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历史转型期,近代知识分子以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表达了自己的选择,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必然性,展示了民初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发展进程的变革主流.激进民主主义者主张用西方法律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而建立起新型的法律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以敏锐的目光洞察近代中国法制变革的病灶,进一步推进了政治法律思想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2.
方宁 《党史博采》2011,(5):19-21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满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千年帝制在瞬间轰然崩塌。辛亥革命的爆发为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开辟了重要道路,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虽然没有亲身参与推翻满清的直接军事丰争,但也积极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做出了自身5虫特的贡献。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进行深刻的思索和反思,决心从思想文化的启蒙入手,掀起新文化运动的征飙。开始了文化革新和思想启蒙之路.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既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又是一场文化启蒙运动。近年以来,其反封建文化启蒙的任务,特别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目前研究者流传着近代文化变革三阶段的论点。所谓“三阶段”,即指中国跨入近代社会以后,中西方文化发生激烈冲突,中国的旧文化节节败退,发生变化。洋务运动时期,文化的物质层面发生了变革,戊戍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文化的制度层面发生了变革,到了五四运动时期,文化的观念和心理层面又发生了变革。这三个阶段递次演进,由浅入深,构成了中国近代首尾相贯,连绵不断的文化变革进程。五四新文化运动触及了社会最深处的观念和心理层面,因此,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最深刻、最猛烈的撞击。这一撞击是如何发生的?它的背景和结果究竟如何?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如何进行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后,迫于形势的压力,清廷也曾进行某种程度的变革,但他们的所做所为,证明一个代表着特殊利益集团利益的满洲贵族阶层,不可能将中国引向一个现代化的轨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了影响深远的辛亥革命.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抚今追昔,我们不能不由衷感到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必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彰显其重要与伟大.辛亥革命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重大转折,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帝制回归民权的标志性事件.辛亥革命虽然没有一举完成现代中国的全部使命,但它毕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一我认为 ,中共党史人物早期思想的发展 ,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辛亥革命前大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辛亥革命后 ,又受到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安那其主义、工读互助主义、新村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五四运动以后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经过实践和比较 ,他们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阐释这一思想发展轨迹时 ,论者往往忽略了第一个思想阶段 ,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他们的影响予以足够的重视。近读《中共党史人物传》精选本第1卷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人》2011,(3):12-14,17
正今年是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按照中央部署完成四级地方党委换届的关键之年。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职能作用,对于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及其达到高潮的标志,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萌生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思想和事业的继承与超越关系:一、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辛亥革命思想解放运动成果的影响下接受民主革命的思想,并把资产阶级革命派对社会主义思潮的引进和传播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从而为接受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的基础;二、深刻反思辛亥革命教训,创立并完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完成了辛亥革命未竟的反帝反封建大业;三、接力奋斗目标,发展超越其革命事业,在辛亥革命开启中华民族复兴之门基础上奠定中华民族复兴之基,找到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8.
段成姬  许敏 《湘潮》2023,(3):47-49
<正>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与此同时,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复辟帝制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主政治没有得到真正建立。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对此进行反思,认为民主制度难以建立在封建思想文化基础上,政治革命必须以深刻的思想文化革命为前提。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青年杂志》,不久改名《新青年》,倡导民主与科学,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民国初期历史的研究,今年比往年显得活跃,大致还有如下进展: (一)余意明在《人文杂志》提出:“辛亥革命应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分界线”。他认为: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五四运动主要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对北洋军阀的卖国投降有所打击,但并未改变这种现实  相似文献   

10.
汪金友 《学习导报》2011,(22):31-31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各地组织了很多宣传文化活动。有《辛亥革命》电影、《辛亥革命》电视剧、《辛亥革命》戏剧,还有"辛亥革命"展览、"辛亥革命"晚会、"辛亥革命"旅游、"辛亥革命"座谈等。报刊上介绍"辛亥革命"的文章,更是连篇累牍。对于辛亥革命这段历史,我以前并不太熟悉。只知道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并由此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唐春元 《党史博览》2012,(11):32-34
毛泽东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不密切和直接,但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却深深影响了他。辛亥革命前后,思想和世界观都还处于过渡期的毛泽东,是一个具有远大志向的热血青年,他不仅因为支援武昌起义而参加了革命军,而且还发表了许多有见地的政治见解。辛亥革命前后是毛泽东的思想由改良向革命转变的重要时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辛亥革命前夜,毛泽东第一次接触新思想  相似文献   

12.
文摘     
李文海: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思考辛亥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既不是由于西方思想的影响激起的骚动和不安,也不是在少数人极端感情或革命狂热煽动下的幼稚与疯狂,而是社会矛盾运动的产物,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把辛亥革命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具体分析它怎样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相似文献   

13.
国民运动陈独秀对实现民主路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追求民主的思想历程中,陈独秀目睹了戊戌维新的流产、辛亥革命以后的军阀政治使得专制依然渗透在民国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各个方面。严酷的政治现实使陈独秀在思想和行动上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路径,即通过国民运动来推翻专制、实现民主。  相似文献   

14.
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之际,我们深深怀念中国新文化和五四运动奠基人、民主先驱、学界泰斗、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辛亥革命不久,袁世凯、北洋军伐势力掌权,在政治上进行反动统治,在思想文化上继续利用封建传统思想来禁锢人们的头脑,维护他们的统治。19?..  相似文献   

15.
张琢 《前线》1986,(12)
1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它是依存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的基础的。经济的发展和变革,需要而且迟早会引起政治文化的相应的发展和变革。当前,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政治和文化的变革已提到日程上来了,它需要政治,文化的变革与之配套协调发展。文化的发展和变革必须借助于既有的思想资料——或“转借”异域的,或“复兴”古代的。中国封建制确立的先秦时期,秦取东方六国文  相似文献   

16.
中国要革命和变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它又不能取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得到思想资源、智慧和启发,但也要防止以高扬传统文化为旗帜,反对马克思主义、拒斥西方先进文化的保守主义思潮的沉渣泛起。  相似文献   

17.
文摘     
周铁农: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作为20世纪初叶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在于它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成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为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政治和经济条件。为了将中国逐步引入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在其存在的短短三个多月中,颁布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法令,进行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变革。孙中山不愧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民主共和政体的创建者、经济现代化的强力推进者和社会风俗的积极变革者。辛亥革命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了,为此后的中国革命打开  相似文献   

18.
胡适的这一主张作为一种文化变革的手段,确实充分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惰性,看到了文化变革的艰巨性。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文化,不仅影响着统治阶层的思想和行为,而且积淀在民众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要改造传统文化,会遭各方面阻力。且中国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不是一场简单的新军起义,而是晚清时期迫于外来压力的社会改革,以及清政府面临社会转型的严峻形势而不知适时引导和自我变革的双重“合力”而爆发的一场革命。辛亥革命的意义远远超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范围,而是为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做了良好的铺垫;辛亥革命在今天不仅仅具有“解剖”价值,还有非常现实的警醒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代山庆 《党史文苑》2011,(10):46-47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创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学习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的论述,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的思想和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