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邹华义 《党史文苑》2009,(10):45-50
深夜伴妈妈韬奋8岁那年,二弟6岁,还有一个妹妹3岁。3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他妈妈查氏亲手做的。为了生活,妈妈还时常收些外面的女红来做,白天忙,晚上也不歇。韬奋见到妈妈这般辛苦,每次总是感到不安。  相似文献   

2.
初荷 《党课》2013,(4):74-77
我九岁那年,她被爸爸妈妈领回了家。晚上,妈妈让她和我一块儿睡。妈妈对她特别好,从箱子里翻出来一个绣花枕头,揉揉搓搓好半天,然后轻轻放在床的另一端,对我们说:“这是我出嫁的时候绣的,一个给大燕枕坏了,这个一直给二燕留着呢。”  相似文献   

3.
<正>11月3日,范长江生平纪念展在渝中区沈钧儒旧居揭幕,展出内容包括"范长江简介""范长江与重庆""百炼成钢""沈钧儒与范长江""长江韬奋奖"5个部分。范长江是第一个追踪报道红军长征、第一个真实报道西安事变、第一个进入红色政权中心延安采访的中国新闻记者。如今,以他和邹韬奋共同命名的"长江韬奋  相似文献   

4.
妈妈去世已有一段时日了,但日里夜里我总会感受到妈妈亲切的笑容,我们母女26年的点点滴滴深深浅浅地铺展在眼前,让我心痛不已…… 我出生56天时妈妈就把我留在阜新的奶奶家,7岁时妈妈才把我从奶奶家接回桓仁。 那时我们家住在兰家沟的平房里,晚上经常是爸爸陪着我,哄我入梦;碰到爸爸出差,  相似文献   

5.
环球 《求贤》2007,(12):48-48
吉雅刚过30岁,是记者在苏格兰认识了快3年的一个单身妈妈,带着一个2岁多的女孩。  相似文献   

6.
面孔     
《当代党员》2014,(12):3-3
向泽映 荣获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 2014年11月7日,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在京举行,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向泽映获得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长江韬奋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荣誉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每两年评选一次,其中长江系列10名,韬奋系列10名。  相似文献   

7.
"他们只想着冲浪和晒太阳"吉雅刚过30岁,是记者在苏格兰认识了快3年的一个单身妈妈,带着一个2岁多的女孩。吉雅说,她大学毕业后曾在一家公司做过前台接待,干了3个月觉得没意思,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2月3日清晨,寒冬的大地万籁俱寂,人们还在酣梦之中,突然电话铃声响起,传来远在北京的项小米悲痛欲绝的话音:"妈妈4点去世了,晚上第一次起床看望时,她神志还清醒,凌晨第二次再去照料时,妈妈已没有知觉,永远离开我们了。"  相似文献   

9.
党员付妈妈     
"七一"前夕,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付妈妈"的燕山大学东北分院办公室干事付桂荣,又被评为"岗位闪光"先进个人.52岁的她,除了本职工作还兼任宿舍管理员,每天白天在办公室忙活完了,晚上都在学生宿舍靠楼门最近的那个房间陪着学生们度过.学生们有啥事都愿意跟她说.她对学生们真的像亲妈妈那样.  相似文献   

10.
冰莲花 《党建文汇》2011,(11):54-54
看到一道很特别的数学题:一个年轻的妈妈22岁生下孩子,朝夕相处了19年后,孩子外出闯世界了。如今,孩子有半年时间没有见妈妈了。他算了一下,妈妈现在41岁,如果妈妈能活一百岁的话,也就只剩59年了;如果再这样半年回家看妈妈一次,母子就只有118次见面机会了。  相似文献   

11.
电话的另一端,陈昕13岁的女儿声音甜甜地说着她的妈妈:早上5点就起床给她做早饭的妈妈,对她学习要求既严厉但又从不呵斥,温柔可爱的妈妈……13岁女孩的描述,一个可亲可敬的母亲形象跃上心头。  相似文献   

12.
妈妈的信     
不知为何,妈妈的这封信被我保存了整整八年。——是自责吗?妈妈去世前的确如此,每读一遍万箭穿心。是忏悔吗?妈妈去世后,每读一遍泪如泉涌。这封信写于2004年的10月25日,这一年妈妈已是86岁的高龄。我能想象妈妈伏案疾书时的情景——她的手在颤抖,她的眼在流泪。为什么同住一个城市却非要写信?难道不能面谈?不能在电话里讲述?她的目的只有一个:"道歉"!——母亲向女儿道歉!那天的情景我记忆犹新:又是一个周末,到了我例行回家看望妈妈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阐述作为名记者、报刊活动和政论家与出版家的韬奋业绩述略,以及他对新闻伦理具创见的认识,"韬奋精神"之内涵,其新闻出版思想对当代传媒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邓涛 《党史文苑》2008,(4):25-27
本文主要阐述作为名记者、报刊活动和政论家与出版家的韬奋业绩述略,以及他对新闻伦理具创见的认识,"韬奋精神"之内涵,其新闻出版思想对当代传媒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她捡到第一个弃儿三次怀上自己的骨肉,她都忍痛舍弃为了一个智障的养子,她含辛茹苦不屈不挠她用感天动地的善良,让人们看到了一种——"自2018年4月29日起,哈尔滨的报纸、广播以及许多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里,连续五天循环播发一则特殊的寻人启事——寻找"大宝"。"大宝"的妈妈——63岁的杨淑香,已连续几个晚上难以入眠,生怕错过一丁点儿有用的信息。失踪的"大宝"已经39岁,可他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因先天性脑发育不全,至今仅有五六岁的智商。这个让杨淑香牵肠挂肚的"憨儿"并不是她的亲生骨肉,可为了他,杨淑香已经操了39年的心。  相似文献   

16.
艰辛求职路1982年5月,何志雄出生在武汉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出生不久就被医生诊断为小脑瘫痪和小儿麻痹症,他3岁前无法站稳,5岁才学会走路,现在的身高不足1.6米。“亲戚朋友劝我扔了他再生一个,可我怎么舍得?”何志雄的妈妈郭秀珍说,父母给他起名“志雄”,就是希望他有志气。  相似文献   

17.
1993年10月8日的天空是阴霾而飘雨的,我心爱的妈妈离开了我们,去了一个未知的世界.妈妈走的那一瞬间,爸爸没有哭,直到我抱着两岁的弟弟站在他面前,才看见他那纵横的泪水.那年爸爸50岁.  相似文献   

18.
邹韬奋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1944年7月24日他不幸逝世,中共中央在致韬奋家属的唁电中评价道:“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常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今年11月5日,是韬奋诞生一百周年,本刊特征得传记《邹韬奋》作者穆欣同志同意,从其新版中节选编发其中一章——《爱国犯》(大标题为编者所拟),以示对卓越的文化战士韬奋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19.
邹韬奋拒贿     
邹韬奋从1926年起就在上海主办《生活》周刊。1930年春,有位读者写信给韬奋先生,揭露国民党交通部长王伯群贪污挥霍,生活糜烂。王虽年过五旬,仍逼迫上海一位女学生做他的小老婆,且婚礼之奢侈不亚于蒋、宋的豪华气派。王伯群还利用职权,贪污腐化,用赃款盖豪华私宅纳妄。来信还附有王的豪华私宅地址。韬奋当即派记者详尽调查,并拍照五幅,拟曝光公布于众。韬奋先生经过调查了解,证实那位读者来信属实,便对来信略作润色,加了编者按语,准备在“读者信箱”栏发表。王伯群得知此情后,连忙派了商务印书馆一位“交际博士”和一位韬奋先生的老相识,带…  相似文献   

20.
<正>人物妈妈四十三岁汉族女儿古丽十八岁维吾尔族男士四十五岁汉族[古丽手中紧紧握着一张纸一支康乃馨,对着手机打电话:妈妈妈妈,我考上了,我考上新疆大学了。我和同学一起去办好相关手续马上回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