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东审判》2013,(2):38-42
全球互联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对司法建设而言,一方面网络让我们的纠纷解决机制发生变化、倾斜甚至失效,另一方面也使一些依托网络而产生的新的纠纷解决机制与方式的出现成为可能。2011年11月11日,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召开了"社区网络巡回法庭"设立的新闻发布会,标志着青岛市市南区"社区网络巡回法庭"模式正式形成。为进一步扩大"社区网络巡回法庭"的影响力,完善其制度,市南法院民一庭走访了市南区十个街道社区,对该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调研,形成该报告。  相似文献   

2.
吴琳 《法制与社会》2014,(6):199-200
本文从西宁市城东区未成年人被判处非监禁刑与社区矫正的关系着手,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初步探讨西宁市城东区未成年人非监禁刑与社区矫正衔接的现状,并从调研数据中发现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该问题的相关建议。希望可借此使得参与社区矫正的各个职能部门能够加强联系,从而使社区矫正更好地发挥作用,使未成年犯更好地接受矫正,继而更好的回归到家庭、学校及社会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3.
黄军辉 《证据科学》2002,9(1):16-18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民众与医疗机构打交道的几率倍增;而如同我国社会中其他领域一样,医疗领域也在进行着一场巨大的改革,承受着体制转换所带来的种种无序及失衡.其一方面的重要表现就是医疗事故激增,大量的医疗纠纷被诉诸法庭.如何妥当地处理医患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也是以追求社会公正为目标的法律所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法庭,化解矛盾的助推剂 不久前,年逾花甲的河南省灵宝市尹庄镇涧口村村民卢某与其儿子儿媳发生纠纷经常吵闹,家庭关系极端恶化。尹庄镇社会法庭得知后,积极与双方当事人联系,双方当事人均同意由社会法庭调解纠纷,社会法官们分头给双方做思想工作,讲法律,通过不懈努力,父子均表示不计前嫌,双方积怨终于消除。  相似文献   

5.
论辩是人们相互争执并通过充分说理而达成同一认识的方法。依靠充分说理的方法分清是非,这便是法庭论辩。法庭论辩与人们利益的深切关系以及形式上的特殊性,要求辩论人表现出高超的才华、独特的智慧与审美情趣。因此,探索研究提高法庭论辩的最佳效果,应当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事与法灵活运用的问题。法庭论辩的基本要素有四点:一是论辩前要有充分准备;二是论辩要引据准确,言之有物;三是论辩要有再辩、三辩,不断深化论题的能力;四是论辩要明确“求辨明、不求辩倒”的原则。准确地把握这四个要素,对于追求最佳的法庭论辩效果…  相似文献   

6.
医患关系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 ,民众与医疗机构打交道的几率倍增 ;而如同我国社会中其他领域一样 ,医疗领域也在进行着一场巨大的改革 ,承受着体制转换所带来的种种无序及失衡。其一方面的重要表现就是医疗事故激增 ,大量的医疗纠纷被诉诸法庭。如何妥当地处理医患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也是以追求社会公正为目标的法律所不容回避的问题。我国现行的与医疗事故纠纷有关的专门法规主要是国务院于 1987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其颁行至今已逾 15年之久 ,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十堰市女青年李贤慧被包工头拖欠21万元货款。在她把包工头告到法院,法庭开庭审理此案时,案件生出波折。因父母早亡一直呵护她的兄长被当地公安局带走接受刑事调查,并最终被施以劳教处罚。李贤慧讨账与她兄长有什么关系?一个公民在接受刑事调查后,是否能够被进行劳教处罚?  相似文献   

8.
毋庸置疑,监狱工作对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初创发展时期的启迪、借鉴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本文着重探讨监狱工作与社区矫正的关系问题,以及加强监狱工作与社区矫正衔接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实现方式与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国外市场通过销售代理进行销售时,你应当考虑到销售代理所属地的一些法律问题,按照当地法律,确认实际的法律关系应分类为什么样的关系。不仅仅是将关系分类为代理关系,当地法律可能将它分类为雇佣、经销商或分销商的关系,这可能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关于就业关系,你公司的法定计划更为严格,责任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10.
支持公诉是指公诉人出席法庭,代表检察机关指控犯罪,要求法庭判决被告人有罪并承担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长期以来,支持公诉这一提法被司法机关及大众广泛接受并使用,成为约定俗成的法律用语,刑诉法也将其固定下来。尽管如此,笔者认为,这种提法并不妥当,应予修改。首先,公诉是检察机关代表国家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向法院提起诉讼,而公诉职能又是通过公诉人的出庭控诉活动实现的。也就是说,公诉人与检察机关的关系是代表与被代表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公诉人与公诉机关融为一体,不存在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因此,支持公诉一…  相似文献   

11.
侯雷 《行政与法》2010,(6):13-15
合作伙伴关系是政府在认识和解决与社会组织关系问题的一种新视角、新思路,是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以及实施公共管理时,与其他社会组织建立的一种相互沟通、协调和协商合作的机制和分担责任、分享收益,实现共赢的一种合作模式,表明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不再完全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形成了具有很强契约特点的政府管理的新理念,体现出政府在公共治理中角色的转变及其对自身职能和地位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张朦 《法庭内外》2013,(9):57-58
北京市密云县巨各庄法庭坐落在密云县的东北部,虽然位置偏远.村路难行,但是这里的法官却已习惯于下乡办案,时常活跃在基层百姓间。为了切实解决部分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为了让庭审、调解达到更圆满的效果,也为了可以在结案后让当事人放心,巨各庄法庭的法官立足为民司法,坚持能动司法,主动下乡立案、下乡开庭、下乡回访,深入纠纷现场,来到当事人最为便利的村间路旁、田间地头、百姓家中办案,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普遍赞誉。  相似文献   

13.
许文思 《法制与社会》2010,(11):117-119
本文运用法学思维解读电影文本,借助电影文本透视法学问题,以影片《马背上的法庭》为依托,从法学角度对巡回法庭,法官,“马背上的法庭”所解决的几个案件,以及影片中的其他情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将影片中所描述的法庭和法官与影片《判我有罪》作了相应的对比,发掘其中造成差异的深层原因,从而展现出乡土社会中,法官在现代法治与传统习俗之间的徘徊,揭示法治与本土资源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4.
御景嫣 《政府法制》2010,(16):21-21
一名瑞士男子闯入新加坡地铁车厂涂鸦车厢,此事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6月25日,该男子对新加坡法庭认罪,结果被判鞭刑3下及入狱5个月。  相似文献   

15.
水域污染的社会学解释——东村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择太湖流域的东村进行田野调查 ,发现 ,传统社会水域保持清洁的原因是 :农业社会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圩田系统的生态平衡 ,并且 ,村落的社会规范及村民的道德意识也有效地约束了村民的水污染行动。 90年代以来 ,东村及其周围水域被迅速污染。水域污染问题主要不是科学技术问题 ,而是经济社会问题。利益主体力量的失衡、农村基层组织的行政化与村民自组织的消亡以及农村社区传统伦理规范的丧失是造成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与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建设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影响并决定着一个社会和谐的程度,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劳动待遇差,劳动安全、卫生及社会保障权被忽视,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普遍存在,侵犯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要理性地分析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法制、政府、雇佣双方及社会教育多管齐下,共同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本森 《法律科学》2014,(1):166-175
社区司法作为社区主导下的新型司法范式,因为其融法律与道德、实体与程序、惩罚与矫正、恢复与救助、协商与调解等复合功能,在完善基层民主治理方式和凝结社区核心价值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由于社区司法与国家刑事司法在处理犯罪问题上具有不同的操作向度,彼此间互有分工又互有联系,因此构成双系耦合。作为调处社会矛盾的自治型司法机制,中国社区司法的模式和运行系统亟待适应当地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社区司法中“社区”在司法活动中应处于基础性地位,且主导基于社区的各种司法形式的运作。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与社会》2009,(6):F0003-F0003
秋风在《南方都市报》上撰文认为,依据法治的内在逻辑,并被中外历史经验证明较为可取的民众参与司法、且有助于正义之实现的制度安排,可以有两种:社区法庭与陪审团制度。  相似文献   

19.
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女要求房屋析产 裘某与裘老汉夫妇原本是养女与养父母关系,双方去年解除收养关系。今年,裘某为了动迁房屋,又将曾经的养父母告上了法庭。原来,在双方未解除收养关系前,某置业公司对三人的一套房屋进行拆迂,为他们提供了两套安置房。两套房屋房产证上的产权人均为裘老汉夫妇及裘某,房屋一直处于共有状态。裘某称既然双方已经解除了收养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年前收养儿子,2000年后将儿子告上法庭时才知道收养不符法律规定,但实际上的多年收养关系,能否在自己晚年争取到“儿子”一定形式的扶助?发生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的一起抚养关系纠纷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同时,也引起了国内法学家的关注,亲情裂变的“家庭”因此走上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