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 11月 ,河南省濮阳市某专业户饲养的 2 0 0 0只产蛋鸭发生了一种以肿头、流泪、两脚麻痹、排绿色稀粪和产蛋量下降为特征的疾病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鸭瘟。1 临床症状1999年 11月 2 2日 ,该专业户的鸭群中死亡 8只鸭 ,其中 6只死亡鸭有肿头症状。鸭群中部分病鸭精神萎靡 ,两脚发软 ,行动困难 ,有的病鸭下痢、排绿色稀粪和产蛋量下降。2 病理变化对死亡鸭和发病鸭剖检 ,其口腔及食道内有黄色分泌液 ,粘膜上有数量不等的灰黄色伪膜 ,剥离伪膜后有溃疡病灶 ;肝微肿、有出血斑点 ;卵泡变形 ,卵泡膜充血。3 实…  相似文献   

2.
家禽间皮瘤近十多年来,除在鸡体内发现外,还见于鹅、鸭,其中鸭发病率较高。1983年以来,广东某地大型现代化鸭场饲养的狄高(Tegel)种鸭群中(除后备种鸭外)先后出现死后剖检以肝脏肿瘤样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了了解其疾病的本质,我们于1983年8~10月期间对该场进行了有关鸭病的调查,并对调查过程中所收集的113例自然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除发现73例不同类型的肝脏肿瘤和其它类型的慢性肝脏疾病外,还同时检出12例自发性间皮瘤,检出率为10.5%。  相似文献   

3.
嗜眼吸虫主要寄生于家禽眼结膜囊和瞬膜内,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和分泌毒素的影响,使患禽发生结膜—角膜炎。该病对幼鸭危害严重。1984年11月我们对江苏省的吴江、昆山县爆发鸭嗜眼吸虫病作了调查,现将其结果总结如后。 (一)流行情况 吴江县个体养鸭户,1984年饲养雏鸭1900只,鸭群30日龄时,死亡824只,死亡率为43.36%。鸭群50日龄时,对1100只幼鸭作了检查,阳性1090只,感染率为99.09%,感染强度1~30条。同时对该县和昆山县的9个养鸭群进行了抽检,共检查77只鸭,阳性46只,每群均有感染。  相似文献   

4.
本地3日龄麻鸭30只,系1988年8月11日从本县农场孵化房购买,发病前一直放牧,体况良好。10月上旬,放牧鸭群时发现有部分鸭子只随群游走,不采食,也不下水觅食,病鸭急剧消瘦,呼吸困难,经检查发现病鸭的下腭处有胡豆大到鸽蛋大小的瘤状肿。初为1~2只鸭,3~4天发展到14只。诊断为鸭鸟蛇线虫病。  相似文献   

5.
南通县部分养鸭专业户的幼鸭群(1~2月龄)陆续发生死亡,死亡率高达51%。为此,我们结合实验室诊断,对病鸭群进行了调查,除饲养管理存在着一定问题外,主要是蠕虫寄生所致。 材料与方法 (一)在获悉有陆续死亡的幼鸭群后,即赴现场调查,了解饲料种类、品质、饲养管理方式,流行病学和防疫情况,观察鸭群采食、活动、精神、生长发育等状态,确认不属传染病、中毒病引起的死亡,再挑选生长发育受阻、食欲不振、行动迟缓有明显病状的幼鸭带回实验室供剖检查虫用。  相似文献   

6.
1985年1~2月,辽宁、吉林等省部分地区鸭群发生一种疫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查和免疫学试验,确诊为鸭瘟。 (一)流行病学调查 据文献记载,鸭瘟是我国南方鸭群的常发病,北方罕见。辽宁、吉林等省为发展养鸭事业,于1984年12月从长江以南大批引进种鸭,之后鸭群发病,并大批死亡。1985年1~2月为发病死亡高潮。经调查梅河口市某养鸭户原有由哈尔滨引进的康贝尔鸭45只,后与南方新引进的50只康贝尔鸭混群,于混群第6天原群鸭出现死亡,经各种药物治疗均不见效果,于第13天原群45只全部死光。某乡政府引进一批南方鸭,由厦门装车时为3700只,一路上大批死亡,到梅河口市时只剩2900只,运到单位后死亡继续增加,直到注射鸭瘟疫苗后才逐渐平息,于注苗后10天停止了死亡,死亡率达50%左右。据不完全统  相似文献   

7.
20 0 0年 9月 ,河南省浚县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 70 0 0只樱桃谷鸭于 15日龄时突然发病 ,死亡 3只。以后发病、死亡逐渐增多 ,死亡率达 11%。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镜检 ,确诊为鸭曲霉菌病。通过综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临床症状 雏鸭卧地不愿走动 ,精神不振 ,采食减少 ;呼吸困难 ,发出沙哑声 ;眼流泪、结膜潮红 ;有的排黄色稀便。剖检变化 共剖检死鸭 6 8只 ,主要剖检变化是 :肺和气囊上有数量不等米粒大至绿豆大的结节 ,为淡黄色或灰白色 ,内容物呈干酪样 ,切面呈轮层状。有的病例肺和气囊上结节融合成大的团块。有的肝稍肿胀。  诊断…  相似文献   

8.
20 0 4年 1月 2 4日 ,湖南省武冈市家畜疫病防检站接到该市某孵化兼养鸭专业户张某报告 ,称其所饲养的 4 30 0只鸭 ,从 1月 2 0日起陆续死亡 ,已达 130 0只。为了解病鸭发病、死亡原因 ,进行合理的疫情处理与科学防治 ,笔者进行了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和流行病学调查。1 发病情况该专业户于 2 0 0 3年 10月 1日开始从事鸭苗孵化 ,并从孵化的鸭苗中留种饲养。 2 0 0 4年 1月 2 0日 ,该群鸭开始出现发病、死亡 ,至 1月 2 4日 ,其所饲养的 4 30 0只鸭有 330 0只发病 ,死亡 130 0只 ;发病率为 76 .7% ,病死率为 39.4 %。2 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红河地区的鸭群中流行一种以鼻分泌物增多、腹泻、头颈歪斜、角弓反张及脚肢无力或麻痹为特征的传染病.对现场数十只病死鸭剖检,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充血等较为一致的病理变化;从大多数病死鸭的脑、肝、脾等组织中分离出形态一致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培养特性、形态特征观察和生化试验,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Remerella anatipestifer);用分离株人工感染7日龄健康雏鸭,复制出与自然发病雏鸭相同的病例.证明该地区的雏鸭群中存在鸭疫里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 12月杭州市某养鸭场的鸭群发生以食欲减退、排白色稀粪、发病急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发病数为 15 0 0只左右 ,发病率在 5 0 %以上 ,死亡率 40 %左右。经检查确诊为大肠杆菌病 ,对病鸭选用环丙沙星、头孢菌素Ⅴ进行治疗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鸭群发病急 ,病鸭咳嗽 ,排白色水样稀粪 ,部分鸭流鼻涕 ;自发病起接连 3d ,每日死亡率为 15 %左右 ,发病第 2d鸭场对病鸭用氟哌酸治疗 ,但效果不佳。对病死鸭剖检 ,可见心包有干酪样假膜 ,呈纤维素性心包炎 ;肝淤血 ,有白色坏死灶 ,呈纤维素性肝周炎 ;脾淤血肿胀 ,呈紫黑色 …  相似文献   

11.
兰州市某养鸭场饲养川西白鸭 110 0只 ,2 0 0 2年 6月 ,17~ 2 0日龄的雏鸭有约 2 0 %先后发病 ,病死率达 4 0 %。根据临床观察、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副伤寒。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不振 ,羽毛松乱呆立 ,排灰白色稀粪 ,有的呈水样 ,鼻孔流分泌物 ,病程一般2~ 5d。个别病鸭出现神经症状 ,头部震颤、扭脖 ,数分钟后死亡。剖检变化 解剖病鸭 5只 ,均见肝肿胀 ,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灶 ;脾淤血、肿胀 ;盲肠和小肠后段肿胀 ,黏膜发炎 ,附着灰白色液体。实验室检验 无菌采取 5只病死鸭的肝、脾组织 ,分别接种于麦康凯琼脂、SS琼脂及鲜血…  相似文献   

12.
1988年4~5月,皖河农场养禽场的雏鸭群爆发了一种病程短、传播快、死亡率高,以神经症状为临床特征,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剖检特征的雏鸭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及病理及病原学检验,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13.
刁沃乡某养鸭专业户,共饲养康贝尔鸭240只,60日龄。以饲喂玉米和小麦麸皮为主,因长期缺乏青饲料,鸭群有80%以上的鸭发生互相啄羽的恶癖。被啄之鸭背部和翅膀均无毛,只有头部和翅膀尖留有少量的羽毛,严重者皮肤被啄破出血。具体治法:在饲料中添加2%的石膏粉,以补充硫元素,经饲喂7天后,啄羽  相似文献   

14.
1997年9月,江西省永修县某养鸭专业户的鸭群发生一种以呼吸困难和腹泻为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鸭伪结核病。1发病经过1997年9月10日,该专业户从南昌县某孵鸭场购入刚出壳的雏鸭2000只,养至9日龄时,个别鸭开始出...  相似文献   

15.
畜禽卵巢癌常见于鸡,国外文献早已有所报道,国内广东、上海及江苏等地亦有报告。除鸡之外,其他畜禽少见。鸭的卵巢癌报道仅见于1969年,Mehrotra等在一群KhakiCampbell鸭中发现7例囊腺癌。1980年5月,我们对本校牧场一个鸭群进行肿瘤病调查,在383只2岁半的北京母鸭中检出卵巢癌13例,发病率为全群母鸭的3.4%。现将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84年7~11月,贵州省江口县的鸭群爆发一种群众称“软脚瘟”的疾病。经我们调查现已查明为鸭嗜气管吸虫病。 (一)本病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流行于江口县的磨湾、镇江、兴隆、交白乡及双江镇和太平乡的苗匡大队,共调查1141只鸭,其中发病的占80%;死亡227只,死亡率为19.9%,其中2~4月龄,体重0.5~2.0市斤童鸭死亡的多。  相似文献   

17.
将隔离饲养至35日龄麻鸭90只分为3组,每只鸭分别感染包氏毛毕吸虫尾蚴70条,待粪检呈阳性后Ⅰ组和Ⅱ组分别按每只鸭投喂吡喹酮25 mg和丙硫苯咪唑30 mg,隔日再投药1次,Ⅲ组为感染不投药对照组.结果Ⅰ组鸭转阴率为96.67%,Ⅱ组鸭转阴率为73.33%,组间差异显著(P<0.05);Ⅰ组和Ⅱ组鸭从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分别检出崩解虫体10条和237条.  相似文献   

18.
为摸清我省家禽寄生蠕虫种类、区系分布、危害情,我们于1981~1986年对全17个地区(州)76个县(市)进行了调查。在624个样点上共剖检家禽4469只,其中鸡2594只,鸭1417只,鹅458只。共采集寄生蠕虫405584条,现将其鉴定结果报告如后。材料与方法(一)家禽的选择 家禽的选择,以各地(州)不同自然地理气候类型县的山区、半山区、坝区,当地饲养的鸡、鸭、鹅随机取样进行剖检,并注意品种、性别的比例与自然禽群的结构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20 0 1年 8月初 ,吉林省某麝鼠养殖基地养殖的麝鼠感染了以发热、下痢、肺出血、呼吸困难、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及细菌学检查 ,确诊为麝鼠鼠伤寒沙门菌病。1 发病情况  某麝鼠养殖基地饲养麝鼠 198只 ,发病 2 0只 ,死亡 9只 ,发病率 9.9% ,死亡率 45 .0 % ;其中死亡仔鼠 6只 ,占总死亡数的66.6%。2 临床症状病鼠食欲减退或废绝 ,体温达 40℃ ,嗜眠 ,步态蹒跚 ,渐进性消瘦 ,下痢 ,个别有呕吐 ;粪便混有黏液 ,被毛蓬乱、粘结、无光泽 ;一般于发病后 2~ 7d死亡。3 剖检变化对 9只死亡麝鼠剖检 ,其…  相似文献   

20.
1998— 1999年湖北省武汉、孝感、潜江市等地免疫鸭肝炎 (DH)疫苗的雏鸭发生以肝出血为特征的传染病。通过对病死鸭病理剖检及病原分离 ,确诊为DH ;对部分鸭群用DH超免蛋黄液进行预防性治疗 ,获得理想效果。1 发病情况病鸭多为免疫DH疫苗的 7— 14日龄雏鸭 ,无品种间差异 ;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 ,病鸭呆滞、腹泻 ,死前出现运动失调、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在调查的 9群雏鸭中 ,其中 1群于 7日龄发病 ,死亡率为 70 .0 % (35 0 /5 0 0 ) ;鸭群出现病鸭后一般3— 5d全群鸭即被感染 ,免疫过DH疫苗鸭群多在 3— 7d发病 ,死亡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