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门回归祖国已进入了倒计时阶段。这是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又一重要成果。本文认为“一国两制”在国家的本质、国家的职能和作用、国家的结构形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是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深化和丰富。  相似文献   

2.
今年喜事重重,在举国欢庆人民共和国的50华诞之后不久,澳门这个漂泊了400多年的游子,就要回归到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从此,再也没有殖民主义者霸占在中国神圣的领土上,彻底洗刷了民族的耻辱.因此,澳门回归不仅澳门同胞欢欣鼓舞,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的炎黄儿女也都倍感振奋.澳门继香港之后回归,是小平同志制订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结出的又一硕果,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举世瞩目的大事.我曾在澳门工作多年,又见证澳门回归,是此生莫大的荣幸.期间,我对澳门人民炽热的中国心感动尤深.特别是澳门各界青年在澳门进入过渡期后,…  相似文献   

3.
1999年12月20日澳门顺利回归祖国 ,标志着澳门进入了一个“一国两制”、“澳人治澳”的高度自治的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一是政治形势好。最突出的特点是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由葡萄牙人统治 ,变成由中央政府支持 ,澳门同胞自己选举特区政府首脑 ,自己管理和自搞建设的政权。澳门各业职工和居民的社会政治地位也有了根本的转变 ,其社会利益和自身利益都有保障 ,并在《澳门基本法》中以法律形式得到保证。二是社会稳定。由于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 ,澳门特区政府加强社会治安 ,稳定社会秩序 ,打击社会黑势力 ,使澳门犯罪率…  相似文献   

4.
香港、澳门同广东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联系,粤港澳三地人民有着光荣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弘扬这种革命精神,是港澳回归、平稳过渡的一种精神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三地已发展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唇齿相依关系的地步,社会经济文化联系非常密切,这是港澳顺利回归的物质保证,我们要进一步促进此种联系,这是总结“一国两制” 的战略,实现祖国统一的先声.  相似文献   

5.
喜迎香港回归欢庆“一国两制”伟大胜利本刊编辑部全世界华夏儿女期盼已久的1997年7月1日即将来临。这一天我国政府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将在这里冉冉升起,高高飘扬。这是香港历史上的一件盛事,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盛事,也是全世界的一件...  相似文献   

6.
199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我国政府将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将围绕“九五”计划的宏伟目标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新发展。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工会十三大精神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三方协作的工会联席会议是跨越社会制度差异的先行尝试,是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 局的重要举措,同时将对我国工会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框架构建中服务“一国两制”宗旨鲜明,参与主 体配置合理,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其业务推进路径多元,包括层次分明的、硬软件协调合宜的阵地建设,以爱 党爱国工匠精神为引领的职工文化交流,以及跨界社会职责及效益的协同提升。大湾区工会协作语境下的规则 对接,包括跨越社会制度差异的“求同存异”型对接、弱化身份差异的“人人平等”型对接、培育家国情怀的“人 心相通”型对接。这一合作为新时期大湾区融合发展、工会工作、统战工作及工会国际合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一澳门的工业起步于17世纪。当时葡萄牙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将铸炮和造船技术引入澳门。到19世纪中叶,澳门一度成为武装船只的制造中心。19世纪末,澳门已出现了一批由本地华商投资的手工场,如制烟工场、茶叶焙制工场等。到20世纪40年代,火柴、爆竹、神香并称澳门的“三大手工业”已经形成,但工人和工厂数量仍然较少。澳门的工人运动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到1922年,在人口不足10万的澳门,已有3万多人参加了遍布各行各业、为数逾百的工会。这些以行业或工种组成的工会,一般规模较小,会员数多在…  相似文献   

9.
澳门工人运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迄今已走过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明年也将迎来50周年金禧大庆。在澳门回归祖国怀抱的时候,让我对澳门工人运动作一个回顾。一11922年“捷成事件”前后早在1840年,澳门已有行会出现。但澳门工人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是1858年,亦即英法联军侵占广州的翌年。当时,港澳洋务工人积极响应广东团练总局发出的“不给洋人办事”的号召,进行了有史以来的首次政治罢工,逾两万工人离开港澳返回广东,使洋人商务活动陷于瘫痪,大挫洋人锐气。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  相似文献   

10.
当前台湾劳工基本情况杨梓台湾劳工占全台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台湾社会一股最重要的经济与政治的力量,为台湾经济的起飞、政治的转型和社会的变迁,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台湾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我们推进两岸和平统一、实现“一国两制”所要依靠的重要力量。本文...  相似文献   

11.
余虎 《工友》2009,(7):51-51
应中华全国总工会邀请,以澳门工会联合总会理事长陈锦鸣为团长的“迎国庆、庆回归,澳门劳动界访问团”一行60人于6月19日至21日对湖北进行了访问。期间,访问团与湖北省总工会举行了“工会工作座谈会”,双方就各自工作情况和工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参观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他的内容十分丰富,反映在各个方面。例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等一系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市场经济……等等。学习这些理论对于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十年砍柴 《工友》2012,(1):46-47
两周前,我和吴思先生在北京一家书店与众多读者对话,主题是:回不去的乡村和走不进的都市。对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进城谋生、乡村呈现出“空心化”、“凋敝”的状态,吴思先生说,这是中国城市化的必然,他认为这种“凋敝”其实是中国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一种值得肯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2月10日,中华全国总工会迎澳门回归座谈会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召开。全总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俊九在座谈会上要求各级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建功立业,以优异成绩迎接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澳门回归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全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职工用各自的方式表达内心的喜悦。从澳门回归进入倒计时以来,全国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迎回归活动。在座谈会上,发言的代表再次用热情洋溢的语言表达了…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既是对我们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也是对每个共产党员的具体要求。只有广大共产党员成为“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才能提高我们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实践“三个代表”,要将思想统一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我们要把学习《讲话》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同学习江泽民同志其…  相似文献   

16.
香港爱国工运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夏海波香港回归祖国一年来,政治稳定,社会秩序良好。经济尽管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仍保持了相对的发展,“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正得到全面、顺利的实施。在回归效应的推动下,香港工运健康发展。爱国工会组织空...  相似文献   

17.
增强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是香港国民教育的核心内涵。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对其国民教育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进一步认识到香港国民教育具有鲜明的主权属性。随着“国安教育”的开展,香港国民教育即将迎来新变化。在教育目标上,将建立以“爱国、爱港、尊重社会主义制度”为核心的包容性国家认同;在教育机制上,香港特区政府将进行“国安教育”,建立健全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国民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5(3):F0003-F0003
为了让两岸四地从事体验教育的工作者们更能多元化学习、开阔国际化视野,南广东青年历奇教育学会主办,台湾亚洲华人体验教育学会、香港历奇辅导学会、澳门鲍思高慈青营协会合办的“第四屑亚洲华人体验教育会议”将于2011年12月10日-11日在广州举行,主题为:体验,让生命更精彩。诚邀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等地区从事体验教育之...  相似文献   

19.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光辉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和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在各条战线上作出突出成绩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以及这次荣获“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一百多年前诞生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一直是激励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奋勇前进的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确定了在中国“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执政宗旨与执政理念的“重大的转折”,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宣言和政治承诺。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工会工作新的更高的要求。劳动矛盾是最基本的社会矛盾,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