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面临着挑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导致部分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高校人文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引入精神动力学说,精神动力的内涵是指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本质是指导和推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探讨人文教育与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系,探索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与途径,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而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合并高校人文精神除具有高校人文精神一般所涵盖的民主精神、自由精神、科学精神等内容之外,更具有被强化了的改革精神、整合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独特内涵。合并高校的这种人文精神,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持久努力的组织来予以分类、落实。一是建构合并高校生活中的人文性,尤其是从整体上建构教育教学改革的人文性和从局部上建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性;二是师生的人文精神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论加强公安机关警察的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人文教育是指体现和贯彻于公安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学科知识的教育及学生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由于实用主义的影响以及对公安教育功能的错误认识 ,公安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片面追求了体现职业特性的专业技能教育 ,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知识的传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愈来愈成为公安民警职业素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公安教育领域内加强人文教育需要在教育内容、教育思想和教育氛围营造上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4.
崔有第 《人民论坛》2010,(8):252-253
高等院校人文精神日渐淡薄、一部分师生人文素养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官本位的强化无疑是原因之一。人文精神的锻造和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与养成需要从各个方面着手,提高干部、教师的人文素养,增开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校园人文环境,是重建高校人文精神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人文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有关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它包括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法学、文学、语言学、艺术以及其他具有人文主义内容和运用人文主义方法的其他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精神则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和“善”的追求,回答的是“应当怎样”的问题,即应当怎样做人,怎样对国家、对社会承担责任,应当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理想、信念和道德,等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的积聚对人产生的影响的外在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人文知识,教育形式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6.
百家论萃     
当代“人文精神”之内涵什么是人文精神?首先,人文精神与商业主义相对抗。商业主义是把商业经济看成高于一切、把商品化作为整个社会运转的核心机制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人文精神的倡导者们并不反对市场经济,他们同样是市场经济的受益者。但在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成熟之时,那种把市场、商品原则绝对化,在精神、文化、学术领域也无例外地推行商业主义的思潮,却并非真正的市场经济原则。其次,人文精神与物质主义相对抗。物质主义是以当下物质生活的满足和享受为人生第一目标的伦理价值观念。人文精神的倡导者,正是想用高扬人文精…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是构成民族特性的核心内容。抗击非典的斗争,为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增添了新品格。抗击非典的实践,给我们开展人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世界万物,以人为本;平时与危难,人文关爱都重要;我国的人文教育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公安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警务人才的重任,在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同时,应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发掘人文教育的历史内涵和现代法律的人文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而多途径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情操.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在我国大学的创新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素质"的倾向,对于人文精神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在具体的人文教育实践中,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受教育者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人文知识不能很好地内化为人文素质,使得创新教育中人文精神动力不足.本文从创新教育中知识与素质的关系入手,围绕人文体验这一核心,明确提出创新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应注重人文体验,做到外灌与内输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冯翊 《前沿》2014,(3):221-223
“人文教育”一词近年来在我国的教育文献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特别是从1995年人文精神的理论探讨热潮以来,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研究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人文教育的概念界定、人文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科学教育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了人文精神。但目前在对人文教育的探讨中还存在很多的不同观点和争议,本文试图对其研究进行综述,期望能对正确认识人文教育有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1.
李淑芳 《前沿》2002,(9):70-71
现代人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及人文学科人文精神的日渐衰退迫切要求我们重视人文教育。本文拟从人文教育的哲学基础 ,人文教育的实现途径两个层面上略论人文教育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罗珊 《理论月刊》2007,(6):97-99
我国高校人文教育式微主要表现为人文学科与人文教育资源式微、人文课程被挤压和学生的人文精神缺失。造成我国高校人文教育式微有社会竞争压力与信息压力的客观原因,也有人文教育滞后与功利化原因。为此,应从确立和发展现代人文价值观、丰富和发展现代人文学科、加强和改进高校人文教育等方面发展我国高校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的一种全面教育——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科学技术的教育 ,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的教育出现缺失。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文科学与时代同步发展。人文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 ,进行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消除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差异 ,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4.
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和人格教育的有利资源。本文旨在从人伦情怀体验、人性生命意识、人格精神魅力及人生价值追求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人文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5.
近一段历史时期 ,由于工业革命和商品经济的冲击 ,高等教育已成为经济社会的附庸 ,“唯智教育”取代了人文教育 ,因而 ,功利主义取代了人文精神。公安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也有相似的经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科技一体化、教育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从世界范围上看 ,目前各国高等教育都在呼唤人文精神 ,重倡人文教育。我国公安教育要适应新世纪和“入世”的需要 ,必须适应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 ,倡导人文教育 ,重振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人文教育是教会学生做出正确价值选择的教育,它曾经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然而,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文教育却从高等教育的中心走向了边缘,出现了严重的弱化现象,由此导致了一些莘莘学子精神世界萎缩、人文精神丧失、责任意识淡化等负面影响。要振兴人文教育,必须在高等教育中突出人文教育的地位,加大人文教育改革的力度,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教育环境,加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17.
理工科院校应强化人文精神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理工科院校人文精神的培养亟需强化,其必要性表现在,由于文理分科、应试教育和家庭溺爱等因素的影响,使人们的教育弱化了人文精神。应采取的对策是坚定不移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加人文社科课程的比重、提高教师的素质、开辟第二课堂和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等措施强化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文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素质,以人为本,不断追求人格的完善,应当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精神动力,而这种动力的最主要的来源应该是人文精神.文学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人文精神是文学的灵魂.文学教育必将在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质、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人文教育,重建人文精神是现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未来的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是道德行为习惯与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未来的学校道德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入文情怀和人文精神为前提。  相似文献   

20.
从人文视野审视科技发展的历史,科学精神是科技史所蕴含的最基本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天人合一"的和谐观是科技发展的理想追求;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是科技发展的源泉;恪守科技伦理是引领科技发展方向的关键。在高职院校的科技教育中,知识教育、技能训练与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机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塑造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尤其是创新素质,从而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