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印度“东向政策”的目标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巍 《东南亚》2003,(1):29-34
20世纪 90年代初 ,印度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较大调整 ,确立了以东盟国家为目标的“东向政策” ,和以西亚、中亚及海湾国家为目标的“西进路线”。近年来 ,“西进路线”的推行障碍重重 ,而“东向政策”却成效显著。进入新世纪以后 ,印度加快了“东向”步伐 ,与东盟各国的关系得到迅速发展 ,印度与东南亚各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国内学术界对印度的“东向政策”已有一些研究 ,本文将继续探讨这个问题。一、近年来印度东向政策所取得的进展印度推行东向政策 ,最初是出于政治和经济利益考虑 ,希望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联系 ,吸引投资 ,…  相似文献   

2.
印度“东向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 ,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 ,印度调整了其对外政策 ,突出外交为经济服务 ,推行“全方位”外交 ,除继续保持和发展与俄罗斯的传统军事合作 ,加强同美国、日本及欧盟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外 ,开始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并提出了“东向政策”(LookingEast)。“东向政策”的执行 ,推动了印度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发展。本文将重点阐述印度“东向政策”的目的、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在此之上对印度与东盟关系的前景作一简要分析。一、“东向政策”的主要目标 印度推行“东向政策”的目标主要有两个 :1、为印度国内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3.
徐国庆 《西亚非洲》2023,(4):134-155+160
印度将“印太战略”视为其“东向行动”政策的超越。虽然“东向行动”政策是印度介入印太事务的基石,但涉及非洲的“西联”与“南控”政策也很重要。换言之,非洲对印度“印太战略”的意义不仅在于呼应“东向行动”政策、助力其走向亚太并提高大国影响力,还在于实现印度深耕印度洋、拓展对非经贸合作和加强人文联系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基于“印太战略”,莫迪政府将印非关系提升至战略层级,增加对非外交机构与资源投入,在战略议题设置上更加突出海上安全,以加强对非反恐与人道救援合作、践行支持非洲发展承诺、发挥在非海外印度人“桥梁”角色等方式,大力推动区域集体安全与经济一体化,在深化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互联互通、防务后勤保障等领域合作上展示出较大的开放性。印非关系的发展彰显印度在印太地区地缘与领域方面的独特优势,有利于提高印度在美日印澳“四方机制”涉非议题上的发言权,增强印度战略自信。未来,印度仍将视非洲为实现其大国目标的重要依靠力量。不过,受印度自身经济实力、印非间现实性问题及大国博弈加剧等因素的掣肘,印度对非政策将更趋务实与谨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印度“东向”政策展露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战略导向、地缘范围、议题领域等方面发生了诸多新变化,呈现出从政策到战略、从陆上到海上、从经济到安全、从东南亚到东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等新态势.印度“东向”政策的新变化是基于印度自身实力的持续增强及亚太地区形势的诸多变化而做出的反应,其目的在于通过加强与亚太各国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关系,拓展其外交空间,在亚太地区及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研究印度“东向”政策的新趋势对中国的周边外交以及中印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实施了面向东亚国家的"东向政策",加强了与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交往与合作.这种"东向政策"除了印度自身发展的需要外,还包含着对中国因素的过分关注.一方面,印度要通过"东向政策"与中国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竞争;另一方面利用中国同东亚国家存在的矛盾和分歧以及这些国家对中国逐渐强大普遍存在的疑虑心理,通过实施"东向政策"加大对中国遏制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提出“东向政策”,旨在搭乘东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快车,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以此摆脱经济和外交困境。莫迪政府上台后,将“东向政策”升级为“东进政策”,旨在围绕海洋安全和互联互通议题,扩大印度在东南亚地区的海洋影响力,实现“有声有色”的“印度梦”,这是印度海洋战略的域外延伸,并标志着“东向政策”从低位政治领域向着高位政治领域的迈进。“东进政策”以拓展印度的战略空间和实现印度大国梦为目标,以制定海洋安全战略及拓展海洋安全合作为手段,积极拓展印度在东南亚地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遏制中国在“印太地区”乃至全球蓬勃上升的发展态势。东盟历来奉行“大国平衡”战略,随着域外势力介入,其在遵循“平衡战略”的同时,也提升了印度在其伙伴名单中的亲疏层级。对中国而言亟须采取加强与东盟经贸关系的措施,发挥经济的“压舱石”作用,积极推动南海问题的对话与妥善解决,增强中印共识与战略互信,改善中美关系等,以应对印度“东进政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冷战后印度的“东向政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冷战后,印度全方位的东向政策引人注目.东向政策的成功与冷战后世界局势变化和印度国际地位上升有关,也与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在政治经济战略考量上存在一些接近之处有关.但印度的国内问题和印巴危机、印度的大国构想与东南亚国家"平衡外交"策略的冲突、中美日等亚太大国在东南亚的竞争等因素都使"东向政策"的发展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8.
2013年5月21日,在中国总理李克强“首访印度”之际,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战略协同创新中心与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在成都联合举办了“印度‘东向政策’与中国‘西进战略’”学术研讨会,近30多位专家学者就印度“东向”政策的新走势、中国的“西进”战略及其影响以及中国与南亚合作的前景三个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印度“东向”战略的意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印度实施“东向”战略,包括东盟、中、日、韩及澳、新(西兰)在内的广大地域内的经济、政治、安全、军事等多领域的“东进”,进入21世纪以来更是获得极大进展。印度“东向”政策的不断推进,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的,是必然的。随着地区局势的发展,尤其是南海问题的升温、印度洋问题凸显,印度“东向”战略中地缘政治和安全战略将占据重要地位,给中国的安全和恢复中国在南海地区的领土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带来新的战略压力。  相似文献   

10.
印度东进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最初名称为“东向政策”,2014年升级为“东向行动政策”。25年来,印度的东进战略不断拓展,经历了从经济到安全、从双边到多边、从东盟到东亚再到亚太的复合演进与升级,体现了印度国力和地区影响的提升,也越来越成为印度对外战略的一根重要支柱。然而,印度传统东进的走向正受到新生“印太外交”的影响。印度的印太外交脱胎于东进,虽不止步于东进,但东进即“融入亚太”始终是其核心诉求,换言之东进战略是印度印太外交的重要支撑。印度印太外交对大国外交的倚重冲击东盟在其东进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印太外交的“制华”色彩也将冲淡东进战略中的对华合作面。  相似文献   

11.
“人体成语”是指含有表示人体各部位名称及关于人的知、情、意、行等语素的成语。俄语成语中与人体有关的成语所占比例较高,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带глаз,нос的成语。从认知角度对俄语“人体成语”的构成成素进行分析,区分人体成语的概念意义和范畴意义,用隐喻模式和换喻模式对“人体成语”进行认知语义分析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是俄罗斯最大的东方学研究机构。东方学研究所及其下属的圣彼得堡分所,是俄罗斯研究中国问题时间最长的机构之一。研究所机构设置齐全,既是科学研究机构,也是博物馆和图书馆,在国际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历史渊源东方学所至今已有180年历史。1818年,东方学所的前身——俄罗斯皇家科学院亚洲博物馆在圣彼得堡成立。首任馆长为克里斯汀·弗伦院士。成立之初,亚洲博物馆主要收藏各种来自东方的文物和文献,当时博物馆最重要的藏品是彼得大帝的遗书。到19世纪初,俄罗斯探险家在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掠夺的大量珍贵文献和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框架到底是什么"已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中国哲学的文化根基,同时尊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统,将两者融合成新的本体论认识,以"陆王"心学的认识论作为过渡进一步论述儒家思想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方法论原则,提出"中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认知,尝试在哲学意义上回答"‘中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框架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档案资料,对苏获波兰战俘问题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一方面比较清楚地交代了苏联对波兰战俘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部分遣返、分类关押、劳动使用、思想教育、侦探肃反和秘密处决等,另一方面也比较清楚地交代了被关押战俘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人数变化和不幸遭遇以及所有波兰战俘的流向和归宿.对于"卡廷惨案"被公布于世后苏联围绕该案所作的各种自欺欺人的文章,本文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披露和叙述.  相似文献   

15.
比格犬甲状腺显微与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3~6月龄比格犬甲状腺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比格犬甲状腺实质由滤泡和滤泡旁细胞构成。滤泡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0.22~220.00μm,平均90.80μm;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围成,细胞高度3.04~7.11μm,平均5.18μm,电镜下可见功能状态不同的两型滤泡上皮细胞;滤泡旁细胞很多,直径4.40~8.82μm,平均6.23μm,位于滤泡之间或镶嵌于滤泡上皮细胞之间,也可聚集在一起形成滤泡样结构,胞质内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电镜下也可见两种类型的滤泡旁细胞。  相似文献   

16.
印度软件企业出口生产的国际分工特征表现为:区域分工以现场服务和离岸开发为主,技术分工以编程、测试和维护为主。通过设立软件技术园区作为出口生产基地以发挥企业区域集群优势和利用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国际化趋势进行跨国生产和研发来组织实施的。  相似文献   

17.
猪带绦虫有成虫、虫卵、六钩蚴、囊尾蚴不同形式的发育阶段和寄生状态 ,不同的虫体形式以独特的组织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满足其寄生在相应宿主体内的需要[1 ,2 ] 。研究发现 ,六钩蚴与囊尾蚴在虫体组成成分、生化指标以及代谢 (分泌 )产物等方面都有差异。SDS PAGE和免疫印迹研究表明 ,六钩蚴的抗原成分非常复杂 ,不仅有共同抗原、阶段发育特异性抗原 ,而且在入侵宿主定植在肌肉组织后 ,表面抗原随虫体的发育而发生阶段性的改变 ,并且抗原变异的发生往往比免疫应答更为迅速 ,从而使宿主产生的抗体失去保护性。在生化指标及代谢关键酶方面 …  相似文献   

18.
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对经济社会既有正面效应,又有负面效应。对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主要是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增长,对微观经济的正面效应主要表现在培育壮大了本土软件企业和企业家队伍。对经济社会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过分依赖出口导致机会成本增大,阻碍了技术对国内市场的溢出效应;产业空间集聚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失衡;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等。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柬埔寨社会稳定、经济稳步发展,在对外关系上奉行独立、和平、永久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虽然柬埔寨与泰国时为边境领土问题爆发冲突,但柬埔寨政府能稳妥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三聚氰胺对急性毒性试验中小鼠的胃、小肠和肝的损伤作用,将32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连续灌服不同剂量的三聚氰胺(0、175、350、700 mg/kg),观察试验小鼠的临床表现,剖检死亡小鼠并取材,观察胃、小肠和肝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小鼠48 h内均全部死亡。光镜下可见死亡小鼠胃和小肠的黏膜层弥漫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肝小叶弥漫性淤血,甚至有片状出血灶,灶内肝细胞坏死。700 mg/kg组小鼠的胃、小肠及肝血管内均可见多个黄色颗粒状结晶体沉着。在透射电镜下,175 mg/kg和350 mg/kg组小鼠的肝细胞胞浆结构疏松,线粒体肿胀,700 mg/kg组小鼠的肝细胞胞浆中充满脂滴,线粒体弥漫性固缩。表明,三聚氰胺可引起小鼠胃肠黏膜发生急性弥漫性坏死,肝淤血,肝细胞变性,散在坏死,高浓度的三聚氰胺可在胃、小肠和肝间质中形成结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