结合方式;在私公性领域里引斥性对私公性的作用是以引公斥私的结合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内公外私"目的;在贫富性领域里引斥性对贫富性的作用是引富斥贫的结合方式来达到自己的富化目的。  相似文献   

6.
主物是由智意而运动、发展,又以智意积蓄来开拓新的发展阶段。在由智意而进行的主物的这种整个运动过程里包含着主物的理行性,没有主物的理行性,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产界结体当中,"利"是它的第一要素,这是私性的本质体现。即为了实现"自我利",通过结体形式,不断充实自己,这是主物本性所在。主物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不管是"24发展模式"(次24发展模式)还是"逆行发展模式",它对整个主物私性发展的影响是极大的,这是现在整个主物发展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8.
私公理行是基于私意和公意而进行的理行运动,是主物最本质的运动,一切生物体是根据私公理行运动促进自己的生存发展。九界理行是以九意为基础而进行的主物的具体实践活动。九界理行包括神界理行、政界理行、权界理行、产界理行、德界理行、知界理行、体界理行、美界理行、快界理行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红外光谱法测定空旷阴凉、空旷光照及室内环境下堆积发汗丹参中水提物及醇提物特征,快速鉴别其质量.方法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ahalanobis distance,PCA-MD)判别模型鉴别分析不同环境下发汗丹参...  相似文献   

10.
在四段理行中个体理行是小体理行的条件、主物存在的根源,是社会最小的单质分子运动;小体理行是中体理行的条件、单质分子的小集合,是化合物的运动发展状态;中体理行是分子集合的结晶体阶段,它具有保存坚定而稳固的性质,大体阶段是个体、小体、中体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体发展的实现目标,是主物发展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存在发展领域中公化性是属于主物领域、富化性是属于属物领域。因此,在富化的实现上私公性发展总是先于富化性,即在实现富化性当中选择什么样的富性(私富或公富)问题上私公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起诉时,只请求被告归还借款的利息,没有请求归还本金,不应视为原告放弃本金权利。利息诉讼时效的中断,自然及于本金,因为利息是依附本金而生的孳息。  相似文献   

13.
恢复性司法中国化的基础性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国家,社区文化和人们的宗教信仰为恢复性司法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虽然恢复性司法这一全新的司法理念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相契合,但深入分析我国具体的社会环境后不难发现.无论是在传统的“乡土中国”还是在当代中国,都存在实现恢复性司法中国化的阻力。恢复性司法的中国化进程必定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和推崇和谐,其思想体系中蕴含着非常丰富而深刻的和谐理念,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人与社会这四个方面。这些和谐思想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渊源,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环境权不仅在理论上存在诸多争议,在法制实践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私权性环境权难以具体立法,宪法性环境权在实践中并未发挥多少实际作用,环境权与其它权利的冲突难以调和,公益诉讼举步维艰等。要想走出困境,环境权应当实现从支配环境本位到人类与生态和谐共生本位的转变,倡导以环境义务为中心的实现模式,强化侵权法对公民环境权益的救济,并尝试以检察机关为主体进行环境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政府社会管理公平价值取向的现实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致力于社会管理,应以公平作为核心价值取向,其现实依据在于:公平是人类世代追求的价值理想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是政府应当承担的社会职责。  相似文献   

17.
养老问题在当今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养老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否实现。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如法制建设滞后、保障水平低、基金流失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险需求,应该从合理构建农村养老保险法律体系、改革农村养老保险运行机制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加以完善,以适应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生态化建设是现代化的一个基本要素 ,是构筑法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生态学理论作为视角探求构筑中国农业法律体系的生态化 ,实现生态文明时代和政治文明的途径。把生态问题作为法律文化的范畴并纳入人民的视野 ,将中国的农业法制化建设放在入世的条件下思考 ,并从中国文明中寻求借鉴 ,使人类的基本行为规范与价值哲学有机统一 ,提出中国农业法律体系的构架战略和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公益诉讼的客体是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法行为时,所提起的公益诉讼类型则为行政公益诉讼.在当代中国,行政主体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所具有的职能、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其他权力形式所无法取代的.然而现实情况是,行政主体不仅没有切实履行其应有的职责,反而成为了公共利益的最大侵害者,行政公益诉讼的设立实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