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虞婷婷 《法制博览》2015,(8):154+153
延迟退休年龄改革涉及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养老保险金的动态平衡、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稳定、人口老龄化的应对等等。然而,在承认这些顶层设计的同时,我们需要必须看到延迟退休更是一项法律制度的构建与改革,进行延迟退休改革需要相应的法律依据,在改革过程中也应当遵循相应的法律原则,只有这样方可维系整个社会应有的公平。  相似文献   

2.
孙钺 《法制博览》2013,(3):41-42
自然人宣告死亡制度是民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被宣告死亡者和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一项民事法律制度的设计应该基于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不能偏向于民事法律关系一方主体的利益,忽视对另一方主体利益的保护。在婚姻法律关系上,更要注重主体双方的利益平衡,在保护一方主体利益的同时,也要对被宣告死亡者的利益加以保护。设计法律制度时要考虑在各种情况出现时应如何兼顾相关各方当事人的利益,从保护人权的角度考虑,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以免有失公平,做到合乎法律规范范围内的意思自由、利益兼顾、权利平等,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法律精神。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原则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原则是法律正义价值的根本体现和法律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首要原则。我国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体制改革和理论研究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平的价值理念一直没有得到确立,公平原则实现存在严重的缺陷。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必须从社会和谐的高度,根据国情,借鉴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功经验,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原则:制定社会保障法律,将社会保障权利法治化;完善有利于程序公平实现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正确处理社会保障制度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为私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4.
我国互联网平台用工数量迅速增长,而平台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却面临法律适用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学界展开讨论,虽有理论和实践应用上的突破,但整体分歧较大。他们或是基于传统劳动关系理论,或是基于双边市场理论,或是基于劳动“三分法”,或是基于“无组织体”的有组织用工法律制度,或是基于伦理治理逻辑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形成了各种既相补充又相矛盾的应对方案。因此,为化解分歧寻求有效对策,需要从我国平台用工和法律制度的实际出发,去繁就简、分层分类、循序渐进地开展立法、司法等各项法律救济工作,其中重点需要做好平台算法规则约束、工人身份识别与保护项目甄别等三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刘柳 《法制博览》2013,(8):26-27,23
法律理性化是西方法律文明从古希腊以来一以贯之的传统。在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重提法是理性这一命题,不仅要求我们正视理性在法律中的地位,而且要求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法律发展的主要问题,并能够果断的提出解决方法,使中国社会主义法律能在法治发展的长河中准确定位,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6.
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一经提出就引起国际社会,尤其是海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海外学者从法治改革的战略意义、具体内容、实施方案和面临挑战等方面对中国的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进行了解读,在"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等三组关系上存在持续争论。海外学者的上述认知与他们对中国的了解程度、认知主体的主观色彩、中西方法律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紧密相关。因此,我们应"对症下药",从海外学者对中国依法治国战略认知的现实出发,通过增进中外了解、强化中外法律交流与互动等方式,引导海外学者客观公平地认知中国的全面依法治国战略。  相似文献   

7.
裴志宏 《法制博览》2024,(12):105-107
《民法典》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继承法律关系的规定以及继承公证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民法典》视域下,继承公证实践需要遵循新的法律规范,确保公证过程的公正、公平和效率。本文从继承的含义、继承公证的作用两个方面对继承公证进行简要介绍,分析了《民法典》视域下继承公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继承公证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淙智 《法制博览》2023,(33):76-7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法律和法规约束。企业合规已经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同时,随着刑事风险的增加,企业合规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本文旨在探讨在刑事风险下企业合规引入公诉激励的现实逻辑和实施路径,并通过分析公诉激励在企业合规中的应用,探讨其在现实中的逻辑和实施路径,以期为企业在刑事风险下加强合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林嘉 《工会博览》2006,(1):16-17
社会保障立法是目前我国立法的重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公民生存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涵盖了社会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多重意义。效率与公平问题是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中的一对基本的,同时又是难以协调的矛盾。在社会保障立法中,我们首先也要考虑到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本文拟就社会保障立法的价值取向中效率与公平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资源配置能源分配中的一种策略,关联交易的结果不是必然有害的。在基于公正公平的基础上,关联交易不但为公司节省了成本,还使公司集团的优点得到扩充。不过就眼下形势来说,我国在关联交易方面的法律还不够完备,司法执法体制不够完善,不合法关联交易也势必会产生很多负面作用。本文在分析公司法中关联交易法律风险和法律规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司法中关联交易法律规制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冯琳 《法制博览》2023,(33):31-33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六条规定了公平责任的一般条款,将原《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为“依照法律的规定”,但对公平责任的界定依然比较抽象。笔者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对公平责任的概念、构成要件、司法适用等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法律素质。江泽民同志十分关心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要求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都要抓紧,一点放松不得。”“要经常地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青少年法律素质的提高是全民族素质提高的关键,必须把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放在事关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基础性地位,摆上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使之成为当前一项紧迫任务,认真予以贯彻落实。学校要在青少年学生法…  相似文献   

13.
海难救助制度本身包括了海难救助报酬、相关救助费用的确定以及海难救助的成立条件等诸多复杂的法律问题,是海商法中的一项特殊规定。本文从法律经济层面的相关分析就海难救助中法律制度本身的合理性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4.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侵权责任法的核心问题。不仅关系到侵权责任法体系的构建,还关系到司法实践中归责原则如何适用的问题,同时也体现了法律在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中的价值选择。在《侵权责任法》实施以后,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仍然在学界有很大的争议,焦点问题是过错推定原则是否独立。本文对各归责原则进行分析,并对过错推定原则的独立性提出自己的见解,试图构建层次清晰,逻辑严谨的侵权责任归责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中存在不少法律拟制规定,其出现的根本缘由在于立法者通过影响刑法规范来贯彻能够满足社会特定需要的政策和意图,以实现罪刑相适应。《刑法》中有八个法律拟制条款涉及了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罪行。有学者以法律拟制意味着可以偏离主客观相一致原则等为由否定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应适用法律拟制条款的观点,是不妥的。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亦应适用法律拟制规定的原因在于法律拟制规定与已有规定具有相同的法律适用效果,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实施法律拟制行为与实施已有规定行为的可罚性相当,以及转化犯法条内在逻辑的要求。但基于宽宥未成年人的刑事政策并考虑到法律拟制毕竟属于一种“决断性虚构”,我们应在罪刑法定原则的框架内,从危害结果、是否被教唆或利用等方面对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适用法律拟制规定进行适当限制。  相似文献   

16.
赵璐 《法制博览》2024,(1):100-10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案件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工作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律师辩护是案件处理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从当前司法案件的律师辩护率和法律援助相关法律规定比较分析来看,通过法律援助提升刑事案件律师辩护率还有较大空间。相关人员需要加强法律模式的创新,有效发挥出律师在庭审中的辩护作用,进而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我国司法程序的公平与公正。  相似文献   

17.
王也 《法制博览》2023,(26):54-56
德国法学家卡尔·拉伦茨提出的“法律续造”方法,为近代诸国法律规范中出现的法律漏洞填补提供了外部证成方法论上的指引。本文对作为源起于德国的“法律续造”这一舶来词进行剖析,对法律续造以及与之相近的法律解释进行差异化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裁判过程中运用法律方法的逻辑涵摄过程与选取法律方法解决纠纷所蕴含的价值判断,对法律续造在中国语境下的司法实践适用范围与法治契合度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公司法》,以制定法的形式确立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该制度基于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体现诚实信用原则,以追求法律公平与正义为目标。目前,我国法律对公司的规制不够完善,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损害权利人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面对相关法律的缺失,公司债权人及利害关系人的权利将不能得到主张。这一项制度的诞生使人格否认制度上升到制定法层面。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们对于其适用却出现了争议。因此,完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明确其适用的理论依据以及降低社会信用风险对营造最大限度良好的商业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同一顺序的债权人应当得到公平受偿,这是破产法所追求的目标.但法律的公平不应只是形式上的公平,而应考虑不同债权人的情况,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达到实质上的公平.我们要做到的是保证"欺诈不会占上风,实质内容不会让位于形式,技术考虑不会妨碍实质性的正义".同时也要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向好发展,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为活跃我国...  相似文献   

20.
在工伤赔偿中,最难处理的是由第三方民事侵权导致的工伤赔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从自身利益出发,都想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现行法律在处理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竞合时没有明确规定处理模式。采取补充模式解决两者的竞合,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公平,既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又降低了用工单位的风险,保护其用工积极性,为社会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