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最高人民法院《意见》)第125条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01条的规定,应当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的,由审理该案的审判组织直接予以判决。"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1条第3款又规定:"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即是说,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成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由审理该案的审判组织直接以判决的形式追究其刑事责任。显然,上述规定突破了传统的控辩对抗、法庭居中裁判的三角结构模式,底蕴着一种新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如果诉讼参与人违反法庭秩序,审判长应当警告制止;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诉讼法第101条第3款规定:“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是以非刑法中的刑法规定的形式在诉讼程序法中对扰乱法庭秩序犯罪所作的规定。对于扰乱法庭秩序犯罪的追究程序问题,是按公诉或者自诉案件处理,还是由人民法院直接进行审判,理论界和司法界曾有争论。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3.
无控诉审判程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登龙 《法学研究》1996,(1):133-139
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是一种侵害司法尊严的犯罪行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1条第3款规定:“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9条、行政诉讼法第49条第5项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第12条也有与此类似对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追究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是修订民事诉讼法(试行)新增加的条文,是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采取强制措施的重要补充。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法律规定,对于保障正常的诉讼秩序,提高人民法院威信,保证民事审判顺利开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百零一条规定的必要性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了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并对违反法庭规则,哄闹、  相似文献   

5.
基于民事活动与商事交易之间的差别,客观上导致民事审判与商事审判之间存有诸多区别.现代各国大都设置有独立于民事审判之外的商事审判制度.受民商合一体制的制约,我国未设置独立的商事审判制度.民事审判与商事审判系辨证统一的关系.我国商事审判制度应从倡导商事思维、增设商事法庭、创设商事诉讼等诸方面进行重构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第四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于6月28日至7月8日在京举行。开幕式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战平作了题为《振奋精神,努力开刨民事审判工作的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介绍了自1982年7月第三次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以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主要情况和主要经验。报告指出:自1982年7月至1984年3月,共审结一审民事案件1,334,487件,上诉民事案件98,557件,处理简易纠纷45万多件,处理民事申诉案件18,843件,接待来访550多万人次,处理来信310多万件。同时认真贯彻执行了民事诉讼法,整顿了诉讼秩序,加强了执行工作,使民事审判工作进入了按照程序制度办案的新阶段。至1983年底全国人民法庭已有12,258个,法庭干部发展到32,480名。报告还指出了民事审判工作的五条主要经验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为党的总任务、总目标服务的方向;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办案的原则;坚持依靠群众、调查研究、着重调解、就地办案的方针;坚持面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率和公正是司法追求的终极目标,尤其在民事审判中,加速民事关系流转,保障民事交易安全,是设计整个民事诉讼制度的两个根本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我们的民事诉讼制度,能够迅速地解纷止诉又能使判决结果公正公平,当事人的权利得到保障,秩序得以稳定,符合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要达到上述目标,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是关键,因为司法审判是处理能够证明的事实,而证据是用来证明或反驳某项争议事实的工具,所以整个审判过程都是围绕证据展开的,这好比,整个民事审判就像工厂制造成品。民事证据就是这个制造过程最初的原料。诉讼参加人与法庭…  相似文献   

8.
法庭警察权乃法院为维护法庭秩序及审判的威严所享有的采取秩序措施及施加秩序罚的权力。法庭警察权有妨害预防作用、妨害排除作用与妨害制裁作用三种基本形态。基于法庭秩序维护的实效性与法庭警察权实施基础的客观实在性,法庭警察权依附于裁判权,由担当裁判权的法院行使。法庭警察权以功能意义上的法庭为其实施的时空范围,以妨害法庭秩序及审判威严的行为及状态为规制对象。对于妨害法庭秩序的行为实施何种作用形态的法庭警察权取决于法院的合目的性裁量,应受比例原则的规制。法庭警察权在我国由三大诉讼法分别规范,不仅未能科学地体认法庭警察权的性质,也未能正确地廓清法庭警察权应有的实施边界,加剧了司法实务中法庭警察权制度适用之乱象,亟待统一立法构建。  相似文献   

9.
英国的法院系统既有地区的区别,又存在民事、刑事等审判业务的区别.民事法院和刑事法院是英国法院系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此外英国法院还设有一些专业法庭.  相似文献   

10.
当前,各类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大量上升,法庭设置点多面广,人员分散,薄弱的审判力量与繁重的审判任务极不适应,为增强法庭工作的灵活性与主  相似文献   

11.
扰乱法庭秩序犯罪是一种侵害法庭秩序和司法尊严的犯罪,通常指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或者其他扰乱法庭秩序,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文拟就惩治扰乱法庭秩序犯罪的根据以及增设扰乱法庭秩序罪作些讨论,并结合法律规定与实践经验,谈谈扰乱法庭秩序犯罪的审理程序,以就教于法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济南市中区法院通过对法庭工作实行全方位规范化管理,提高了法庭庭审水平,推进了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今年1至7月份全院各法庭共计审结民事,经济案件1684件,比去年同期提高33.5%;上诉的案件在继续保持无发回重审的基础上,维持率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书记员应当将法庭审理的全部活动记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但对法庭审理笔录的地位和作用,则鲜有学者进行研究和阐析。在审判方式改革越来越深入、法庭审理在审判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对法庭审理笔录...  相似文献   

14.
民事、经济审判推行诉辩式庭审方式改革,要求当事人举证在法庭、质证在法庭,也要求人民法院核证在法庭、认证在法庭。但由于认证尚无明文规定,对于何为认证、认证应该在什么阶段进行、如何认证等都无定论。在司法实践中,认证呈  相似文献   

15.
民事审判中如何加强法庭辩论孙景良法庭辩论是法庭调查的继续和深入其重要任务是组织当事人对法庭调查的事实证据提出自己的看法陈述自己的意见通过双方辩论达到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目的法庭辩论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审判质量因此审判人员在主持法庭辩...  相似文献   

16.
法庭是人民法院审判诉讼案件的场所。法庭秩序是为了保障法院开庭审理诉讼案件的各种活动得以正常顺利进行,要求诉讼参与人及旁听人共同遵守和维持的秩序。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是一种藐视国家权力、粗暴践踏法律的行为。我国诉讼法一直很重视对严重扰乱法庭秩序行为的惩罚,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  相似文献   

17.
<正>(2022年12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一、免去高憬宏的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庭长职务。二、任命王淑梅(女)为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庭长,免去其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庭长职务。三、任命高晓力(女)为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庭长,免去其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副庭长职务。四、任命张卫兵为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免去其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副庭长职务。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的刑法保护是指运用刑罚手段惩治妨害民事诉讼构成犯罪的行为,以保证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维护正常的司法审判秩序.任何一部法律的贯彻实施,都必须靠国家强制力做为坚强的后盾.因此,每部法律都毫无例外地或多或少地规定了相应的保护该法的实施手段.民事诉讼法在自行实施上规定了两种保护方法,一种是民事保护方法,即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根据妨害情节进行拘传、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另一种是刑法保护手段,即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用刑罚的手段予以制裁.但由于种种原因,实践中民事诉讼的刑法保护显得极为不力,使法律无严肃性,法庭失去神圣,法院没有权威和法制的形象,这与我国的法制建设极不相适应.下面笔者就我国民事诉讼的刑法保护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完善民事检察立法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当前民事审判实践中的问题和法律监督上的障碍进行了分析。试图通过立法建议 ,提出健全民事检察制度的设想 ,实行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的全程监督 ,促进司法公正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20.
关于“集检审两权于法官”的审理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了“集检(检察权)审(审判权)两权于法官”的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审理模式,下文拟就这一审理模式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集检审两权于法官”的审理模式的提出及基本特征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1条第3款规定:“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 对上述条款,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见》第125条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01条的规定,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