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行刑法全面确立单位犯罪的前提下,对于刑法中是否规定了单位累犯,理论和实务界存有一定的争议,虽然目前立法并未作出相应规定,但是应该承认单位累犯,所以有必要完善累犯的立法规定。单位累犯的立法模式存在“自然人累犯与单位累犯分立模式”和“自然人累犯与单位累犯并立模式”两种可能模式,其中分立模式中又存在完全分立和部分分立两种,建议我国刑法采取自然人累犯与单位累犯并立模式。  相似文献   

2.
《刑法修正案(八)》对累犯制度作了较大的修改,规定了未满十八周岁的人不构成累犯,扩大了特殊累犯的成立范围,对判处死缓的累犯限制减刑,这一修改集中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体现了与国际社会刑事立法的接轨,刑法立法应适度限定特殊累犯的成立范围,排除老年人构成累犯,将毒品犯罪纳入特别累犯的范围,增设单位累犯制度。  相似文献   

3.
单位犯罪的域外管辖权如何确立,对单位犯罪如何确定追诉时效,单位累犯如何处罚,这些问题均是刑法立法的盲点,应通过补充立法予以解决:1,中国单位在境外犯罪应接受中国刑法的管辖。2.对单位累犯应当设立累犯制度。3,确定单位犯罪的追诉制度。  相似文献   

4.
累犯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刑法制度 ,已经为世界各国所广泛认同我国刑法对自然人累犯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 ,但并无单位累犯的明确立法。在刑法中专门规定单位累犯制度具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 ,应该对此作出立法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立法是正确定罪量刑的重要保障。刑法关于盗窃罪中累犯的法律适用规定与司法解释对此问题的规定不一致,是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文章以刑法的基本原则为标准,通过对刑法的规定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作出分析,提出建议修改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6.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这是对犯罪主体问题的重要突破。但随着社会犯罪情势的发展变化,累犯制度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应否在自然人累犯之外另设单位累犯这是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宏观比较的角度着重探讨了累犯制度的立法模式,制度类型和体系地位,并对不同的立法例进行了评价,进而得出了采用混合累犯制把累犯制度作为一种刑罚运用制度规定在刑法总则中的刑事立法比较科学可取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新刑法中单位累犯之认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单位累犯特别是其认定是刑法理论上与刑事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新刑法公布施行后,刑法界对于单位累犯特别是其认定认识不一,本文依据我国新刑法的有关规定,初步论述了单位累犯认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反对扩大特别累犯适用范围的观点不可取,《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第六十六条有关“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特别累犯”规定的基础上,扩大增加了“恐怖活动犯罪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两种特别累犯。刑法第六十六条特别累犯与刑法第三百五十六条毒品累犯具有相同的累犯性质,即两法条与刑法第六十五条普通累犯规定相比都带有“特别性”的本质属性,其区别仅仅是在立法表现形式上一个规定在刑法总则而另一个规定在刑法分则而已。我国刑法总则规定的特别累犯条款应当重构,具体方案包括特别累犯条款规定中的不同种罪名宜可构成特别累犯,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的“特别累犯”两条款应予合并,以及增设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类犯罪、走私类犯罪、侵犯财产罪、淫秽物品犯罪等类罪的特别累犯。  相似文献   

10.
单位累犯之否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可以作为犯罪主体,那么单位是否可以成立累犯呢?学界对此讨论颇多,多数意见都认为应该设立单位累犯,并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但是,实然的法律规定和应然的理论分析表明,设立单位累犯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11.
累犯中“应当从重处罚”的“从重”,是较初犯从重进行处罚;尽管刑法规定了累犯不得假释,但累犯却不应当排除适用假释;解决数罪累犯的处罚问题,单纯采用“先并罚后从重说”与“先从重后并罚说”中的一种不行,应当依据数罪累犯的类型将两者结合起来。对累犯完全有必要适用加重处罚原则,但通过司法解释增加盗窃累犯“加重处罚原则”不妥,有必要在立法上予以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12.
修改后的我国刑法尽管规定了普通累犯制度 ,也规定了特殊累犯制度 ,但并不完善 ,建议在刑法总则中增加打击普通同质累犯的条款 ,以构建我国刑法关于累犯制度规定的三个层次 :一般累犯、普通同质累犯、特别同质累犯 ,形成完善的累犯制度体系 ,发挥刑法总则的宏观指导作用 ,达到从重打击累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增加了未成年人犯罪不成立一般累犯的规定,并扩大了特别累犯的范围,司法实践中应对本次修正中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等内容作正确理解和适用,使累犯制度的作用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4.
单位犯罪的域外管辖权如何确立,对单位犯罪如何确定追诉时效,单位累犯如何处罚,这些问题均是刑法立法的盲点,应通过补充立法予以解决:1.中国单位在境外犯罪应接受中国刑法的管辖。2.对单位累犯应当设立累犯制度。3.确定单位犯罪的追诉制度。  相似文献   

15.
论新刑法中的单位累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位累犯是刑法理论上特别是刑事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新刑法公布施行后 ,刑法界对于单位能否构成累犯认识不一。本文依据我国宪法与新刑法的有关规定 ,论述了单位累犯存在的法律根据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单位累犯认定与处罚原则的刑法适用。  相似文献   

16.
论单位累犯     
新刑法虽然规定了单位犯罪及其处罚的一般原则 ,但并没有设置单位累犯制度 ,文章认为有必要创设单位累犯制度 ,并就单位累犯的三个构成条件及单位累犯制度的一些特殊之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实然层面,我国刑法没有规定单位累犯,在应然层面,我国刑法应当规定单位累犯。单位犯罪中,单位成员承担刑事责任应跳出单位犯罪是一个犯罪这一大前提的思维,单位与单位成员是并列、独立的两个犯罪主体,其各自的刑事责任应相互分离,单位成立累犯和单位成员成立累犯应相互分离,单位初次犯罪后再次犯罪可以构成单位累犯的主体,单位直接责任人员成立自然人累犯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故意累犯是具有绝对地位的强势话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过失累犯就没有探讨的价值.相反,理论的缺位,使得对过失累犯缺乏应有的规制,并导致刑法在公众心目中难以得到认同.迫于过失犯罪之严重态势,学界应对现有累犯制度以及过失犯罪理论作出深刻反思.过失累犯理论的提出,不仅可以完善中国累犯制度的刑事立法,同时对于深化过失犯罪理论,建构层次分明、前后延伸、纵横交错、法网严密的过失犯罪防范体系来说,意义也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9.
《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成立一般累犯主体条件的限制,由于其只是笼统地排除未成年人犯罪成立累犯,而没有具体明确行为人已满十八周岁后实施后罪能否排除累犯的成立,理论界对其有不同的见解。考虑到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身心发育特点和犯罪的特殊情况,行为人犯后罪时即使已经满十八周岁仍然不应成立累犯。这样认定,符合法的实质公平正义之理念,切合我国对未成年人实行特殊保护的宗旨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也体现了法条设计的一致性和协调性,既符合《刑法修正案(八)》的修改目的,又符合国际社会一般立法体例保障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人权的内在精神和潮流。  相似文献   

20.
客观主义刑法理论和主观主义刑法理论相互交织地影响着累犯制度的形成和变化。各国关于累犯制度的立法虽然不拘一格、纷繁多样,但基本上围绕以行为为中心和以行为人为中心两根轴线运行。从构成要件层面探讨累犯制度的完善包括罪数、罪质和时间等方面问题;而从动态层面探讨累犯制度的完善则包括与犯罪人人身危险性和主观恶性相关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国累犯制度立法完善中亟需解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