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7月4日,福建北部的南平地区遭特大洪灾袭击,有10个县(市)、128个乡(镇)受灾,其中66个自然村被洪水吞噬、188个自然村半毁,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生活受到严重危害。这次特大洪灾,主导因素是东亚沿海高空槽后冷空气和华南上空西南暖湿气流剧烈交锋,而引发大范围降雨特别是局部强猛、集中降雨。除此外,还有环境因素、人文因素等等。  相似文献   

2.
暴雨、特大暴雨,狂泻不止。2010年7月23日晚到24日凌晨,6小时降雨289毫米,占西峡县前半年降雨量329毫米的88%。鹤河上游的卢氏县、栾川县境内洪水与下游洪水汇合,河床水位急剧上涨。7月24日,西峡遭遇了有水文记载以来的特大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暴雨山洪灾害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撒爱文 《中国减灾》1997,7(4):40-41,57
甘肃省深处内陆,受气候因素与地形因素的影响,境内暴雨山洪灾害频繁,每年5~9月受冷暖空气的共同影响,极易形成高强度小区域强天气,再加地形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少,一遇暴雨极易形成洪水灾害。1950~199o年41年间共发生237次,平均一年5.8次,按199O年不变价计算累计  相似文献   

4.
洪水风险分析和定量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向阳  刘俊 《中国减灾》1999,9(4):31-34
在世界范围内,洪水灾害以其发生频繁、损失重大、影响面广的特点而成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由于洪水影响因素众多和人类对自然界认知的局限性,目前尚无法从确定性的角度预知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洪水发生的确切时间和真实过程。因此,人们一般是将洪水灾害的发生作为随机事件加以分析处理,洪水风险通常定义为某一地区可造成灾害性后果洪水发生的可能性。虽然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工程和非工程性措施减少洪水泛滥的频次和程度,但由于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原因,洪水灾害目前还难以彻底防范或根本消除,洪水风险总是伴随人类的日常生活而存在。近年来…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和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地域辽阔、江河众多,有大小河流共1380条,由于自然条件复杂、气候差异大,降雨年际不均,洪水灾害极为频繁。据史料记载,在1470~1991年的522年中,四川江河发生大洪水142次,平均3.7年一次,其中特大洪水28次,平...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4,(2):20-20
2013年入汛以来,黑龙江省嫩江、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同时发生了历史罕见、超百年一遇的流域性特大洪水。在民政部和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黑龙江全省上下奋起抗灾自救,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14,(3):20
正2013年入汛以来,黑龙江省嫩江、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同时发生了历史罕见、超百年一遇的流域性特大洪水。在民政部和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黑龙江全省上下奋起抗灾自救,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科学研判,及时有序转移受灾群众2013年8月份以后,黑龙江省暴雨接踵而至,堤防险情不断。灾区各级民政部门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同有关部门一道,按照等高线和洪水量级绘制的  相似文献   

8.
王厥谋 《中国减灾》1992,2(1):11-14
(一)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减免洪水灾害有两类措施,一类称工程措施,是按照人们的要求以修建工程(如水库、闸坝、分蓄洪区和堤防等等)的手段,也可称改造自然的措施;另一种是非工程措施,其中洪水预报是一项非常主要的手段,以力求改变灾害的影响,达到减少灾害损失,也可称之为适应自然的措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科学技术水平以及财力物力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完全驾驭自然,也不可能在所有地方都建造工程,  相似文献   

9.
刘燕华 《中国减灾》1999,9(3):21-24,34
1998年夏季,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全国军民共同努力,抗洪救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但是,1998年的洪水仍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这次洪灾的原因除了气候的异常变化、降水量大且集中、上下游洪峰叠加等因素外,人类社会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也是重要因素。人们通过努力,主动规范与调整自身的行为以适应自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正确处理发展与减灾的关系,就可能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总结1998洪水灾害教训,探讨今后抗洪减灾战略…  相似文献   

10.
7月23日至24日,一场特大暴雨突袭嵩县,降雨之集中、雨量之大,为历史上罕见。境内伊河、汝河、白河爆发全流域洪水,均出现百年不遇特大洪峰,为正常年份流量的10余倍。暴雨洪水造成县域内一半乡镇出现公路、电力、通讯中断,房屋倒塌损毁严重,大部分水库超过汛限水位,部分街区过水严重。  相似文献   

11.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江苏千里江防犹如铜墙铁壁,抗御了近半个世纪以来超标准的洪水。到目前为止,全省江港堤防无一处决口,无一处破圩,无一处失事,也没有因洪水死亡一个人。有位外地记者沿长江采访至宁,看到江苏堤外洪水滚滚,堤内郁郁葱葱,人民安居乐业,生产秩序井然,不禁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人住长江头(指上中游),你居长江尾,同  相似文献   

12.
将灾后重建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引言  我代表联合国系统和联合国开发署驻华代表处,非常荣幸地欢迎各位参加1999年北京自然灾害管理国际研讨会。自然灾害,如1998年发生在中国的大洪水,是罕见的和不确定的事件。去年夏天洪水的主要原因是长江上游和下游同时发生长期的广泛的降雨,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北方的省份是极为特别的。同样,来自西藏和喜玛拉雅的空前严重的融雪更是加剧了势态的严重性。但是,灾害管理不仅仅是同不确定的自然事件做斗争。我们已经具有一些能力预测灾害,为灾害做准备,减轻自然灾害所带来的风险。虽然一些政府习惯于以过去所发生的灾…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汛期,寿光遭受了特大洪涝。洪水过后,当地是如何进行抗洪的?又是怎样开展生产自救的?现在的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一行来到了山东省寿光市,走访了救灾物资储备点,走进了受灾的村子,钻进了被淹的大棚,与当地干部、村民交谈,寻找答案。今年汛期,受第10号台风"安比"、第14号台风"摩羯"、第18号台风"温比亚"相继影响,山东省大部地区发生超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降雨达历史极值,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潍坊寿光市遭遇了1959年有记录以来最大降雨,洪水漫堤决口,导致群众被迫转移、村庄农田被淹、蔬菜大棚坍塌、养殖场被冲毁……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地处我国东西结合部,南北气候交汇,是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省份.近两年,全省屡次发生以暴雨洪水为主的多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特别是去年入汛以来,全省持续发生长历时、大范围、高强度降雨过程,黄河,渭河、泾河等61条河流涨峰,渭河经历了40多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形成6次洪峰,水位之高、时间之长、淹没面积之广、损失之大,均为历史罕见.  相似文献   

15.
今年我国气候异常。进入七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接连发生大水,一些地方已超过一九五四年特大洪水的最高水位。沿江广大军民,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军区领导下,积极投入抗洪抢险,全力以赴,日夜奋战,目前已取得很大胜利。中共中央、国务院特向参加这一斗争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向解放军指战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希望再接再厉,夺取全胜。一、当前长江洪水险情未过,黄河、淮河、海河和松花江、辽河都进入大汛时期,珠江流域仍有发生洪水和台风灾害的可能。据气象部门分析,今年我国许多地区降雨偏多,一些地区可能发生大水,对此必须有高度警惕。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各省、市、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6月中旬以来,我国福建、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遇到了严重的洪水灾害。长江流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特大洪水,数次出现洪峰。松花江流域、嫩江出现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中共中央、国务院极其重视和...  相似文献   

17.
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徐伟新今年入汛以来,长江发生了1954年后又一次全流域的大洪水,嫩江、松花江发生了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珠江流域的西江和闽江流域也发生了特大洪水。洪峰水位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之严重,抗洪抢险情况之危急,都是历史...  相似文献   

18.
正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7月以来,我国多地出现大到暴雨,长江发生2次编号洪水,嘉陵江上游、涪江上游、沱江上游发生特大洪水,大渡河上中游发生大洪水,黄河发生1次编号洪水,部分中小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今年截至7月18日,我国已有27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造成2053万人、1759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因灾死亡54人、失踪8人,倒塌房屋2.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516亿元。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7月上旬,江西省赣北和赣中北部地区多次遭受暴雨或大暴雨袭击,降雨总量达到常年的3倍以上,发生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尤其是7月6日以来江西省赣北、赣中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饶河、信江、修河及鄱阳湖先后多次发生编号洪水和超警戒洪水,多站点水位甚至超保证、超1998年、超历史,强降雨造成九江、上饶、景德镇、南昌等10个设区市农田受淹、房屋倒塌、圩堤溃决、险情频发的严重洪涝灾情,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防汛抗旱组织指挥能力不断加强 我省地处黄河(中游)、海河(上游)两大流域,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冬春季降水稀少,同时也具有高原内陆性气候特征。由于省内80%的面积属山区丘陵,地形复杂,容易形成局地性气候变化,洪涝和干旱频繁发生。近一个世纪内,我省发生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灾害达21次,平均5年就出现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