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区域经济合作需要安全的外部环境,执法合作是保障。安全威胁来自认同冲突,认同是安全的一个重要变量。认同安全既可促成危机转型升级,也可促进危机向良性转化并最终平息危机。中国与周边国家只有通过建构身份认同、良性安全认同以及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国际法规范,才能更好地开展国际执法安全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影响民族团结的核心因素。以文化认同增进各民族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是新世纪新阶段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发展先进文化,增进各民族的政治认同;强化国家文化认知,增进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3.
构建一种符合时代精神和特质的地区新秩序是东北亚国家的当务之急.冷战遗留的僵化结构已失去解决东北亚复杂问题的实际效力;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客观上要求构建一种新的地区安全框架;中日韩为主体的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制度化与功能性亟待加强.构建东北亚地区新秩序须有一个综合方案一是加强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互动,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二是增进安全领域的对话与协调,促成地区信任与合作机制;三是加强文化领域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共有理念"的认同.在这一渐行渐进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五项基本原则,即平等互利、互信协商、互相尊重和共同发展、循序渐进、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江苏、新疆、广西三省(区)的调查信息显示,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的"多"呈现以下特点:影响当今中国社会的文化观念或文化结构多样多元;文化的主流形态多样多元;文化感受与文化评价在在悖论中呈现为多元多样;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的影响因子的多元多样;文化多元多变中的稳定因素结构多元."一"的特点表现为:中国社会伦理型文化的性征没有根本改变;"前示型文化"或"前示型社会"的特质没有根本改变;"五四"以来主流文化的三大基本结构没有根本改变;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心理和文化意识中地位尤其是文化主导地位"变"了,但意识形态的作用得到一定肯定;传统文化仍得到高度认同;文化时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并不是深刻和持久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问卷对我国跨境民族地区五省高校的720名在校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总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做了系统调查,发现跨境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度普遍较低,在影响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因素中,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因素与国家认同呈正相关,且相关度较大,其中学校因素影响非常显著,其次是家庭因素,最后是社会因素。国家认同教育是强化国家认同、国家建构的核心力量,欲消弭跨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危机,有效提高其国家认同度,就需处理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以实现跨境民族长治久安、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6.
国家认同程度影响着公民在个人、群体与国家关系上的态度和行为。对内蒙古青年国家认同状况的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内蒙古青年在国家历史文化的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国家发展前景的预期和国家与社会责任的价值判断三个维度的测量值较高,这是保持和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在生活状况和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价、国家民主法制状况的评价和国家社会管理状况的评价三个维度的测量值相对偏低,这将会对国家认同产生一定的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传统社会国家认同的稳定性和简单性,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削弱和消解了个体的国家认同。国家认同的培育和强化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需要一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基础性制度与机制的支撑。发达的社会福利系统、先进的社会文化系统、多维度的社会组织方式是建构持久的国家认同机制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8.
融资难已成为影响各国社会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国尤为突出。审视现实,分析缘由,立法认证是一条重要途径,但比较其他国家现有立法认证发现普遍没有解决市场、市民社会、政府的合作机制、合作模式以及合作中的资本产权等主要问题,因此,建议我国社会企业立法认证应从社会企业目标分类分析市场、市民社会、政府的合作机制与合作模式,清晰界定社会企业的资本产权,分类规范治理结构与模式。  相似文献   

9.
借助文化的力量推动社会各阶层和谐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统战工作协调阶层关系,主要是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文化统战协调我国阶层关系就是借助文化力量,在共同价值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把各阶层团结起来,通过增强文化认同进而增进他们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社会价值的体现,是促成民族成员之间相互认同与凝聚的核心力量。以百年共和为时间轴,以海外华人国族认同①为主题,通过分析其过去的成绩、现在的问题及将来的挑战,不妨将人权、民主、自由等"普适性"价值与中国传统礼乐文化价值融于一体,即以"尊重"和"平等"作为华人社会价值支点与导向,藉此求得"礼"文化的浴火重生及一个"知好礼"家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认为文化认同是指不同国家行为体经过国家间互动而共同构造并认同的国际规范和国际制度,是一种集体知识,即共同观念。行为体可以用共同文化观念建构一种结构,也可以分解这种结构。欧洲文化认同的建构,正是基于这个理论的运用,并必然对国际体系和东亚一体化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民族国家大都是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成员的身份是多重的,因而他们的认同结构也有层次性。国家认同整合了各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信念,体现多元一体的价值,居于最高认同层次。为实现构建共同体意识的最终目标,国家认同通常借助政治符号的作用使多民族国家成员对国家的感知具象化;并且通过政治仪式以情境化方式在时空场域中凝结共同记忆。新中国70年的建设实践表明,多民族国家在发展建设中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民族团结,通过共同繁荣保持民族的特性与文化的多样;同时在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中增强了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文化认同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认同在主体上,可以分为国家文化认同、民族文化认同、社会文化认同、群体文化认同;在社会层面上,又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认同、制度文化认同、行为文化认同和精神文化认同。文化认同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心理前提、精神基石和精神力量。要达成文化认同,必须努力完善制度安排,强化制度的公正性;加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强化政治体制的民主性;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保持文化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4.
政治稳定指政权性质(国体)与国家基本制度稳定前提下的政治运行有序。国家转型中政治稳定受权力结构、文武关系、国家认同、经济水平、社会结构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国际比较可知,转型中政治稳定的条件包括:转型由控制局势能力较强的政府发动,文官控制军队,其他认同与国家认同不产生重大矛盾,经济分配相对公平,国内中产阶级和国际整体格局都支持转型等。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主要是指建立在信任和互助合作基础之上的社会关系网络,它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资本之一。我国青年社团的发展与社会资本存在着结构性的制约与依存关系。目前,我国青年社团的发展环境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对我国社会资本的建构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因此要大力培育我国的青年社团,推进政府与公民、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好合作,促进我国社会资本存量的提升,并最终促成我国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当前,创新社会治理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且紧迫任务。多民族国家国家认同建构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随着时间推移和经济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随之发生变迁,创新社会治理应重视各民族国家认同,对于特殊地区、特殊民族而言,国家认同建构不仅要弘扬过去好的做法,而且也要创新方式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处理好历史与现实、个体与群体、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笔者以布朗山布朗族为研究个案,总结布朗山布朗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经验,论述当前边境地区各民族国家认同现状及原因分析,探讨推进多民族国家认同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地域认同和政治认同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有高度的民族、文化、地域以及政治认同,就会高度认同其国家,反之,则会导致陷入严重的国家认同危机。国家认同的不足和缺失会导致他们无法包容和尊重内地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而影响"一国两制"的实践。构建青少年的国家认同,不仅要在初中国史教材中增加国家认同对象,还要加强国民教育,促进两地青少年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论文化统战工作的基本任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化认同是一切社会认同的核心和基础。新世纪新阶段,文化统战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以文化认同推进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强国家—弱社会"的政治稳定机制促成了一定时期政治总体稳定的格局,确保了社会的有序性和可控性。然而,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这种业已形成的传统政治稳定机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灵,从而影响社会的整体稳定态势,本文从利益结构的分化与重组,社会结构的变化与阶层分化,政治权威的弱化,多元意识形态与政治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多个方面探讨传统政治稳定机制出现失灵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政府干预的减少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将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意识群体性分流.政治参与意识、国家民族认同意识、社会角色认同意识以及人际融合意识的分流,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积极介入,更新观念,转换思维,整合文化,以保障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