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向好的市场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折时期的问题今年是“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进入第三个五年。因此,完全可以说,我们处在新的门槛上。新的门槛,有新的问题。新的问题,规定着我国发展的大方向。根据我们的观察,这个新问题,就是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是什么样的,新的方向就是推动中国朝着好的市场经济转变,避免滑入坏的市场经济的烂泥中。在今年“两会”开幕前,我国舆论界爆发了一场股市大讨论。这场争论虽然围绕股市黑幕展开,但是,究其实质,乃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的问题。在这场争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否能够兼容,学界一直存在不同观点。该文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理论出发,结合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指出发展市场经济是越南这样的后发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而发展什么样的市场经济,如何发展市场经济,则取决于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条件和独特环境。该文分析了越南发展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的过程,研究概括了其基本特征,试图回答如下问题:越南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政府应在此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何等。  相似文献   

3.
不破哲三是日本共产党的资深领导人、理论家。他在2003年出版的《马克思的“科学观”———21世纪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①一书中,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将其主要观点介绍如下。一中国正在探寻“通过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道路。日本正处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中期,日本共产党希望在日本阶段性地实现社会主义,其过程将是通过“市场经济”或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来建立社会主义。这是历史的新发展,同时也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并…  相似文献   

4.
双周·观点     
《南风窗》2002,(5)
10年前,邓小平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10年后,江泽民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地位”是个什么东西?是许多有出口业务的中国企业的梦想。尤其对那些正面临外国公司倾销指控的中国企业,这种待遇是他们全力追求的目标。但是,迄今为止,还只有一家中国企业获得这种待遇。在中国还没有被外界认定为“市场经济国家”,其国内企业也相应自动丧失“市场经济地位”的时候,幸运的云南马龙成了一个唯一的亮点。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编辑的《论“三个代表”》一书中,很多地方谈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问题,讲到了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讲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些话深刻地阐明了坚持“三个代表”思想,加强党的建设与国家政治安全建设关系密切,意义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全中国24小时都在开工,建一座叫‘现代化中国’的建筑物。”诗人郑单衣说。“我们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这是莎士比亚的牢骚。我国的文物工作者们在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的挖掘现场,却禁不住高声感慨“这简直就是一个考古发掘工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是一篇具有重大理论创新意义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重点阐述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正确回答了一系列在当前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极具挑战性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澄清了长期以来人们在党的建设问题上的许多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从而为新时期的党建工作作了开创性的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9.
灿若星辰的经济强村、名村,承载了9亿中国农民太多的希望和憧憬。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政治文明的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一再遭遇追问,对南街村,华西村的质疑不断见诸报章。 华西村号称“中华第一村”,有许多耀眼的光环,如“社会主义农村的希望所在”、“农村现代化的雏形”等等;对华西村也有许多疑问,如“集体产权”是一种模糊和低效的产权制度。可华西村的“集体主义道路”为何取得了巨大成功? 笔者想绕开这些光环和疑问来对华西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立市     
过去我们讲了很多诸如“科技立市”、“教育立市”、“贸易立市”等等,而从中国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讲,我提出一个观点叫“企业家立市”,为什么? 从80年代初期开始,“市场调节”这一改革步骤,已经开始向市场经济的方向努力。市场经济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市场机制、市场主体、市场秩序。广东80年代改革的主要成就是在市场机制方面,就是怎样放宽价格,由市场决定供求。下一步要向创造市场主体方面发展,这里重要的是在90年代要培养一个企业家阶层,也就是“企业家立市”。我认为在中国,目前“企业家立市”比“科技立市”、“贸易立市”更为急需。这是90年代市场经济在中国发展的必然,因为机制放开了,主体必然进入市场,这个主体就是人——有经济意识,有眼光的人。中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的价值和意义 ?对这些问题只有紧密结合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进行深入的研究 ,才能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 ,更好地解决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更科学地回答人们的种种犹疑和困惑 ,从而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就是社会和谐"、"建设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等科学论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不仅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性大国。在进入21世纪之时,中国应该以什么样的战略态式在21世纪的世界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中国将如何处理与各大国的关系?中国要采取怎样的战略来推进世界多极化?这些都是我国外交和国际政治领域中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1997年7月14—18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山东青岛主办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国际战略高级研讨会”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出席这次研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社会主义改革的潮流所向,当代社会主义振兴创新的聚焦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的根本特色。正是由于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和二者能够结合的伟大构想,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大理论成果,才形成  相似文献   

15.
《装备时空》9月上映“二战兵器大观”“云海特种兵”,“海上巨霸”,“长空雷神”、“火力之王”……二战中英军动用了什么装备构筑了牢不可破的“不列颠防空堡垒”?人们最初都采用哪些方式完成军事侦察任务?第三次中东战争中,阿联军使用了什么样的雷达,使得以色利空军的偷袭以惨遭告终?军事侦察装备是如何从原始走向现代的?你可知道迫击炮的出现,竟是上个世纪初日俄强盗在中国肆意横行时的产物?在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的战役中,英、法、德军采用了  相似文献   

16.
信息窗     
《论市场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问题与分析》(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arket Socialism:Es-says and Analyses;James A.Yunker;Ashgate,2002).自由市场经济能有效地与国有大企业结合在一起吗?“市场社会主义经济”这样一种经济体制其利弊是什么?本书讲述了作者对于“市场社会主义经济”应如何运作这一问题的最新考察。本书集中了作者14篇关于市场社会主义的文献,对于激进经济学、经济体制比较和社会主义经济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修改后的《工会法》把“维护职能”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这既是促进工会工作的一个有利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工会的维权职责更加突出。在市  相似文献   

18.
今年8月底,广东召开了一次高水平的研讨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广东文艺改革研讨会”;9月中旬,广东省第一届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10月底,首届中国文稿拍卖活动在深圳达到高潮……广东经济的飞速发展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广东近十年来在经济上亦创造了很多“全国之最”。那么,作为一种文化的广东,又有哪些值得全国关注的景象呢?通过调查采访,笔者发现了如下的一组事实: 全国的音像制作公司广东最多,全国录音录像带的主要集散地在广东,歌手签约制实施最普遍的也是广东——广东由此被称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大本营之一”; 从桌球、游戏机、音乐茶座、歌舞厅到卡拉OK、Hi-Fi欣赏、婚纱艺术摄影、广告新星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的40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的40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所领导的事业发展到什么程度,党的建设就应当推进到什么程度。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揭示出:必须以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那么,从历史与理论逻辑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二者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完整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有何指导意义?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演变历程如何?这一演变历程背后体现了我们党的建设什么样的历史、理论及实践逻辑?党的建设又将面临哪些风险与考验?为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本刊特邀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史学会会长、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李捷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20.
2004年 10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何秉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室姜辉博士在英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 其间同爱丁堡大学政治系主任拉塞尔·基特 (RussellKeat) 教授座谈, 就市场经济的不同类型和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英国工党“第三条道路”和美国模式的关系、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验等问题, 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谈话主要内容如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何秉孟: 我和姜辉博士都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 包括欧美发达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流派、发达国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