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冰  何霁赠 《传承》2011,(5):48-51
对河南邓州高山族"台湾村"的调查发现,该村与郑成功收复台湾密切相关,高山族民俗与语言风格明显,族谱亲情延伸在民族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地的民主建设、尊重民众习俗、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等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谐发展。民族族群的发展离不开各个民族的和谐相处;离不开结合实际情况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政策措施;离不开正确政策确定之后良好的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更离不开血浓于水的民族大团结和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台声》2020,(2)
正这位来自台北的青年,就这样义无反顾地在清流这个美丽的客家小县城扎根。经过朋友介绍,他与清流当地的客家姑娘一见钟情、结为连理。2019年,他们的儿子谢承恩出生,清流,已经成了谢孟霖此生再也离不开的"家"了。关于他谢孟霖,1981年出生,台湾台北人,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电脑专科。2018年在大陆创办欣展农业有限公司。现定居福建三明清流县。  相似文献   

3.
伍源 《台声》2004,(4):10-10
台湾“3·20 选举”的争议风波,引起政局激烈动荡,更令岛内各界对未来两岸关系深感忧虑。岛内舆论普遍认为,两岸关系是台湾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大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将令台湾经济获得巨大的利益,因此,如何打破两岸关系僵局,成了选后台湾必须正视和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 现在,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主要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及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因此,学者认为两岸经贸已成为台湾经济的生命线。台湾经济已逐步融入大陆经济,台湾经济发展已离不开大陆,两岸经贸交流已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  相似文献   

4.
有“艺文之都”美誉的台中,产出很多“台湾之光”,比如珍珠奶茶和汽车旅馆。其建筑设计也堪称全台指标。不只是台湾歌剧院、台湾美术馆等公共建筑,一些酒店和住宅也都是品质之选,不少大陆建筑商和开发商赴台交流时,都指定前往参访学习。台中建筑极富设计感,离不开当地建筑师的助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台湾民意有三个层次:一,"台湾民意"有"一般意见"与"政治态度"之分,是可以改变的、多元的;二,"台湾主流民意"有具体问题与总体发展之分,当前涉及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的主流民意有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维持现状以及"台湾认同"等;三,"台湾认同"的形成有其国际因素、内部因素以及大陆因素,它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等同于政治态度,"认同台湾"与"认同中国"并不一定互相对立。研究台湾民意的重点在于研究"台湾认同",需要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李跃乾 《两岸关系》2014,(11):10-12
<正>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发表的重要讲话,首次集中阐述实现和平统一的一系列政策主张,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精神。大陆研究台湾问题的学者对此反响热烈。宣示和平统一的立场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台湾的前途系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强盛。"学者郭台文认为,习总书记讲话深刻阐释了国家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国家统一是实现民  相似文献   

7.
台湾并入清帝国版图不久,便有建省之议。至光绪十一年左宗棠奏请台湾建省之前,已有蓝鼎元"易台湾总兵而设提督"、沈起元"台湾道行巡抚职权"、袁保恒"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以及吴金首倡台湾建省之议。早期建省主张之不果,折射出时人对台湾的认识程度及不同的治台理念。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我采访了姜昆,话题自然是离不开台湾的。“今年两件事,事事关台湾” “说台湾之前,先要告诉你,我今年要做的两件事情。当然,这两件事儿都是由我们鲲鹏公司出面和有关部门合办的。第一件事儿,是我要搞一个大型的‘征  相似文献   

9.
分析"台湾主体性"的内涵和外延,既有正当性和合理性内容,也含有"台独"的基本观点、理论和主张,再则其自身出现了极端化趋势,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意识,对台湾政治、社会和当局的政策主张以及两岸关系发展均有重要影响。一、台湾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台湾主体性"一方面成为朝野政党和政治人物主要的政治论述,一方面在社会上普遍化、大众化,一方面成为台湾舆论的主体精神,因而成为台湾的主流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0.
要闻回放     
《台声》2005,(2):4-9
厦大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首创"台湾学" 台声讯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在 新近推出的著作《台湾学导论》中,首创"台湾 学"一词,并将其设为一门学科体系。 台湾问题成为学界研究对象已有数十年,但 "台湾学"一直没有建立成为一门学科体系。"台湾 学"主要是指以台湾地区为特定研究对象的学问, 类似于闽南地区研究、徽学等区域研究。陈孔立所 著《台湾学导论》一书涉及台湾历史、政治及两岸 关系的研究方法和模式等内容。陈孔立将几十年来 台湾研究的经验加以总结,提出台湾学研究的基本 原则。他除了对台湾研究普遍使用的历史法、归纳 法等方法作了论述外,还介绍了系统法、政治方法、 多学科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模式。该书目前由台湾博 扬出版社出版发行,并有望在内地和香港出售。  相似文献   

11.
李立 《统一论坛》2012,(6):16-19
港澳回归祖国,表明了"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切实可行的,它同样适用于解决台湾问题,依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模式。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本文试就"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解决的现实路径做一探讨。"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模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模式很多,但切实可行的,既能满足中国人  相似文献   

12.
丁宇 《两岸关系》2013,(2):45-47
上海世博会台湾馆在新竹落成2月21日,上海世博会闭幕后迁馆回台湾的世博会台湾馆在新竹举办开馆典礼。2010年,总造价约10亿元新台币的上海世博会台湾馆,以"山水心灯——自然心灵城市"为参展主题,在世博会期间备受观众好评。上海世博会结束后,"小而美"的台湾馆在台公开标售,最终由新竹市政府以近4.6亿元新台币得标。相关标的物包括"台湾馆日景图"、"台湾馆夜景图"与"台湾馆LOGO(标志)"等在台注册商标。  相似文献   

13.
台湾"大选"在2008年3月22日尘埃落定。作为台湾"大选"的前奏,台湾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在2008年1月进行。台湾"行政院陆委会"组织了"观选团"。我应台湾方面的邀请,参加了"立  相似文献   

14.
跨地域语境下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形象是中国形象的区域性建构与想象。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形象总是置身于"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和"中国大陆—台湾—美国"的"文化三角"模式中,并以一个相对于"父"的"子"形象被加以建构和塑模。台湾历史性地纠结于我性的祖国之"母"、"宰制之父"(清政府和国民党当局)和"传统之父"与他性的"殖民之父"(日本)和"西方之父"(美国)所形成的文化"夹缝"中,表现为悲情"弃子"和现代"游子"的演变。台湾形象中强烈的主体意识、浓郁的文化乡愁和历史的无家焦虑之间的冲突,凸显了中国国家形象中最为纠结和最为繁复的特殊景观,昭示了想象和建构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0,(11)
<正>9月28日,为期10天的"郑州台湾产品节"在郑州开幕。此次由河南省台办、省商务厅,郑州市政府、郑州丹尼斯百货有限公司承办的"郑州台湾产品节"是"2010年河南台湾月"系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台湾产品节,共设3个展销区域,分别为台湾县市馆区、台湾特色美食区、台湾精品百货区。其间展出了台湾精品百货、热带水果、农产品、特色小吃等。有台湾4个县长带队的参展团、80余家厂商参展,260多个展位,产品种类数百种。而其中的很多产品将常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北京市台联联合(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台湾)中华文经交流协会、台湾中兴大学艺术中心、台湾螺阳文教基金会在台湾南投县艺术家资料馆共同主办"科举制度在台湾"——台湾进士专题展。来自两岸的有关单位领导、嘉宾及台湾中兴大学部分师生参加了开幕式。这是北京市台联在岛内举办"台湾进士专题展"巡展的第11站。  相似文献   

17.
正10月19日至24日,由北京市台联、陕西省台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北京市台胞交流服务中心承办的"科举制度在台湾——台湾进士专题展"展览在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开展。开幕式由北京市台联副会长庄文静主持。"台湾进士专题展"是"科举制度在台湾"文化交流活动项目之一,该展围绕科举制度与台湾进士的关系,描述了儒学教育与科举制度移入台湾的历程,对台湾文教事业推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微博摘登     
《台声》2016,(8)
正1从一名在大陆学习生活的台湾青年视角出发,我观察到整个大陆学子的氛围都有股正能量源源不绝的流出。我认为,台湾的发展离不开大陆,两岸之间应该持续和平发展共同创造和平利基,大陆的发展建设,身在台湾的青年们是可以共同参与其中的。——新浪微博环环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16)
正摘编自8月2日台湾《中国时报》近年岛内在本土化与台湾意识的催化下,社会出现"去中国化"的声浪,甚至出现"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相对立的论点,这些人认为:台湾主体住民由"原住民"与闽南移民构成,曾历经西班牙、荷兰、明清、日本殖民统治,近年更受西方文化影响,台湾文化呈现出多元的样貌,而不独只有中华文化。更有甚者,认为台湾人民抛开  相似文献   

20.
文化     
《台声》2017,(24)
<正>1"阅读·悦读·越读"——走进台湾阅读节在台湾图书馆前草坪的舞台上,矗立着一本约两米高、三米宽的展开的"书"。这本"书"由台湾100多家出版社2017年的推荐之作组成,涵盖了诗集、小说、散文集、地图集、食谱等各种图书。这本名为"台湾百阅"的"巨书"是2017年台湾阅读节的作品。台湾图书馆与财团法人温世仁文教基金会、九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